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城区食药监部门开展食品药品安全进社区活动。
■张槎古新路被评为市级食品摊贩规范管理提升点。
■市民拿蔬菜到流动快速检测车摊位进行农药残留检测。
■工作人员检查学校周边食品店。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禅城在经济、政治、文化、城市建设等方面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在守护市民“舌尖上的安全”方面,禅城也不甘落后,奋力争先。
“1+4+5+500”快检品牌、“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双安双优”示范药店、“两建两有两集中”“阳光厨房”“小餐饮承诺制”……一个个“食安名词”彰显了禅城食药监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改革和创新。
全区市民食品安全满意度提升至81%、持证餐饮服务单位量化分级率达98%、“双安双优”示范药店达230家、256家学校食堂100%实现“阳光厨房”建设、2018年蔬菜水果类抽检合格率达99.93%……一项项亮眼数据展示了禅城食药监人牢牢守住食药安全底线,提升市民幸福感的决心。
新的一年,禅城食药监人将以更大的勇气魄力、更强的攻坚合力、更优的民生服务,来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
快检品牌
抓牢“菜篮子”安全
“我不担心买到农残蔬菜,现在政府对食品进行检测,把好安全关,大家吃得很放心。”昨日,在佛山市季华五路印象城沃尔玛超市买菜的林阿姨笑着对记者说。
“菜篮子”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是食品安全的源头。区食药监部门抓牢“菜篮子”安全,在全市首推农贸市场量化分级管理,成功将扶西农产品批发市场打造成为市级“放心菜”示范批发市场,积极开展“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创建活动,建成区级以上示范超市20家;鼓励和引导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养殖基地对接,探索农产品直供模式,与多个粮产区签订粮食产销合作协议;全面落实生猪和家禽“集中屠宰、冷链配送、生鲜上市”,让群众吃上“放心肉”。
2018年,区食药监部门共抽检蔬菜水果类83.85万份,合格率达99.93%;提供流动检测车便民服务583车次,检测样品14145份,合格率99.65%。这样的成绩得益于禅城打造的“1+4+5+500”快检品牌。“在食品流通前沿建立有效关口,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的事前防控水平。”区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禅城构建了覆盖全区食用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闭环式快速检测网络,实现了食用农产品全链条标准化、精细化、科学化跟踪管理,有效防止不合格食用农产品流向餐桌。
去年10月19日,新升级改造的禅城区农检中心扶西检测站挂牌运行,该检测站负责禅城约85%的蔬果检测任务。
“我对在市场买的菜还是不放心,怎么办?”面对市民的问题,禅城食药监部门有妙招——食品流动检测车进市场、进社区。每个工作日5台流动检测车按计划轮流在各大农贸市场、校园及周边、社区等进行驻点,免费为市民提供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服务。2018年10月1日开始,可提供检测项目从原来的6项增加到15项,新增检测项目有三聚氰胺残留、工业碱残留等,进一步满足市民更高的检测需求。
“该服务实现了禅城区食品安全检测从固定向移动的突破,受到广大市民的关注和参与。市民买完菜可以马上拿去抽检。大约15分钟可出检测结果,检测准确度达到99%以上。”区农检中心负责人介绍。
一张禅城食品安全监管网正越织越密。
系统治理小摊贩集中规范经营
统一标识、公示信息,统一着装、木屋,统一垃圾回收、内外环境清洁,设食品安全专管员、集中安全饮水点,醒目的食品摊贩示范点建设广告牌……这就是世博广场食品小摊贩集中经营区现在的样子,如此正规固定的售卖点,原先却是难以管理的流动摊贩聚集地。
事实上,长期以来,流动小摊贩没有固定的门店,走街串巷做生意,一直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顽疾”。面对挑战,区食药监部门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实行“两建两有两集中”,通过创新监管模式,不停释放正能量,系统治理食品小餐饮和小摊贩等城市管理顽疾,让小餐饮、小摊贩走上良性发展道路,打造出流动食品摊贩规范管理的“禅城模式”。
