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信·新都汇位于顺德新城区核心商务区彩虹路与民安路交会处,占地面积4万多㎡,总建筑面积17万㎡,集轻奢时尚、商务生活、餐饮文娱等商业生态链于一体。
近年来,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孕育兴起,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呈爆炸发展态势,也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
居民迎来了新一轮的消费升级,这一轮消费不再过度关注品牌和炫耀式消费,而是注重自身体验,同时,高品质的教育、文体娱乐、出境旅游市场扩张迅速。
从长远看,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是适应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居民消费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必然要求。顺德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心城区的大良,在满足居民全新生活服务需求上,承担着特别的重任。
今年以来,在“强中心”战略规划引领下,顺德大良历经多年的积累,迎来了一次城市服务的全面提质升级,中心城区的实力与魄力正在逐渐成型。不难看出,在顺德获批率先建设省高质量发展改革体制机制创新实验区的背景下,作为中心城区的大良已经掀起了城市生活、消费、服务的全面升级,品质大良正在为高质量发展探路。
高质消费体验
购物场景更加多元融合
城市从品质向高质升级,首先是体现在人们对物质消费水平的感受上,而购物是消费的最直观体现。近年来,随着消费需求的变化,购物场景也在发生深刻变革,从过去的步行街,到后来的专业卖场,再到如今不断迭代的商业综合体。
全国工商联商业地产研究会会长王永平认为,每个地方都不缺乏商业,但缺乏好的商业。在他看来,好的商业综合体应该成为一个城市的地标,“有朋友来了你愿意第一时间带过去的地方”。
大良作为顺德商贸中心,随着电商冲击加剧、消费者的行为与心理发生变化,以零售为主的传统商业很快进入调整期。
商业零售不再是市民进入商圈的理由,单一超市的经营模式“败走”就变得顺理成章,部分零售巨头逐渐退出大良;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多元的体验式消费,满足了市民更多的线下消费需求。
12月30日,位于大良新城区的大信·新都汇就迎来了它的正式营业,超17万㎡的体量,集轻奢时尚、商务生活、餐饮文娱等生态链于一体,汇聚200多个国内外知名品牌,为大良新城开启了一站式消费体验。
更让顺德市民兴奋的是,明年,华南首个大融城项目、佛山首个华侨城欢乐海岸综合体项目等等大型商业综合体也将投入使用;德胜河北岸南江片区不久还将迎来顺德地标式的商业综合体;新滘工业区则将一改“旧貌”,为顺德打造出一个全新的以汽车商贸产业、科技创新类产业为特色的综合型产业区,以汽车为代表的大宗物品消费也将更加注重消费服务和体验。
另外,华盖里片区依托未来地铁辐射作用,也正在规划改造升级。未来,通过对片区的重新设计和改造,传承传统文化遗产的同时融入更多新时代的经济、文化元素,活化大良老城区商圈,成为拉动大良商贸发展增长的新引擎。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巨变的背后,有地方政府推动村级工业园改造坚定的决心和信心。
今年以来,为了腾挪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品质,顺德将村级工业园改造列为“头号工程”。大良在尊重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旧改项目进行整体规划,连片改造,为进一步丰富中心城区城市功能,增加区域城市形象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高质精神享受
雅俗共赏文化陶冶还可“玩起来”
大良以“文化凤城”、“教育名镇”的责任和担当,为市民输入源源不断的文化给养,在精神层面给予人们高质享受。
文化能够陶冶情操,教育则更加泽被后人。过去一年,大良以西山、本原集团办学和凤城实验学校九年一贯制办学实践为抓手,持续推进和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整合资源培育大良优质教育核心圈。在不断加大学位配给的同时,教育也更加注重内涵发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名师”工程,聚合优质资源,推进品牌学校创建工作。
此外,在通过软硬并举手段不断为教育提质增优的情况下,大良还善于营造全民参与的文化氛围,寓教于各类文体活动。过去一年,贯穿始终的音乐、书画、诗词、沙龙、演出等文化盛宴似乎从未间断。由大良打造的“诗意凤城”、“乐赏·凤城”、“融·乐”、“造就”等一批成熟的文化品牌,更是成功将大良的文化名片推向珠三角地区,不单单满足本地居民,更让许多外地旅客感受到“品质大良”的用心服务。
“诗意凤城”由去年首届诗词大赛进行延伸,创作、朗诵、鉴赏、沙龙、线上和现场竞赛答题等11场诗词活动相继登台,上万市民参与其中,20多万市民受到诗词熏陶。
“乐赏·凤城”继续整合多种资源,携手法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华侨城集团等多个机构或企业进行合作活动,为市民打造大良中法音乐节、爵士音乐节等音乐盛宴。同时,更是联手兄弟镇街,举行现代民乐团专场音乐活动,并借助本土音乐人才,创作具有凤城特色的音乐作品等。
“造就2018”艺术季则着眼于书画艺术,发掘并联合本土艺术家,同时也引进国外艺术家,举行了一系列高质量的展览。此外,以盒子美术馆为载体,全年为顺德市民带来8个大型展览,第六届“广州三年展”以可互动、可参与、可“玩起来”的艺术表现形式,为观众带来视听体感的交互体验。数据显示,全年举办文化活动六百多场次,参与活动市民近六十万人次。公共图书服务覆盖四十多万人次。
高质城市管理
智慧“大脑”让管理更加精细化
当下,以大数据、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改变人们行为方式的同时,也对地区的城市管理提出了新的命题:如何通过技术手段令到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化、智能化?
