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龙建刚
做大事往往先要开大会。
佛山近日接连召开两个规模大、规格高的会议。头一天的主题是深化改革,第二天的焦点是乡村振兴。这两个大会都围绕一个方向:让改革开放的旗帜在佛山大地高高飘扬,继续走在全省19个地级市最前面。
这是大事。
一
在各种各样的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上,佛山的排名向来不错,2017年工业经济规模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6位,GDP全国排第16位,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超过了北京、上海、天津。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其实每个城市也一样。佛山面临的难题和挑战挺多。从全国视野来看,当年那些和佛山处于同等经济规模、甚至不如佛山的城市,比如成都、宁波、无锡、长沙都跑到了佛山的前面。从广东省内格局打量,佛山也面临“标兵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的危机:经济总量虽然稳居广东“老三”,但与前两名的差距越拉越大,深圳、广州双双突破两万亿元了,佛山才逼近一万亿元的门槛。跟在佛山后面的东莞发展势头不错,拥有处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中间带的地缘优势。目前,东莞和佛山之间的GDP只有两千多亿元的差距。
前不久发布的2018年《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显示:在传统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之后,又推出了新一线城市,排名依次为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苏州、西安、天津、南京、郑州、长沙、沈阳、青岛、宁波、东莞和无锡。
当然,城市之间的竞争是一场马拉松长跑,追兵和标兵之间的相互交替是正常的,佛山也大可不必过分在意在全国城市排行榜上的排名,就算排名下滑,也只是痒,绝对不会致命。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这才是佛山最要紧的。
二
佛山最要紧的事情是什么?这或许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答案。事情的轻重缓急,有赖大众的评判,更需要当政者的决断。围棋高手之所以厉害,就是因为他始终知道哪里才是“急所”。
佛山是一座很了不起的城市,其实力和地位的最大支撑是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这是佛山的根和魂。佛山要继续走在全省全国的前列,不仅要把根留住,而且要不断成长,枝繁叶茂。实体经济表现好,佛山的日子就会好,面子自然也好。人们谈起顺德之所以高看一眼,不是因为有蒸猪、双皮奶、清晖园,而是因为有了不起的顺德制造。同样,何享健之所以受到尊敬,不是因为他钱多、年纪大,而是他带出一个了不起的美的集团。顺德北滘之所以入选首批中国特色小镇,并坐上广东特色小镇的头把交椅,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在于它拥有美的、碧桂园这两家扎根本土的世界五百强企业。
实力决定地位。佛山的头上戴着全国唯一的“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这是佛山的荣耀,更是佛山必须担当的国家使命。
从这个角度出发,佛山就要聚焦实体经济。
佛山是中国制造的缩影。在国内比较,佛山制造实力雄厚、优势明显;但对标发达国家,佛山制造又处于中低端,赚的是辛苦钱。如何从高速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这是佛山最当紧的命题,自然也是市委书记鲁毅、市长朱伟最操心的难题。逻辑很简单:佛山制造坚挺,佛山就有了走在前列的底气和自信。
三
努力将佛山制造打造成中国制造最高品质——这是新时代佛山的发展之基、兴市之道、强市之策,所要走的路线图是“世界科技+佛山智造+全球市场”。
佛山制造的质量时代也从此开启。
平台在哪?鲁毅和朱伟长考之后推出了“一环创新圈”这一战略。
长达100公里的佛山一环奠定了佛山作为大城市的框架,是对佛山发展影响最大的基础工程。自一环建立伊始,佛山历任主官都接力赛般往佛山一环两边“装”东西。正是这样的传递和叠加,才有了今天的“一环经济圈”,也构成了“一环创新圈”的逻辑起点。
这是佛山最大的创新载体,也是佛山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之间最有效的对接平台。“一环创新圈”一旦成型,就是佛山迈入高质量发展时代的宣言和标志。
