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下午,粤桂黔高铁经济研究院课题成果发布会上,中山大学梁育填教授介绍研究成果。/佛山日报记者王伟楠摄佛山日报讯记者丘媚通讯员刘广江报道:从2014年底启动建设粤桂黔高铁经济带以来,粤桂黔合作逐渐步入深水区,三地如何借助时代机遇谋划下一步发展引发广泛关注。昨日,粤桂黔高铁经济研究院在南海发布三项最新研究成果,从顶层设计、合作机制、发展方向等方面为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的发展出谋划策。粤桂黔高铁经济研究院由南海区和中山大学、广西大学、贵州大学共同组建,是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的“智库”。发布会上,三所高校分别带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的战略定位及实现路径》、《面向东盟的粤桂黔高铁经济带与多层级核心-边缘产业合作研究》、《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机制与模式研究》三项研究成果,为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建设提供参考。2014年,同日开通的贵广、南广高铁拉开了粤桂黔跨区域合作的大幕。三省区签署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框架协议,并先后启动建设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经过三年合作,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建设已取得突破性进展。贵州大学带来的课题报告指出,目前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广西园、贵州园建设已初见成效,三地的联动合作机制初步建成,带动了一批产业合作项目在高铁沿线13个城市落地开花。但该项报告也指出,目前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的合作组织机构、信息流通机制仍有待完善,合作深度有待加强。报告建议三省区发挥比较优势,在装备制造业、大数据产业、轻工业、能源工业等方面深入合作。“政府层面要发挥关键作用。”课题负责人、贵州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马红梅建议三地打破行政壁垒,共建专门的管理协同机构。如何借助大湾区的正向辐射作用推动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建设成为三地关注的焦点。对此,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副主任梁育填建议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构建双向开发合作新格局,在佛山西站枢纽新城规划建设粤桂黔特色展贸交易中心;同时建立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和深港合作产业园。如何借助粤桂黔高铁经济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进而对接东盟市场也是三地关注的话题。广西大学的课题报告建议推进“一二三四五”多层级区域合作发展新格局,即打造一个平台、两个空间、三大区域、四大维度和五大功能。南海区副区长冼富兰表示,研究报告对南海区参与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建设提供了一系列参考建议和意见,接下来南海区将认真组织开展调查研究,找准理论与实践结合点,将课题成果转化为南海的工作思路、目标和举措。
新闻推荐
佛山日报讯记者李晔至通讯员张冠文报道: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却张口闭口总是钱?昨日,南海公安通报,九江的李先生添加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