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火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擦肩而过的优秀党员,粤赣湘边区纵队北二支队主力团第一营教导员。他不仅英勇善战,还是一位东纵才华横溢的文艺战士(五岭游击区歌手),文武双全,人称多谋善断的“智多星”。
劳火(劳道明)生于1925年,中共党员,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小劳村人,粤赣湘边区纵队北二支队主力团第一营教导员。1949年8月在湖南汝城作战牺牲,年仅24岁。劳火青少年时在香港接触革命书籍,经华南分局地下党的正确引导,走上了革命道路,参加东江纵队。
一
南雄帽子峰、油岭地区是当年陈毅、项英、杨尚奎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打游击的地方,他无限向往。怀着满腔热忱,毅然放弃香港金迷纸醉世界的优越生活,走向拯救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的行列,奔赴当时有“小延安”之称的五岭游击区。
1946年夏天,劳火追求革命真理,走上了革命道路。在地下党的指引下,他和大批的进步青年奔向东江纵队。劳火跟随黄业(注)率领的东江纵队北上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开进山峦叠嶂的油岭、帽峰山,进行三年多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指战员们望着海洋般的森林,想了很多很多……“这么好的地方,我们可以在这里坚持十年八年的游击生活!”游击队员们怀着一种迎接新斗争的情怀,意气风发地扑向林海,展现了大无畏气慨。生性活泼的指导员劳火和警卫员小声地哼起《游击队员之歌》《在太行山上》。他们的情绪感染了一队稚气未脱的小游击队员,小游击队员决心向兄弟姐妹们学习,在革命斗争中,勇敢、机警地与敌人周旋。1948年3月间,五岭部队从平原退回茫茫山林中,经济处于十分困难时期,劳火始终表现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谱写了“六两米,口盅饭,破衣烂袄不稀奇……困难难摧革命志……”的豪迈歌曲,鼓舞战士斗志。司令部派出由张玉为班长的十一人“小山鹰”去雄庾公路梅关一带的税站取款,避开敌人的“自卫队”,第二天清晨,他们艰难到达税站与短枪队长邱才和政委陈子扬会合。两个大哥哥像见了小弟弟一样,高兴得不得了。两位大哥拿出税款五万元一张的“金元券”共三千万元,分别由三人负责携带,政委陈子扬嘱咐小弟弟们:“敌人四处出动进攻,你们要谨慎小心。”“小鬼”(当时对小游击队员的昵称)们半夜起程,在一个叫古城村的村后上山,一班人爬上山坡,在山顶凉亭处遇到放哨的敌人。一队员开枪撂倒一哨兵,原来他们进山前敌人就到了这里。“快!上山。”机敏的张玉发现他们已被敌人包围了。“土共的小娃子,抓活的!”敌人指挥官疯狂叫喊着,张玉指示目标:“对准呵呵鸡的头头打!”因为他们的子弹太少了,得伺机冲出一条生路,但前后左右都有敌人包围。子弹打光了,他们拿起大小石头往下方砸去,看到敌兵压境,“快!把钞票烧掉。”张玉果断地说。在硝烟弥漫的山头增加了几股烧纸票的白烟。“报告连长,共匪全部消灭!”敌连长得意忘形,走到张玉班长面前,这时张玉已被敌人的手榴弹炸至重伤,胸部鲜血直流,敌连长以为他已经死了,贪婪地伸手去收枪,“你去死吧!”“啪”的一声,子弹从敌连长下巴直穿后脑勺,敌连长刚好毙倒在张玉的身旁,小英雄含笑闭目了。我们的小英雄张玉和他的战友把自己的鲜血洒在五岭山中。那满山的杜鹃花永远凭吊这十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英雄!
