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2
□佛山日报评论员
在日前举行的顺德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现场巡查及工作推进会上,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用八个字评价这场“头号工程”攻坚战——旗开得胜,来之不易。
如此评价,可谓十分中肯、恰如其分。自2018年初被顺德区党代会列为“头号工程”以来,历经一年奋战,顺德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取得了可喜成绩,改出了一片新天地、一派新气象。
众所周知,顺德村级工业园规模大、布局散、污染重、隐患多、利益杂,改造过程必然千头万绪、错综复杂。打赢这场攻坚战,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但敢闯敢拼、敢为善成的顺德人,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和定力,全面系统推动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稳扎稳打、成效斐然。
一年来,顺德改出了空间,改出了效益。全区382个村级工业园中已有78个园区95个项目启动改造,拆除旧厂房4500多亩,关停淘汰落后企业1360多家。十大示范项目总投资将超过12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不少于50亿元。通过改造,向社会提供了大量优质产业载体,一批村级工业园正大步朝着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迈进,占地更少了,产值却更大了,产业更高端了,生态环境也提升了。
一年来,顺德改出了先例,改出了范例。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项目推进需先创特例,再成先例。从无到有,十个镇街探索形成了政府直接征收型、政府挂账收储型、政府统租统管型、企业长租自管型、企业自主改造型和政府生态修复型六种改造模式,呈现了政府主导、全面管控、审批下放、连片改造、混合开放、平衡利益、鼓励复垦和强力执法八大亮点,为今后其他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一年来,顺德改出了共识,改出了气势,改出了精气神。面对这场攻坚战,不管是镇街还是区属相关部门,都表现出了迎难而上、使命必达的决心与干劲。“头号工程”一经确立,各镇街便悉数拿出过硬措施、亮出作战手法,利剑出鞘、志在必得。短短一年时间,从区到镇到村,凝聚起“只有改造才有出路”的强烈共识,形成了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的浓厚氛围。
正如郭文海所言,村级工业园改造一年来的成绩,说明顺德的干部队伍是敢担当、善作为的。村级工业园改造作为顺德的一场硬仗,无疑是一个最佳练兵场,是历练干部、培养干部、发现干部、使用干部的一大平台,是重振改革开放精神的一大契机,它将极大考验顺德的改革开放精神、破解发展难题的能力以及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1992年5月10日,经济日报头版一篇题为《可怕的顺德人》的报道,让“可怕的顺德人”这一称呼迅速传遍大江南北。改革开放40年来,顺德人形成了低调务实、改革创新、敢为善成、开放进取、奋勇争先的精神品质。正是这样的精神品质,让顺德一直挺立于时代的潮头浪尖,长期保持全国率先发展的优势。
顺德率先发展,也必然率先遭遇发展的难题。数量众多的村级工业园曾为顺德率先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进入新时代,村级工业园已成为落后产能的代名词,成为制约顺德高质量发展的一大障碍,必须痛下决心、花大力气加以解决。
打赢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攻坚战,在推动顺德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宣示了顺德改革再出发的决心。村级工业园是当前制约顺德发展空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所在,也是未来发展的潜力和机遇所在,顺德担起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领跑佛山的使命,破解村级工业园改造难题就是最好的突破口。
作为中国改革闯将,顺德创造了多个领域的“顺德模式”。面对横亘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村级工业园障碍,相信拥有强烈改革意识、丰富改革经验的顺德,完全有条件、有能力继续先行一步,创造新时代村级工业园改造的“顺德模式”,并以此展现改革开放的顺德加速度,展现将改革进行到底的顺德决心。
新闻推荐
被誉为增城十宝的“金聚来”腊味在晾晒中。陈安/摄市民们在选购各式腊味。廖雪明/摄年关渐近,许多人家的餐桌上总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