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新闻 禅城新闻 高明新闻 三水新闻 南海新闻 顺德新闻
新岭南 > 广东 > 佛山 > 禅城新闻 > 正文

再造城市文化空间的禅城方法论 以历史建筑“微改造”提炼文脉资源充分活化使用

来源:南方日报 2019-01-17 06:45   http://www.kcqsx.com/


公正路沿街还保留着传统老街的味道。南方日报记者戴嘉信摄

从佛山初地塔坡社区一路北上,步入佛山人的城市会客厅——岭南天地,领略中西文化交汇的风情;沉醉在佛山祖庙,在东方民间艺术之宫里穿越,体会岭南宗教文化的包容与厚重;游走在莲花巷、古洞街、升平路,抚摸老城古巷的肌理……这些最具文化韵味的城市空间,就位于佛山市禅城区

佛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禅城作为中心城区,是2.2平方公里老城所在地,拥有八大历史文化街区以及众多历史建筑,是佛山传统文化乃至岭南文化保存得最完整的区域之一。2018年以来,禅城花大力气投入历史建筑保护、内街小巷整治等城市文化空间更新的工作中,以文化空间为壳,禅城正探索城市空间更新与再造。

从大拆大建重塑中心城区古建筑群,到发挥“绣花功夫”的“微改造”,禅城不断提炼深藏于城市各个角落的文脉资源,对城市文化空间再造的方法论,正逐步跟随城市发展的节奏不断调整和变化。

77处各级文保单位七成动工修葺

永安路上的佛山大酒店,是一幢外观如碉楼的灰色四层建筑,总面积2000多平方米,墙体以青砖砌就,椭圆形窗户是红蓝绿相间的满洲窗。

佛山大酒店是佛山开埠时的地标性建筑,为祖籍南海大沥大镇乡点头村旅美华侨邝泗创建,已有90岁。解放后,佛山军管会就设在佛山大酒店,之后,酒店做过佛山有线广播站、佛山文化馆等部门的办公地。

这样的古建筑,在多年前一度面临被拆除的命运。但如今现存禅城的古建筑,逐步领到“身份证”,它们的保护被纳入了法制化轨道。

而在2018年,禅城更进一步推动这些古建筑的活化。去年12月,禅城举行“传承岭南文化——2018历史建筑保护活化与招商推介发布会”,佛山大酒店就在重点推荐名单之上。

“不少历史建筑年代久远,需要通过立法保护起来,但有部分建筑结构完好,稍加修葺就可使用,这些建筑需要进行活化。”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禅城历史建筑调查项目专家林佳表示。

2018年,禅城在历史建筑保护、活化方面可谓下足功夫。如佛山大酒店这样的历史建筑,即将成为沟通城市过去和未来的桥梁。

禅城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如此重视,不仅因为这个城市在意历史与文脉,历史建筑对禅城而言,就是一座城市转型的文化宝藏,以历史建筑为壳,禅城正探索城市空间更新与再造。

距苏氏书塾约1.4公里的祖庙东华里,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目前广东省内保存最完好、具有珠江三角洲典型风貌的清代古街道,也是岭南民居建筑风格的典范。去年5月,祖庙东华里古建筑群修缮迈出了动工第一步,修缮工作正如火如荼进行中,预计三年内完成修缮。

过去一年,丰宁寺-莲峰书院、公古庙等文保单位已完成修缮工作。至此,全区77处各级文保单位,采取保护修缮措施的已达七成以上。

而梁园及周边环境改造提升工程也在有序推进中,将恢复岭南名园的历史风貌,重现梁园昔日的繁荣景象。据悉,去年已完成了第一标段非遗展览馆建设,该馆以佛山古镇的历史发展为脉络,打造冶铸、陶瓷、中医药、武术、商业文化、民俗6个主题展馆,全方位展现古镇的人文特色。

2018年禅城对旧城空间的改造并不止步于“面子工程”,对于建筑细节和内部的修复,禅城更多地依赖专家和社会各界的力量,从宏观到细节力求实现城市空间与历史文化的统一。

去年5月,禅城举行内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项目设计方案专家评审会,9位专家为一镇三街“毛细血管”改造建言献策,共商禅城内街小巷提升计划。

内街小巷的城市空间所包含的不只是历史建筑。中心城区的老旧建筑应该如何修复?不同区域应该注入什么文化特色?禅城对“旧”空间的更新在专业意见指引下越做越细。

去年11月2日,禅城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禅城8个历史文化街区和所有历史建筑集中巡查,思考如何在保护之余用好历史建筑。4天后,禅城区规划部门还邀请了广东省内行业知名专家学者、社会各界代表走进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共同探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活化。

文化供给载体“质”与“量”双提升

禅城对城市空间更新一直很“执着”,而这种执着是建立在对城市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上的。

2018年禅城在历史建筑保护、内街小巷提升等城市更新工作中下的大力气,实际上反映了禅城对中心城区城市功能规划越发清晰的思路。中心城区城市空间紧张,但发达的服务业和生活配套对人口的吸引力强,决定了禅城未来在城市空间更新方面要走精细化的道路。