二
游击健儿们在梅岭南北的广阔原野潜伏隐蔽三个月。留下坚持的部队准备上山集中隐蔽在南雄洞头村(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国共谈判达成的协议,东江纵队北撤山东,然而东纵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挑选二百多精英在刘建华、黄业、陈中夫三人组成的党工委的带领下,潜伏五岭地区,领导武装斗争,迎接将来解放大军南下),电台台长传达纵队指示:可以收听新华社电讯。在一个万籁无声的午夜,他们终于找到了延安电台呼号,革命圣地的歌声穿过逶迤五岭茂密的丛林传到神秘的五岭游击区。这时帽峰山的歌手劳火同志随着延安的歌声唱起了《延安颂》,“夕阳照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啊!延安,你这庄严的古城,热血在在你胸中奔腾,千万颗青年的心,埋藏着对敌人的仇恨……”在宿营地的篝火晚会上,五岭歌手劳火用高亢嘹亮的男高音以《延安颂》鼓舞游击队员们的革命斗志。劳火与黄业在五岭革命根据地,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帽子峰颂》就是他与黄业共同合作创作的作品,由萧峰(黄业当时改名为萧峰)作词,劳火谱曲,此歌唱出了时代的强音:“啊!帽子峰,你是革命圣地,你也是革命战士的家乡,今天,你如同往日一样坚强,你的鲜花也一样红和香,我们的战士,又站在你的峰尖上,战斗,战斗,战斗!战斗的枪声,战斗的歌声,唤醒了周边人民,看吧!被压迫的人民站起来了!”这首《帽子峰颂》流传至今已70多年。
三
1946年8月中旬,在隐蔽期间游击队点燃星星之火,以人民反征义勇团的名义出现在各地。劳火随叶昌以“雄、仁、庾人民反征义勇团”的名义活跃在粤赣边境。队伍以群众武装起义的形式出现,部队到达城口的东坑、东罗村时,因红军长征时曾经过并在这里休整,早已播下了革命的种子,群众对红军有着深厚的感情。一个红军战士送给村民珍贵的椰子壳碗,现收藏在仁化县博物馆。游击队的到来,很快就点燃起革命烽火。队员在这偏僻山沟里走东家、串西屋宣传革命道理,帮助东罗建立“农会”。不久,又在东坑发动群众,组织东坑的方洞、山背、半山、老屋、庙门口等自然村的革命群众骨干,成立了“东坑农民自治会”,并领导东坑一带的革命群众坚持斗争,发动群众配合正面战场,为支援部队,保障部队粮食、药品及日常生活用品而不懈努力。
这一带的游击队蓬勃发展,革命斗争声势浩大,劳火发挥自己的特长,编写山歌向群众宣传革命:“日头一出照门楼,莫说红军住山头,日后打倒蒋介石,解放全国住洋楼”。
五岭地委领导下的人民武装,由初时的200多人,发展到12000多人。经中共中央军委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纵队于1949年1月1日宣告成立。辖北江第二支队、赣南支队和湘南支队。同年10月中共五岭地委和粤赣湘边区人民解放军总队的历史使命宣告完成。
1948年10月,中国共产党组织在仁化县长江区泥湖村成立。中共崇仁汝工作委员会颜申任党工委书记,劳火(劳道明)、陈仲舒任副书记。这是当时仁化县城口镇早期的党基层组织。下属三个武工队,劳火武装工作队是其中一个充满战斗活力的武工队,劳火任书记(1948年10月~1949年3月)。劳火率领武工队负责由城口至湖南汝城的路上收税,这条道路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武工队一路前移到汝城九龙江和大坪、大村发展。在公路设立税站,保护来往客商,实行合理收税。这站收了税开出武功队事先油印的收条,不准重复收税。他们纪律严明,很得商人拥护,来往商人还会带来一些有价值的情报,武工队既是税站又是情报站,一举两得,这是当时游击队的给养线。在这期间,中共华南分局为了加强发展湘南工作,派了原湖南红军干部刘亚球、颜申、李国文、李林、耿俊猛等到五岭。当年10月间劳火武工队在城口至湖南汝城设卡收税时,得知离城口十里路的一茶亭里,有仁化县的税警队一个班设卡收税。当时的国民党税收名目繁多,税卡林立,“地税”一项有军粮、地方粮、自卫队粮,还有附加粮。烟税、纸税、盐税尤为繁重:一担谷子换不回两斤盐。国民党不顾老百姓死活,征税有增无减,搞得民不聊生。上级派由卢志光率领一个队前去协助劳火武工队两面夹击,毙敌4人,俘虏6人,缴获枪支8条。大长了劳火武工队的威风。