在决定兴建佛山一环的2004年,佛山市委、市政府推出园区发展战略,并以改革精神实施“并镇”“并村”“并校”和“镇改街”“村改居”,调整和重构城镇布局,一批青年干部从市直机关下派到各个镇街,佛山迎来了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当年那些兴建一环的“功臣”们几乎全部退休了,但佛山的改革精神不仅不能弱化,而且要表现得更坚决、更智慧、更猛烈。问题很明白:与建设佛山一环相比,打造“一环创新圈”更复杂、更艰巨、更系统。
改革是关键一招。关键一招怎么出?考验佛山改革勇气和智慧的时刻又一次到来了。
四
在佛山深化改革大会和乡村振兴大会召开之前,鲁毅到佛山五区调研。与往常主要以看亮点、找特点、打气鼓劲为主的调研相比,这次下去的重点是摆问题、找差距、敲警钟、说重话。
鲁毅是有的放矢。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是:“一环创新圈”战略提出之后,有的地方更多是说,而不是干;在部署推动重大工作事项时,对“一环创新圈”要么轻描淡写、要么有表态没行动。市、区之间有“一环创新圈”的共识,但尚未形成真正的合力。
在深化改革大会上,鲁毅直截了当地指出:佛山改革发展要继续走在前列,首先思想必须走在前列。当下佛山改革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干部的思想观念问题。有的党员干部改革意识弱化,缺乏进取精神,小富即安、小成即满,安于现状,缺乏危机感和忧患意识;有的眼界不宽、境界不高,缺乏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有的习惯于老套路、老办法、老经验,难以摆脱传统发展思维定势;有的作风漂浮、急功近利,缺乏敢于担当、真抓实干的精气神等等。
这些话是很重的。
五
和“一环创新圈”一样紧迫的是乡村振兴,后者也许更急。
佛山的农村集体经济近千亿,这样的“体量”在全国是排名靠前的。星罗棋布的村级工业园既是辉煌的成就,也是惊人的包袱。
佛山全市有村级工业园区1088个,总面积207平方公里,占全市工业用地面积的80%,产出却仅为全市总量的20%,且高消耗、高污染、低水平、低效益的现象严重。
农村是佛山环境压力最重、问题最多、质量最差、群众最不满意的区域。佛山的农村问题为何这么严重?佛山市委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出问题了:一是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二是出现村委(居委)政府化;三是基层干部队伍存在老化、固化现象,导致思维和行动的僵化。这是近年来佛山对农村问题发现最深、分析最透、措辞最严厉的。
怎么办?佛山出台的举措中有三个很大的亮点:其一是以问题为导向,跳出农村看农村,把乡村振兴作为事关改革发展全局的系统工程去认识去推进。乡村振兴道路上,短板也是潜力,差距也是机遇,补短板、缩差距的过程,也是推进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这是佛山乡村振兴的态度;其二是以抓组织振兴、生态振兴两条主线,统领带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的落实。这是佛山乡村振兴的逻辑;其三把选优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作为首要任务,深入实施“头雁”工程,选好、用好、管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一个极富改革精神的举措是: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农村基层干部职业制度,试行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交流机制。这是佛山乡村振兴的关键。
流水不腐。制度设计最紧要。
六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从“一环创新圈”的建设到乡村振兴,本身就是一种改革。
佛山这次推出的改革有三个关键词:强市、活区、实镇,每一个关键词背后都有一个长长的清单。最近10多年,佛山给人印象最深的城市革命当属建设一环和城市升级,两者既是重大工程,也是重大改革。它们留下的宝贵启示是:改革要精准发力、要聚焦突破;改革不能空喊口号,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
改革很复杂,改革也很简单。改革说到底就是三个问题: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办法管用就用什么办法、什么人能解决问题就用什么人。
改革也需要速度。佛山,需要再来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著名时事评论员)
新闻推荐
扫码阅读:《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人在,钱在,牙没了!》南方号:“禅人医”扫码阅读:《小龙虾的头到底能不能吃?专家给出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