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南海区工商联组织的南海制造业全国“隐形冠军”企业德国交流团抵达柏林机场。
在德国巴伐利亚州首府,坐落于慕尼黑的EOS集团内,一群跨越万里而来的企业家,正围着一个1米多高的白色设备,观看一道绿色的激光如何以固定的形状,一层接一层打印模具。
这是一家在全球已卖出3000多台金属打印机的3D打印“隐形冠军”企业,而前来交流的则是正谋求进阶的南海制造业全国“隐形冠军”。上月底,由南海区工商联主办的南海制造业全国“隐形冠军”企业德国交流活动,组织了29家南海“隐形冠军”企业赴德交流。
这是南海区委、区政府连续第五年组织企业跨境交流学习,这也是南海围绕建设“品牌南海”,搭建平台让南商对标世界工业强国,助力更多“星星”蝶变成“月亮”,加快迈向万亿制造的强区之举。
在8天的交流活动中,南海“隐形冠军”企业围绕智能制造、隐形冠军两大交流课题,北起柏林,南至慕尼黑,相继深入大众、宝马、EOS集团等多家德企的生产与展示一线。
“这次交流,更重要的是激发出新的发展理念。”中南铝车轮制造(佛山)有限公司董事长梁权辉说。值得一提的是,包括梁权辉在内,29家南海“隐形冠军”企业代表每结束一个地方的交流,都主动撰写笔记并进行分享交流,据笔者统计,全程交流笔记达数万字。
厚重的“冠军笔记”,既彰显了南商的“冠军精神”,更让人感受到从南海出发,“世界冠军”正向南海渐行渐近。
撰文:叶洁纯华声宇摄影:叶洁纯
对标全球
从“全国冠军”到“世界冠军”
德国时间6月27日,经历了15个小时的飞行,29家南海“隐形冠军”企业顺利抵达柏林机场后,直奔当地会场参加交流会启动仪式,拉开了南海“隐形冠军”企业赴德交流的序幕。
这是南海的“隐形冠军”企业被“挖掘”出来后,首次集体进行的跨国交流活动。去年,在长达大半年的深度调研与评选后,由南海区工商联联合南方日报共同评选出了70家南海制造业全国“隐形冠军”企业,并组建全国首个以“隐形冠军”为主题的联盟。
“我们希望让南海制造业全国"隐形冠军"聆听世界工业最强音,全面解构智能制造。”南海区工商联党组书记谭国洪说。
他表示,此次南海制造业全国“隐形冠军”德国交流团的组建,一方面希望助力南海企业打开更广阔的视野,了解全球顶级工业强国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也希望搭建起南海制造业全国“隐形冠军”企业内部沟通交流的平台。
实际上,从2013年开始,南海区委、区政府已连续5年组织当地企业赴境外交流。相比此前的交流,此次南海“隐形冠军”赴德学习,主题与亮点均非常突出。
这体现在,对应本次交流会的参与对象,本次交流会选择在全球“隐形冠军”的发源地,凭着1500多家全球“隐形冠军”企业,成世界“隐形冠军”企业总量最多的国家——德国。
数据显示,在全球各国的“隐形冠军”总量排行榜上,相比德国,美国以300多家位居全球第二,远远落后于德国。
不仅如此,德国“隐形冠军”在多项指标上存在明显的特点,比如德国“隐形冠军”的平均年营业额3.26亿欧元、平均员工数量2037人、CEO任职时间平均为20年。其中,德国“隐形冠军”65%是家族企业,企业平均寿命为66岁等。
研究这些指标,对于南海制造业全国“隐形冠军”勾勒从全国冠军到世界冠军的发展路线图,显然颇具意义。
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认为,南海区委、区政府希望通过这次交流活动,让南海企业从德国制造中学习经验,以此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自北向南
从考察德国车厂到“回炉深造”
在瞄准世界冠军的目标下,南海制造业全国“隐形冠军”此次德国交流活动实现了自北向南横跨德国。
期间,29家南商相继深入大众、宝马、EOS集团等知名德企的生产一线,其中,走进全球最大汽车厂,大众德国总部工厂成为本次交流团的一大亮点之一。
诞生于工业4.0的策源地德国,大众狼堡工厂除了实现了前工序的高度自动化,一直以来也在积极探索柔性化的生产方式。
在这座每天量产3500多辆汽车,年产能高达80多辆万汽车的工厂内,每天供应的汽车需要面向全球200多个国家销售,这意味着,在大众下线的汽车,都是完全不同的个性化产品。
对于这种定制需求,大众狼堡工厂实现了高度的柔性化生产,这体现在,工厂内,同一条生产线上同时运转的汽车,不仅仅车身颜色、配件不同,连汽车的动力系统、左右驾驶等都不同。