次年2月,劳火武工队前移到湖南与广东交界的三江口一带开展活动。由于广东城口的人民游击运动搞得如火如荼,打开局面后,群众基础很好,发展了不少的情报交通员,其中有中共地下党员李祯祥(花名:打石老),在城口进行秘密活动,当时国民党正规军一个团“围剿”我游击队时,李策动汤纯起义。早在1931年冬,我党为建立白区党的秘密组织,委派李祯祥开辟粤赣湘交通线,支援苏区革命斗争。劳火十分注意利用这些关系,一次,他得到东坑一交通员传递信息,东坑有一个国民党的连长欲带一个排的人投奔游击队,群众看到国民党的军队,以为是来偷袭游击队,有一定思想觉悟的群众就故意说游击队走远了。经过内线引荐,证实这些国军确实来投游击队的,便立即派情报员前往东岭的三江口联系劳火,劳火即率领武工队前往城口东坑的一个纸厂里会晤了连长汤纯。汤纯是国民党第39军103师309团第一营第一连连长,该部是驻韶关至坪石铁路沿线护路军。此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大有摧枯拉朽之势,解放全国河山指日可待。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许多士兵不愿再为国民党卖命,把屠刀杀向自己的同胞,4月汤纯决意带领28名官兵带着所属六零炮两门、机枪两挺、冲锋枪三支和步枪十多支投靠共产党。在劳火的精心安排下,他们顺利进入革命队伍。
四
1949年6月,张华、叶昌从南雄带着北二支队主力开进湘南,在汝城地区会同湘南部队,准备扫除湘南反动势力,配合大军南下。当时窃据汝城地区的“湘南剿匪副司令”胡凤嶂是游击队要急于拿下的头号目标。这支反动武装盘踞在粤赣湘南边一带达三十年之久,胡凤璋是汝城县大土匪、大恶霸、大地主,他强霸民田,蹂躏乡里,汝城人民诅咒他是杀人不眨眼的“活阎王”。1949年7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湘南支队攻打匪巢上古寨,匪巢工事坚固,湘南支队久攻不下,形成对峙状态。
8月16日粤北人民武装第二支队叶昌部奉五岭地委之命,带着两门六零炮前往参战。此前的8月11日,汝城县军委会主任朱汉樵通过内线劝胡匪胡凤璋投降,胡提出三个条件:一保护其全家生命安全;二保留几支手枪自卫;三部队投降后同意收编。但胡心存妄想,用拖延时间负隅顽抗,暗中派亲信到广东驻军求援。湘二支队已识破其诡计,从盘古羊高地向上古寨连发两炮,第一炮落在寨边,第二炮击中上古寨八角楼,炸开一角,胡风璋深恐全部工事炸平,派副官朱瑞贤(我方内线)下寨“求和”,湘南支队将计就计,里应外合,一举占领上古寨,活捉匪首胡凤璋,俘虏敌人一百多人,缴获轻机枪三挺,手提机枪四挺,长短枪支一百余支,手榴弹一百八十颗,子弹三百五十多发,马十余匹,还挖出埋在地下的枪支三百余支,粮食、布匹一大批。半个月来的战斗部队无一伤亡。撤退时,在湖南汝城文明圩不幸遭遇敌人的阻击,牺牲了两位指战员:一位是机枪连程光宝同志,一位就是我们五岭歌手劳火同志。就在共和国的曙光即将洒遍南岭大地的时候,他不幸地倒下了,对党无限忠诚的游击战士就此长眠在激荡着他战斗歌声的土地上。
每当满山杜鹃花开,我们仿佛看到他青春灿烂的笑容;风吹林涛奔涌呼啸,我们仿佛听到了他谱写的雄壮磅礴的战歌!
参考史料:《黄业回忆录——巍巍五岭》,参考文献出处《湘潮2005年09期》《仁化县志》《城口镇志》。
新闻推荐
“10塘鱼有7塘流单,最近行情较差。”12月27日,有顺德而生鱼鱼中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这些流单的是之前订的相对高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