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人坚持练摊30多年
□本报记者袁辉
每逢石碁镇莲塘村二七墟,住在小龙村、70岁的陈叔早晨4点就起床,到附近的食档喝早茶,一直喝到6点,然后开着装有各种蔬菜种子的三轮车,赶到墟市练摊。没有墟市的时候,陈叔则在小龙市场摆地摊卖蔬菜种子。这样的日子,陈叔已坚持30多年。
记者因为经常光顾陈叔的摊档,一来二去混熟了。
陈叔来自广西梧州。他告诉记者,改革开放初期,那时因为家里穷,30来岁的他离开家乡,来到了番禺卖菜籽,那时的番禺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许多村镇都有墟市,他就四处赶集摆地摊。
陈叔说,那时虽然辛苦,但是生意很好做,一天下来两三百元就到手了。现在种菜的少了,一天也只能挣两三百元。
在番禺摆摊两年后,陈叔回到家乡梧州盖房娶老婆,然后又来到番禺,继续他练摊的日子。
陈叔告诉记者,30多年来,他就是靠摆地摊养活了一家人,并把3个儿子培养长大,一个儿子还上了大学,现在当医生。3个儿子现在两个在广州,一个在顺德,都在广东安家了。说起3个儿子,陈叔饱经苍桑的脸上不经意地露出自豪的喜悦。
陈叔地摊上的蔬菜种子可谓是种类繁多,可论两卖,也可论包卖,小包的一元或两元,大包的则要20元。当然,大包的也可以拆包论两来卖。
陈叔说,现在是冬天,生意不太好做,一个集市下来只能赚个两三百元。一年当中,生意最好的时候是八九月份,一个集市下来,赚个五六百元没问题。
从陈叔的话语中,记者听得出他对生活的满足。
走基层
一线见闻
陈叔为顾客称菜种袁辉摄
新闻推荐
佛山日报讯记者郭东霓报道:小品一线窥天,以轻寓重,可摄匆匆瞬间,可取断崖片石,可截江流浪花。昨日,“以小见大——刘卓茹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