禅城区华远村流动人口多,给众多小餐饮提供了生存空间,村内外开了100多家餐饮店,但有一半以上是因为场地原因而无法办理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的小餐饮店。为了满足经营者实现就业的需求和市民就近消费的市场需求,去年3月,石湾镇街道食药监分局在全市率先试行无证小餐饮备案登记管理试点,要求现已存在的无证小餐饮店,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达到相关部门制定的基本标准,经执法人员现场验收合格后,统一纳入备案登记并进行日常管理,从而将华远村无证小餐饮纳入监管。
“以前看到小摊贩,想吃又怕不卫生,现在可以放心吃了!”市民张小姐说,以前总觉得小摊贩脏乱差,集中规范经营之后,感觉环境卫生好多了。如今这些小餐饮店里都设置信息公示栏,张贴登记卡,食品安全承诺书、从业人员健康证和每一次食品安全检查记录等。
南庄吉利购物广场美食街被评为小餐饮集中经营提升区;石湾世博嘉品汇被评为市级食品摊贩规范管理提升点;张槎古新路被评为市级食品摊贩规范管理提升点;祖庙百花美食街、飞鸿街分别被评为市级小餐饮集中经营提升区、食品摊贩规范管理提升点,吸引了全国各地11个考察团前来交流经验,并受到上级及同行们的肯定。目前,全区已建成8个小餐饮聚集区、2条食品小摊贩集中经营示范街,引导办证1383家,填补无证监管“空白”。
创新监管应用科技手段确保全覆盖
在佛山市禅城区澜石小学饭堂门口的LED显示屏上,家长李女士看到了学校饭堂食品制作、分饭菜等环节,“学校饭堂阳光透明,我非常放心。”
便捷的监管手段,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支撑。区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区256家学校食堂(中小学、幼儿园)已100%实现“阳光厨房”建设,应用电子监控摄像头对厨房实行实时监控,监控数据与食药监部门、教育部门相连接,确保学校食堂食品无死角、全覆盖监管。
便捷的服务更得益于科技的快速发展。每到午饭时间,大量外卖订单从网络涌来。在天安数码城写字楼上班的白领小黄打开网络订餐平台,实时观看餐厅后厨“一举一动”后,点了一份可口的饭菜,“现在能看到后厨直播,吃得放心一些。”
外卖安全也是区食药监局餐饮食品安全工作的关注点。2018年,区食药监局在前期开展视频监控式、透明式“阳光厨房”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阳光厨房”的升级版——“阳光餐饮”。消费者只需打开手机APP或关注微信公众号,即可查看商家后厨实况,市民更加直观地参与到食品安全共治工作中。“截至目前,已完成上线806家,实现餐饮安全"一键即看"。”区食药监局副局长陈冕介绍,区食药监部门引入第三方建设“明厨亮灶”,减轻餐饮企业负担60多万元,全区“明厨亮灶”餐饮单位已达4668家。
农村聚餐涉及的就餐人数多,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果极其严重。为此区食药监局出台新规,100人以上大型聚餐需备案。南庄分局为全镇36家村祠堂免费安装“阳光餐饮”监控设备,保障村民和消费者对餐饮服务经营者食品加工操作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让企业在“玻璃房”中运营,监管部门在“阳光下”履职。
禅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并一直积极探索和推进区块链技术在政务、民生、产业等领域的应用。去年,区食药监部门引入“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开发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食品溯源项目,将监管部门及市场主体纳入系统,对食品流转过程中的信息实行全流程追踪和溯源。目前,平台已基本搭建完成并通过验收,项目涉及的各实施环节及单位已经完成前期培训,按计划开展试运行工作。
运用“互联网+”思维,应用科技手段,禅城食品药品监管的道路走得越来越宽。
简政便民审批改革再创新
禅城作为中心城区,第三产业较发达,餐饮店开办需求量大。数据显示,2017年,在需办理许可证件的新增市场主体中,餐饮企业占比约30%。
“非常方便,以后在家申请就行了。以前至少跑三次,现在一次就搞掂!”去年9月25日,在禅城区行政服务中心智慧新城大厅,第一位体验完“我要开餐馆”证照联办服务的市民吴敏红赞不绝口。
当天,禅城区食药监局、区行政服务中心、区公安消防大队、区城市综合管理局共同推出了法人主题办(证照联办)“我要开餐馆”主题服务,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开办“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实现了业务审批从“串联”到“并联”的质变。
据统计,“我要开餐馆”主题办(证照联办)改革可实现事项办理由原来累计45个工作日提速为10个工作日,材料由45份精简至27份,大力缩减企业办事成本。
去年12月13日,是禅城祖庙街道实行“小餐饮承诺制”的第一天,经过区食药监局祖庙分局监管人员数月以来紧锣密鼓的升级准备和交接工作,位于佛山市禅城区镇安村的饮酒啦喂宵夜店,成为第一家通过“承诺制”在祖庙街道办事处行政服务中心当场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的经营主体。