这样的柔性化生产背后有一套强大的信息化系统支撑。据介绍,在大众的每一款车底部,都有一个存储了所有基础信息的芯片,在同一条生产线上,系统通过自动识别芯片信息,以此获得加工不同汽车的要求,实现“看方抓药”的混线生产。
在信息化的支撑下,大众狼堡工厂内,还实现了配件的零库存。在大众狼堡工厂内,与70多公里公路同时并存的,还有60多公里的铁路通道。
据大众狼堡工厂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大众拥有自己的货运站,每天,火车都会搭载不同的零部件直接开进工厂内,而大众的货运线路已经与德国的铁路实现了互联互通。
值得注意的是,每天有来自全世界1000多万个零部件被运往大众狼堡工厂,而这些通过火车运载的零部件,依托数字化的支撑,实现了零库存。
据介绍,大众狼堡工厂的生产线上,马上需要装配的零部件都是在装配前的一小时,从几十公里外的工厂由火车运入。如此数量庞大且繁杂的配件需求,在数字化生产的助力下,实现了零库存,大大提高了生产、物流配送效率。
除了实地考察,此次交流团在理论学习上,除了组织29家南商在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进修一天封闭交流,还针对大多“隐形冠军”企业容易遭遇的家族传承难题,走进德语地区首家家族研究院——维藤家族研究院,学习如何进行家族企业传承。
冠军笔记
从理念碰撞到产业链对接
通过精准的课题设计,多位南海“隐形冠军”企业负责人在交流途中主动撰写心得体会,并在内部进行交流分享。而长达数万字的冠军笔记中,反思自身与世界级“隐形冠军”还存在怎样的差距,并以此勾勒自身提升路径,成为了他们不谋而合的笔记主题。
“与欧洲的"隐形冠军"相比,国内的企业还存在国际化程度偏低,生产成本上涨过快,挤压利润等问题。”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副总裁邱波在笔记中写道。
在这些差距中,德国企业对于研发的重视,引起了交流南商的热议。
广东瑞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华忠在笔记中写道,“3D打印界全球"隐形冠军"EOS公司创始人说把"发明专利卖给竞争对手"可以推动行业进步,这也许是我们德国之行所见最霸气的总裁了。”
广东昭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李澍也有同感。在他看来,“隐形冠军”的成功主要基于其长期专注一个产品,并投入高额研发费用,贴近客户,研发出适合客户要求并独一无二的产品。德国“隐形冠军”EOS公司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这表现在,该公司以15%的R&D投入,实现了从价格竞争迈向价值竞争。
受到先进理念触动,本次交流的企业负责人已将学习心得变成具体规划提上实践日程。佛山市格来德小家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贻丰正是这样谋划。
他表示,对标学习德国企业,中国工厂要实现自动化生产,首先得整合供应链配套,优化产品线。在此基础上,工厂应对自动化做整体策划,再依据企业自身条件分步或整体实现。整个过程下来,是模具、机械人、智能信息化、物流配套商的大融合。
“德国之行结束后,我决定在格来德五金制造环节率先落实一条生产线进行验证。“张贻丰说。
这种交流的价值已得到了大多南海“隐形冠军”企业的认可。“此次德国交流活动最大的价值和意义,正是大大拓宽了企业代表的视野与思维,对标世界"隐形冠军",目标与志向更加远大。”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张旗康说。
这种收获不仅有来自于外部的,交流团的“隐形冠军”之间,也搭建起了产业链对接的平台。
就在此次交流团活动结束后的,广东佳科风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征已主动奔赴另一位“团友”蔡淑仪所在的广东西屋康达空调有限公司。“通过这次交流会认识到的西屋康达,两家本身有上下游关系,我们也在探讨是否有合作的空间。”郭征对笔者表示。
这也意味着,尽管8天的德国交流活动已结束,但对于南海“隐形冠军”而言,新的篇章才刚刚开始。
■关注
南海“隐形冠军”企业
走进全球最大汽车厂
从“无人车间”到“音乐车间”,隐藏着怎样的智造秘密?
