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府与区直部门代表签订建设广东省健康促进区责任书。
■专家为市民义诊。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建成卫生村和健康村,南海早已走过一段“健康建设”的道路。而昨日,南海区举行医改工作推进会暨建设广东省健康促进区动员会,不仅总结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及建设卫生强区的阶段性成效,还启动了广东省健康促进区的建设工作,以进一步落实医改工作。
15家公立医院、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466家社会办医机构、9174张床位数、1.3万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新医改实施至今近10年,以上数字,彰显了南海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阶段性工作成果。
对此,南海区区长顾耀辉表示,要全力实现南海医药改革新发展,就要结合实际“把脉”,有针对性地“问诊”,才能科学地对症下药。
在新一轮医改浪潮下,南海区全面建设广东省健康促进区,围绕建立健康促进工作机制、制定健康政策、建设健康促进场所、建设健康文化、建设健康环境等5项工作推进。
多部门发力推动医改出成效
为了落实新医改工作,早在2011年,南海的3家区级医院全部升级为三甲医院,镇街10家医院升级为二甲医院,而遍布全区的13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了15分钟就医圈全覆盖,方便市民快速及时就医,医改效果显著。
在昨日的医改工作推进会上,区医改办、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和西樵镇分别就近年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进行汇报。
近年来,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和卫生强省、强市的建设机遇,南海区以“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总体思路,不断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保障水平,全面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创新构建现代医疗卫生管理服务体系,全面推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建设品质医疗、创建品牌医院,打造健康南海名片。
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推进,南海区基本医疗覆盖面不断扩大,建立了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推动整合职工医疗保险、居民医疗保险、门诊医保三项制度。据南海区人社局介绍,实施按病种分值付费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促进医疗机构间良性竞争,激励医疗机构加强自我管理,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维护基金平稳运行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南海区人社局积极推动药品和医用耗材供应链改革,完善医药保障供应制度,探索改革全市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降低药品和医用耗材虚高价格,减轻市民医药费用负担,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
此外,根据南海区财政局数据,2018年南海区年初预算安排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资金27.8亿元,为医改前的2009年投入4.83亿元的5.8倍,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9亿元的10%。去年1~11月,全区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支出20.6亿元,占全市80亿元的25.8%,为南海区深化医疗卫生改革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从镇街层面来说,结合南海区“卫生强区”战略,西樵镇主要以强化政府办医主体责任为抓手,从财政投入、人才建设、专科培育、环境硬件提升、基层医疗服务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激活医疗卫生事业的能量,不断提升基层公共卫生和区域医疗服务能力,加快构建以居民健康为中心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打造健康西樵品牌,做强医院品牌,做实社区卫生医疗,做优基本公卫服务。
深化落实各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医改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需要与时俱进,持续落实。过去几年,南海区委区政府在医改工作上下了大力气、做了真功夫,区域整体医疗卫生环境显著提升,已成为南海“引客留香”的重要推手。
面对新一轮深化医药改革,顾耀辉指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已经被刻为医改的“定盘星”,南海应当牢固树立深化医药改革使命,破解医药改革难题。他表示,现代医疗服务离不开良好的产业基础。在这方面,南海结合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及区内新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实际,确立了“两高四新”产业发展导向,将新型生物医药产业纳入全区重点发展规划。这样的决策不仅出于产业发展上的考虑,更重要的是看重产业发展对全区医疗水平的带动提升作用。目前,南海区依托广东(南海)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生命健康小镇等载体平台,已经引进了中国中药总部、中国科学院南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中心等一批生物医药创新平台和产业项目,培育出一方制药、百合医疗等一批本土生物医药龙头企业。
