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骏飞
水是我们的生存之本,市面上出现的矿泉水、高氧水、小分子水、磁化水等等,我觉得有些是噱头,真正好的水就在我们身边,就如佛山市的水源地西江上游的二类水。如果自来水厂严格按照国家标准供水,市民把它烧开后就是最好的水。我现在已经不喝矿泉水了,在家里、在办公室都是喝用自来水烧开的水。
近几年不少地方的排污管网和污水处理厂建设起来了,但并不规范。我们开展城市供水水源调查的时候,发现很多污水处理厂的排水口与水源的取水口交错在一起,很多地方的上游有污水处理厂,再往下几百米就是另外一个城市的水源取水口,这样的设计很不合理。设计规范要求两者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但很多地方根本做不到。
佛山的饮用水源大部分为二类水,但其他地方则不一定。我为什么说西江的水如果处理好以后可以放心饮用呢?就是这个道理。
在治水上,我通过近几年负责的项目总结了一些好案例。例如西樵镇的官山涌,在提升水质的过程中,我们把河水和污水处理全部收集起来,因为地方有限,公园地下全部用来收集污水。
花地河是广佛跨界河,治理之前退潮的时候也很脏。在治理过程中,我们把生态池和污水处理厂结合起来建设。花地河这两年有时候是三类水质,有时候达到四类水质,但绝对没有再出现黑臭的问题。
广州石井河原来也是一条黑臭河涌,其上游段就超过了8公里,在治理时我们建设了地下浅层隧道,把污水全部收集起来以后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消除黑臭水体刻不容缓,城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水生态环境的建设,某条河涌水功能规划是三类水,就一定要确保其达到三类水的标准。如今各城市还必须注意治水工程建设滞后、标准偏低的问题。另外,城市在保护水源地的同时,很多“基本功”没做好,很多城市的应急水源也没有落实,源头待治、应急待建不容忽视。
在这里我想提出治水的几点建议:
第一是建立河涌生态保护红线。
第二是推进河涌管理维护社会化。政府公务员每天要处理很多事情,当了河长后天天去巡河有点不现实,工作量太大,管理不过来。我已多次呼吁,可通过建立河涌管理公司,以管理公司的名义进行招标,招标以后政府付费,由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一旦发现问题,工作人员可及时向上反映,及时处理。一直以来各地政府对水的管理都沿用旧思路,涉水部门只管水上的问题,上了岸后又是另外一个政府部门来管,如果把这些问题都交给管理公司来做,便可能是一个长效的管理手段。
第三是建立诚信体系,加快大数据水务、“智慧水务”的建设。建立诚信体系以后,老百姓的水环境保护意识便会加强。
第四是系统性治水。
第五是推进“长效”治水、“细节”治水、“工匠”治水。现在不少管网建设项目经检测有质量问题,所以以“工匠精神”开展项目,以此精神来治水也是要加强的地方。
现在国家的顶层设计已经做得很到位,整个社会都在提倡高质量发展,在众多河长的共同努力下,相信佛山治水、广东治水一定会更上一个台阶。
(作者系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新闻推荐
“2018佛山高明招商引智(香港)推介大会”举行 超230亿元项目现场签约
2018佛山高明招商引智(香港)推介大会成功举行,现场签约12个产业项目,总额超230亿元。6月1日,佛山市高明区在香港举办“2018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