今年年初,顺德区主要领导就提出,要将智慧城市建设与民生服务结合起来,让社会治理更高效,让企业民众办事更高效更公平。目前,顺德区已启动智慧城市第一期的建设,要将顺德各个功能组织带入“大数据”时代。而在此之前,作为中心城区的大良,在智慧城市管理上已经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经过三年多的筹备和半年的建设,大良智能停车收费管理服务项目(一期)已经正式启动,在盘活新基三路等三大停车场停车资源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文秀路等13条道路约1200个路边公共停车位的周转率。数据显示,如今每个车位日均周转率提高至约7.5次。对于市民来讲,以往一位难求的现象不再出现,也缓解了因为乱停放导致的交通拥堵。
除此之外,大良还在12月27日启动了中心城区首个立体式停车场———果栏路立体停车场,同一片场地,改造之后,原来40个车位增加到116个,有效地缓解华盖路步行街周边停车位不足的问题。
在交通组织方面,顺德交警率先对南国路进行了信号控制方案,以此降低行车延误和路口之间二次排队率。据了解,南国路信号控制方案实施后,该路段的平均车速提高了46%。在路口停车等候的时间下降了62%,停车等候的周期次数也下降了53%。按照顺德智慧城市的规划,明年有望新建25个点为智能信号灯,并对顺德主城区以及重要主干道沿线具有联网功能的信号灯进行联网控制升级,科学调配放行方案,对一条道路多个路口实行一键式远程控制,实现全线绿灯通行。
在城市环境治理上,大良着力营造宜居生态环境,统筹抓好大气污染精准防治、河长制、村级工业园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努力改善辖区河涌水环境,借此提升中心城区形象。此外,借助村级工业园改造、村居改造、美丽乡村建设等,大良注重统筹城乡规划,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在提升城市品质同时,改善乡村生态,“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高质企业服务
创新金融提供定制化服务
城市公共服务配给不断加强,大良的企业服务能力亦在企业发展中共同进步。今年以来,围绕构筑现代化经济体系,大良发挥金融资本集聚的优势,为企业提供了诸多定制化的服务,推动创新创业载体建设,优质企业项目落户。
今年8月8日,桂畔海产融生态小镇正式启动,标志着一个创新的金融服务载体的诞生,按照目标,小镇将推动100亿元社会资本回归顺德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这是大良落实建设“科技顺德”战略的重要举措。在此之前,大良街道办事处已先后出台了相关金融和中介扶持政策,吸引各类创新金融机构、银行机构、保险机构、证券机构、产业投资基金、私募创业投资基金、供应链金融等机构进驻。
据统计,目前街道已累计补贴600万元,为加速小镇雏形建设、丰富区域金融业态提供政策支持。截至目前,小镇引进各类金融机构近60家,私募基金注册71只,基金规模超90亿元。
同时,为了推进资本与企业的融合,大良经科局自年初共举办了22场适合不同产值、规模、行业范围的创新金融产品对接活动,包括“高企贷”、“科技贷”、“供应链集群融资贷”等产品深受企业欢迎。据不完全统计,1-10月,金融机构累计为企业提供融资超过700宗,资金规模近90亿元。
资本的力量在缓解实体经济成本压力,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上的作用是巨大的。除了开拓金融机构融资渠道,大良还积极引导企业走资本市场之路。仅今年就两度组织拟上市、拟向新三板挂牌的重点企业30多家到成功企业进行学习交流。
2018年,大良街道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截至目前,大良街道IPO企业3家,新三板挂牌累计15家,新四板挂牌企业共30家,股改企业累计61家,已形成“培育一批、申报一批、储备一批”的合理梯队。
文/卢凯阳图/郑仲
制版:刘耀宁张博余加明陈宁
新闻推荐
银行为客户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银行为客户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钰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