据悉,申请人提出食品经营许可申请,监管部门一次性告知其审批条件和需要提交的材料,申请人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且书面承诺申请材料与实际一致的,监管部门可以当场作出书面行政许可决定。
“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食品经营许可条件、简化许可流程、缩短许可时限,提升便利化、智能化水平。”区食药监局祖庙分局监管人员介绍,对食品经营许可进行优化,可实现“三少一快”目标——少填、少报、少跑、快办,把方便留给群众。
区食安办主任、区食药监局局长江汉基表示,2018年,区食药监部门已完善食品经营许可证等18个事项办事条件、流程的优化和调整,新增小餐饮和大型连锁餐饮服务单位申请人承诺制等7个事项,进一步缩短企业开业时间,为禅城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更优质的审批服务环境。
整治行动重拳打击食药犯罪
去年4月,有群众举报称佛山辖区有一网络商家在网上销售减肥胶囊。接报后,禅城区食药监部门联合公安部门对该商家销售的假冒减肥食品秘密抽检,调取商家注册资料以及后台销售数据等信息进行情报研判,对犯罪团伙的成员架构以及原料来源进行深度分析。
2018年7月18日晚,收网时机成熟,区食药监局联合公安部门开展联合行动,在禅城区港口路一小区商品房内抓获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减肥食品的犯罪嫌疑人陈某霞等4人,现场查获制假“呋塞米片”用原材料约24万多片、疑似减肥食品成品3.8万多片,以及制假工具、包装盒等材料一大批。
这只是禅城区食品药品安全百日行动的其中一个成功案例。据统计,2018年禅城区“百日行动”共立案824宗(比去年增长51.4%),其中查处无证餐饮485宗,全市系统第一,惩处力度空前。
针对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区食药监局重点整治,共立案586件,责令整改145家,涉案货值8.64万元,累计罚款金额79.57万元,责令暂停销售2家。
区食药监局还利用“双随机”、联合检查等多种形式检查学校食堂、配餐单位以及学校周边食品经营单位517家次,发出整改意见书118份、立案查处1起。
宣传引导提高创城“知晓度”
如何让食品安全走近百姓身边?去年,区食药监部门共开展食品安全科普宣传“五进”活动165场次,策划50公里徒步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和946民生直通车节目等,积极引导群众关注、参与食品安全。
开展食品药品知识网络问答、召开新闻媒体通气会等,充分发动人大代表、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广泛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全区群众对创建工作知晓率、支持率分别高达91.6%和98.4%,为佛山顺利通过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中期评估、获得A级评级,作出了重要贡献。”江汉基表示,通过这些零距离的方式,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学到更丰富的食品安全科学知识和法律法规,切实增强辖区群众食品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社会监督,共同推动辖区食品质量安全。
艰苦的努力,换来了累累的硕果。“牢牢守住了安全底线。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舆情监控能力不断加强,2014年至今未发生较大以上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全区市民食品安全满意度提升至81%。”“2018年,全区"双安双优"示范药店达230家,超额完成全年任务。”江汉基表示,2018年,区、镇(街道)两级食药监部门勠力同心、同向发力,担当勇为、迎难而上,全区各项食品药品监管措施有力实施、各项工作达到了预期目标。
在禅城旅游文化周暨高铁经济带旅游博览会、50公里徒步、“互联网+”博览会、秋色巡游、金鸡百花电影节这些重大活动上,总少不了食药监人的身影,为活动的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买菜放心了、吃外卖不担心了、办食品经营许可证不用操心了……”一幅食品药品安全蓝图正在缓缓铺开。
文/图珠江时报记者黄瑶通讯员甄向华
新闻推荐
佛山市消防特勤大队与禅城区图书馆共建书屋书香沁满书屋文化共建共享
■消防员们利用休息时间在书屋里阅读。珠江时报记者/谭兼之摄珠江时报讯(见习记者/陈心如通讯员/董保瑞)1月11日上午,禅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