为发挥新型生物医药产业对医疗水平的推动作用,接下来,南海区还将积极推动北京大学医学部等重点医学项目与南海现有三家三甲医院深入合作,提升全区整体医疗水平,未来南海的医院有望能够用上最新的医疗技术和医药产品,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
同时,以此次医药改革深化为契机,顾耀辉提出加快建立全区医疗集团,把全区医疗资源统筹起来,推动镇街医院充分发掘自身优势发展成为特色医院,全面提升医疗资源利用水平。同时,转换医疗卫生发展模式,把以治疗为中心转变为以促进健康为中心,打造具有南海特色的医改模式。
对于今后的医改工作,南海区卫计局局长孔小燕表示,将以补短板、建高地为抓手,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提高全民健康水平,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以“卫生强镇”建设为突破,建设区镇联动的医疗卫生管理体系;以优化医疗资源为重点,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实;以名医工程为抓手,持续壮大人才梯队;以完善大数据为方向,提升信息化水平。在融入大湾区建设的过程中,深度链接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为做实做强做精佛山健康城市贡献南海力量。
加快建设一批健康促进场所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会上,南海区全面启动广东省健康促进区建设,将把健康融入今后的所有政策中,倡导健康优先、健康教育先行理念,探索建立健康促进区的工作模式和长效机制,提高全区居民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
建立健康促进工作机制、制定健康政策、建设健康促进场所、建设健康文化、建设健康环境等是广东省健康促进区建设的5项主要工作内容。其中,建立“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工作机制是广东省健康促进区建设的亮点,也是难点。
为确保广东省健康促进区建设工作顺利推进,南海成立了由区委书记担任组长、区长担任常务副组长、分管副区长担任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同时还聘任20~30名健康领域的专业人员组成健康专家委员会。为此,南海区将建立公共政策健康影响评价制度,在新政策制订时增加健康影响评价程序,在提出、起草、修订、发布等政策制定环节中,征求健康专家委员会的意见。同时,相关部门和镇(街道)梳理本部门与健康相关的公共政策,补充、修订或新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
在推动广东省健康促进区建设过程中,南海还将定期开展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根据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和薄弱环节,制定健康素养促进工作规划或计划,开展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重点人群、重点问题的健康素养。同时,开展针对慢性病防控、传染病防控、健康生活方式、妇幼健康、健康老龄、环境与健康等重点健康问题的跨部门健康行动。
广东省健康促进区建设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健康促进场所的建设上,镇街、社区、家庭、医院、学校、企业、机关单位等被纳入为健康促进建设单位,并分别给出了相关建设指标。今年12月,广东省健康促进区的建设工作将迎接省级评估验收组的检查验收。届时,一批健康促进镇街、社区、医院、学校、家庭、企业、机关单位以及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步道等将建成。
具体目标
1建立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工作机制。出台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多部门联合开展健康行动。22019年底,全区建成不少于30%的健康促进镇(街道)。32019年底,全区建成不少于50%的健康促进机关;不少于50%的健康促进学校;不少于40%的健康促进医院;不少于20%的健康促进社区(健康村);不少于20%的健康促进企业;不少于20%的健康家庭,并充分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4居民健康素养在2018年初基础上提高20%,或高于当年全省水平。5成人吸烟率在2018年初基础上降低20%,或低于当年全省水平。6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32%。7学生体质健康95%以上的学生达到合格以上等级。8环境卫生、食品和饮用水安全等指标达到省级卫生县(区)标准要求。每镇(街道)建设至少1个健康主题公园,至少1条健康步道。
工作内容
建立健康促进工作机制
1.成立组织机构。2.建立工作网络。3.完善专业网络。4.制定工作方案。5.开展层级培训。6.建立考核机制。
制定健康政策
1.落实“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方针。2.定期开展居民健康素养调查。3.开展针对慢性病防控、传染病防控、健康生活方式、妇幼健康、健康老龄、环境与健康等重点健康问题的跨部门健康行动。4.在多部门协作、资源统筹、社会动员、健康管理、健康产业等方面取得创新。
建设健康促进场所
1.建设健康促进镇(街道)。2.建设健康促进社区(健康村)。3.建设健康家庭。4.建设健康促进医院。5.建设健康促进学校。6.建设健康促进机关。7.建设健康促进企业。8.建设健康步道、健康主题公园等公共设施,由区、镇(街道)两级共同落实。
建设健康文化
1.开设健康教育类专题节目或栏目。2.组织开展健康巡讲。3.开展卫生日主题活动。4.提供基本健康教育服务。
建设健康环境
1.建设整洁有序、健康宜居的工作、生活和社会环境。2.建立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3.建设无烟环境。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邓海莹文/珠江时报记者邓海莹张佳敏通讯员卢玮青
图/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刘贝娜
新闻推荐
南海区召开2018年度卫片执法工作总结部署会,顾耀辉强调做到五个“到位”打赢违法用地整治攻坚战
珠江时报讯(记者/李华通讯员/颜倚云)昨日,南海区召开2018年度卫片执法工作总结部署会,南海将开展新一轮整治违法用地专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