走进德国沃尔夫斯堡,大部分时候,人们只要一抬头,就能发现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四根高耸的红色烟囱。这正是全球最大汽车厂——大众沃尔夫斯堡工厂的所在地。
在被誉为工业4.0策源地的德国,谈到智能制造时,大众狼堡工厂(沃尔夫斯堡也被称为狼堡)成为了许多人不得不提到的标杆。
在这座占地相当于摩纳哥公国3倍面积的工厂,有最早引入机器人的“无人车间”、从运入到送出都实现无人化的立体仓库、连动力系统都能混线的柔性生产、还有凭着强大数字化支撑,让来自全球的过万件零配件每天通过火车有序运入工厂的同时,还能实现零库存……
大众狼堡工厂的“智慧”吸引着全球各界人士的到访,据统计,每天各地有超千人前往该工厂参观,为此,该工厂光专业导游就有16名。近日,由南海区工商联主办的南海制造业全国“隐形冠军”德国交流活动来到了这家工厂,试图探寻德国的智造秘密。
一座被机器人“占领”的工厂
走进大众德国狼堡工厂,这是一座被大量机器人“占领”的工厂。实际上,大众是全球汽车行业自动化走得最早的企业代表之一。当天,交流团走进了狼堡工厂的第三大厂房,也就是著名的54车间。
早在1982年,大众打造出的54车间成为了全球汽车行业内首个实现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厂房,由于工人较少,该车间在横空出世之初,又被称为“鬼车间”。
“无人车间”只是大众狼堡工厂推进自动化的缩影。在大众狼堡工厂占地高达6.5平方公里的工厂内,随处可见带着库卡、发那科标志的机械臂。据工厂相关负责人现场介绍,以焊接工序为例,该工厂实现了90%的自动化水平,一辆车的车身涉及焊接部件达600多件,在该工厂内耗时仅为4个半小时。
围绕机器人的引入,据大众狼堡工厂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工厂的分装工序已引入了人机交互的七轴机器人,接下来该工厂还将逐步提高人机交互机器人的比例。
自动化促使大众狼堡工厂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在大众狼堡工厂内,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冲压车间,每天需要冲压2600吨钢材。
在工厂的冲压生产线旁,一台已经停止工作的绿色冲压机正是体现这种效率提升的见证。早年,这台冲压机的使用不仅需要2个人,而且模具的放入还需要手工,效率非常低。
在投入数百万欧元的产线改造后,交流团在当日的参观中看到,在全自动化的冲压工序中,目前一分钟能够实现16个冲程,而且可以同时冲压4个模具,也就是说,该工厂内一分钟能够冲压64程。
播放着流行曲的车间
相比前工序的自动化,在大众狼堡工厂的后工序,则使用了大量的人力。
在大众德国总部狼堡工厂内,随处可见的是骑着自行车的员工。
在如此庞大的工厂内,光内部公路已长达70多公里。在这里,如果算上日常往来的供应商人员,每天要迎来7.2万人,而这座工厂所在的沃尔夫斯堡常住人口仅12万人。
工作在这样的工厂内,员工为了方便,选择以自行车的方式往来于不同的车间。数量显示,该工厂内共有自行车7000多辆,还有一个专门的自行车维修中心,于是人们也称这里的员工,“既能造车又能修车”。
与一般的工厂不同,这里的车间工人,还能一边听着喜欢的音乐,一边工作。
据大众狼堡工厂相关负责人介绍,工厂内非常注重人性化的管理,在工厂内,对应工序的员工经过与所在团队小伙伴的沟通后,可以随时播放喜欢的音乐,选择一边听歌一边工作。
