财经热点 今日股市 金融信息 产经信息
新岭南 > 财经 > 产经信息 > 正文

“中国输出通胀论”立场偏颇且存在逻辑谬误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1-06-05 00:47   http://www.kcqsx.com/


庞溟 华兴证券(香港)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

当通货膨胀已成为全球在经济复苏过程中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时,近来不少境外机构和媒体却纷纷提出和炒作“中国输出通胀论”。我们认为,这一论断存在着逻辑上的谬误和立场上的偏颇。

商品价格尤其是大宗商品和原材料近期的价格上涨,从短期来看主要反映了供需关系问题和流动性问题。从长期的结构性变迁来看,未来全球长期通胀中枢的确存在着上行的风险,主要原因包括:

第一,过去十多年间,中国的过剩产能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和缓和了全球商品价格的上涨趋势,但在疫情后中国产能过剩的状况得以缓解并逐渐逼近达致产能瓶颈的时间点;第二,同样在过去十多年间,全球范围内大宗商品和原材料生产和供给领域寡头垄断特征逐渐浮现,相关资本开支的下降带来的供给相对受限,将继续提升供不应求的商品的价格刚性;第三,全球低碳减碳的绿色转型趋势,意味着降低碳排放的成本将会在全球范围内体现在各类商品的成本和价格中;第四,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对通胀水平的容忍度有所提高,例如美联储就改为遵从平均通胀目标(AIT)框架,因而对未来潜在的通胀压力做出的政策应对有可能是不及时的、力度不足的。

在上述原因中,除了第一点之外,其他各点与中国的关联度也并不高。

“中国输出通胀论”的论调反映出的焦虑心态和客观担忧,有几个可以理解的原因:其一是中国经济在疫情后率先企稳复苏,而且承担了全球供应链、商品出口中的更大份额和责任,所以全球关注度更高;其二是受新冠疫情影响,各国居民部门的消费中,出现了货物消费对服务消费较大比例的替代,所以世界各国对货物出口带来的潜在的通胀传导比较关注;其三是由于疫情防控、疫苗接种与重启经济节奏的显著差别,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尤其是主要出口国和进口国的供需错配、复苏错峰、复苏步伐不对称,导致经济修复的速度放缓、时间延长,某些国家开始通过寻找外部因素来进行卸责。

要解决这种焦虑和担忧,从根本上说,各国应该更多地从自身去找原因和想办法,来控制自身的通胀压力。

如果我们以美国为例,拆解一下和美联储2%的通胀目标挂钩的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PCE)的具体分项和权重,很容易发现中国商品出口的价格传导在其中的影响并不大。

我们根据美国个人消费支出来近似计算美国PCE物价指数的分项与权重。在PCE物价指数中,服务和商品的权重比例约为2:1。简而言之,在服务大类中,家庭服务消费远超其他服务和非营利性机构提供的最终服务消费支出,在商品大类中,非耐用品权重超过耐用品。

在个人消费支出指数中,PCE物价指数中约有20%来自住房及水电气支出,2%来自能源,4%来自能源商品与服务,8%来自食品及饮料,6%来自食品服务和住宿,17%来自医疗保健服务,8%来自金融服务费用与开支。以上合计的近70%的份额中绝大多数不受中国商品出口影响,剩下的30%权重中,经常出现在媒体报告里的中国出口大部类,也不过机动车及零部件的4%、文体用品的4%、家具和家用设备的3%和服装的2%等寥寥数项而已。

可以说,PCE物价指数更多地受价格短期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影响,正因如此,进行经济分析时经常会采用去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PCE物价指数去排除短期扰动、反映经济中长期的价格变化趋势。

受能源价格快速上涨和低基数效应影响,4月份美国CPI同比大涨4.2%(彭博一致性预期:3.6%;3月份:2.6%),增速创2008年9月以来新高。4月核心CPI未季调年率为3%(彭博一致性预期:2.3%;3月份:1.6%),创1996年1月以来新高。4月份美国PCE物价指数同比升3.6%(彭博一致性预期:3.5%;3月份:2.3%),创2008年以来最快增速,远高于美联储的官方通胀目标2%。4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升3.1%(彭博一致性预期:2.9%;3月份:1.8%),更是1992年来的最高值。美联储4月公布的经济褐皮书也表示,美国的通胀正在加速上行,而且预计短期内还会继续上涨。各行业——尤其制造、建筑、零售和运输部门——成本全面抬升。

我们认为,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传导,不足以完全解释美国目前面临的高通胀压力。劳动力市场的复杂形势决定了美国通胀压力相对可控且不存在持续上行基础,后期供求缺口的弥合有望减弱价格水平上行的动能。

或许更应当关注的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政策,给全球经济带来的流动性过剩与通胀风险的危害性。对发达经济体来说,通胀这种“隐形税收”对普通民众、工薪阶层和中产阶级的利益造成了损害。而新兴经济体面临的输入性通胀,更是有可能让更多家庭和民众面对价格上涨和支出增加的压力,让部分国家不得不面对经济和金融市场调整、资本外流的压力。

(作者:庞溟 编辑:陆跃玲)

新闻推荐

谁来守护儿童化妆品安全?

近日,北京青年报记者对儿童化妆品市场进行调查后发现,儿童化妆品市场鱼龙混杂,有些儿童化妆品套装,装在特别设计的“容器...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评论(“中国输出通胀论”立场偏颇且存在逻辑谬误)


 
频道推荐
  • 996工作制持续刷屏朋友圈 你们说的都有理,我搬砖去了……
  • “淘宝吃货”为食客导航优质农品 将发布150个城市美食地图
  • 地头价4.5元/斤,“荔浦砂糖桔”高品质的秘诀是什么?
  • 区长任“园长”“一门式”服务助力产业大发展
  • 险企管理层春季大腾挪:超15家换高管 诚泰变动最频繁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