类似这样的人性化管理处处都可体现,据大众狼堡工厂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让员工更舒适地工作,在生产的工位上,从木地板到座位的设计方式,都会充分考虑如何让员工更舒适地生活。
■手记
“冠军”心得:
对标德国制造要主动更要理性
从柏林到慕尼黑,短短7天时间,南海“隐形冠军”企业实现了自北向南走读“德国制造”的旅程。
近日,由南海区工商联主办的南海制造业全国“隐形冠军”德国交流活动行程已过大半,在几乎一天走进一座城市的学习交流中,南海“隐形冠军”除了交出了满满的“冠军笔记”,在抵达慕尼黑的首日,交流团内部还专门举办了阶段性总结会议,以一场闭门会议的方式,再度发现“德国制造”。
在研讨总结的过程中,多位南海“隐形冠军”企业代表主动分享交流体会,其中在针对工业4.0的学习中,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到要主动学习,但强调要保持理性,不能盲目开展工业4.0,要学会因企而异。
佛山市南海奔达模具有限公司董事长简伟文认为,在很多人看来,工业4.0看起来非常高大上。但经过考察学习后,他强调,企业在如何开展工业4.0的改造上,要理性思考。甚至工业4.0不一定适合每一家企业,而选择开展工业4.0改造的企业,也一定要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来开展。
“如果你是拖拉机,给你飞机发动机,你也飞不起来。”佛山市阿里顺林家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灿兴也有同感。这位从电商企业走出来的高管认为,面对工业4.0的发展目标,企业必须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所处于怎样的阶段。
他直言,在考察德国一流企业车间的时候会感慨“看到的,自己用不上”。以大众为例,即使生产线很壮观,但对于企业来说,设备可以购买,业务模式也可以勾勒出来,但是没有达到大众这样的规模效益,直接套用这种发展模式并不可取。
马灿兴表示,工业4.0是发展的目标,但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基因,去勾勒实现路线,而不能盲目照搬,否则即使把最好的设备买回来,企业也无法达到预想的目标。
在强调理性学习的同时,更多的南海“隐形冠军”企业也从这次交流中,开始勾勒出学习的路径。
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副总裁邱波表示,在走进大众等德国企业后,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德国先进制造的强大。相比国内目前的发展,她认为中国的先进智能制造属于正在进行时和将来时。而德国的先进智能制造是现在时,并且正在不断升级和发展。
结合自身企业的情况来看,邱波认为,国内大多企业的竞争力是建立在工业1.0或者工业2.0,距离工业4.0还有很大的距离。而为了提高企业自身的全球竞争力,目前志高在局部推动智能装备的应用、创新经营发展模式、搭建生态系统等方面多管齐下。
以搭建生态系统为例,志高正打造全方位、开放性的网络生态系统,比如在云数据的获取上与京东、天猫合作,又比如在开放新产品上,以开放的方式链接全球创新人才。
新闻推荐
涉及占地经营违法排放等多项问题 大沥一塑料加工企业被立案处罚
佛山日报讯记者宋世伟报道:“河西颜边工业区有企业不仅违法占地加盖厂房,还肆意排放污染环境。”近日,南海部分群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