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陆铭认为,禅城作为佛山这个特大城市通过产业发展吸引了不少人口,但中心城区禅城区别于工业区,未来城市空间一定会更多地发挥文化服务功能。

而历史建筑背后承载的是佛山独特的岭南文化魅力,小街小巷则给市民带去更为丰富的城市生活。“这些空间的提升对经济发展的效应或许不会立竿见影,但这些载体背后的城市文化魅力是一个城市天然的品牌,在特大城市人口逐步向中心城区流入的趋势下,城市文化空间的改造要跟得上节奏。”陆铭说。

禅城活化历史建筑的其中一个出发点,就是对于自身文化服务供给不足的补充。

去年12月14日,市级文保单位苏氏书塾展出上千个品种的五千盆菊花,吸引不少市民游客观赏。在苏氏书塾,“历史建筑+文化机构”的活化形式成为现实。去年8月,禅城区云衢艺术馆正式入驻苏氏书塾,苏氏书塾经过修缮并活化升级为艺术馆的形式后,还会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小型专题精品展览,供市民免费参观、游玩。

云衢艺术馆是佛山市印发《关于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的实施意见》后,禅城区首个正式批准成立的民办艺术馆,它的成立正是禅城区积极响应“博物馆之城”建设,推广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数据显示,2018年禅城全区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总量由29家增加到44家,增长率达51%,固定资产投资额超过20亿元,实现场馆“质”和“量”的双提升。

城市文化空间的更新仅凭政府一方的力量只是杯水车薪,推进历史建筑活化的共建共治共享,是禅城正在探索打造的文保新格局。

去年11月,禅城举行“传承岭南文化——2018历史建筑保护活化与招商推介发布会”,发布了禅城61处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指引和招商推荐,向市民群众提供这些历史建筑的“说明书”,为每栋建筑量身打造活化方案之余,公开招商吸引社会各界参与到历史建筑活化工作中去。

如入驻苏氏书塾的云衢艺术馆,就由佛山市文物鉴藏家协会秘书长陈浩明成立,首次展览的展品通过古陶瓷研究会、协会、私人收藏家等渠道搜集而来。

“旧”空间“微改造”新方法论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城市更新,其本质上都是为了发挥城市对发展要素的集聚和扩散作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陈雯表示,禅城对历史建筑群的活化,能够重新界定旧城区的空间、功能和审美形态,让旧城区跟上佛山大市的发展节奏。

作为佛山市的中心城区,禅城城区面积小,历史建筑众多,可开发的用地一直比较紧张。因此,禅城一直以来遇到的问题,是如何将历史文化保护、政府开发与居民的诉求统筹起来。

而曾经“大手笔”的空间改造让禅城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随着佛山城市化进程加快,旧城中心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居住环境日渐恶化,很多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亟待修缮。2008年2月28日,佛山岭南天地这一“世纪工程”正式启动,片区共涵盖了22个文物保护单位。

改造后的岭南天地,对重点保护的传统岭南建筑和南洋风格建筑都予以保留,成为游客旅游参观和举办节庆活动的地方。对仍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但不是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进行二次改造,增添现代时尚元素。

对于开发商而言,岭南天地无疑是一个集商业、旅游和文化三位一体的成功商业项目。中国新天地佛山项目总经理林添荣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岭南天地从招商开始抓起,对业态进行不断调整,进行错位化发展,让商业、旅游、文化在这个空间相生共荣。

大范围的空间重构让居民也得到实惠。“以前夜里天寒地冻也要出去上公厕,改造后可谓老屋换新屋,心满意足。”东华里片区老居民何耀荣说。

岭南天地改造,从规模上可谓是“大拆大建”,它为禅城带来一个文商旅新地标,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颠覆了旧城落后的面貌,这种大开大合的更新城市空间的方式在过去也让禅城尝到不少甜头。

2012年,佛山加大城市升级的推进力度,启动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借城市中轴线打破区域间瓶颈,以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三旧”改造等项目带动城市升级。

随着城市升级步伐加快,禅城在旧城区中蓄力,奇槎与绿岛湖片区、季华路与魁奇路成为城市的“一条扁担两个箩筐”。

通过完善路网格局,禅城打开城市发展空间,不仅跳出了地理上的“孤岛”,从小城区逐步形成以季华路和岭南大道为轴的全新城市格局,成为佛山市的“强中心”。

从城市升级到城市治理,禅城对城市空间更新的焦点正在改变。2017年,佛山启动城市治理三年行动计划,计划用3年时间,实现由城市升级向城市治理现代化的跨越,基本建成宜居宜业宜创新的高品质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

就中心城区禅城而言,其改造城市空间的方法论也正在改变。如果说城市升级聚焦的是禅城与经济实力发展不相协调的城市面貌和功能,那么在更加强调城市治理的当下,禅城正谋求通过“微改造”从微观层面重塑城市空间。

2018年3月,禅城区举行内街小巷提升整治工作动员会。这场会议指明了禅城未来城市空间更新的主要方向:避免大拆大建、推倒重来,做好内街小巷整治提升。“内街小巷是居民生活的地方,不能只关注主干道,更要把城市升级带到市民窗边。”禅城区委书记刘东豪在会上表示。

■他山之石

思南公馆改造

与上海城市空间更新

说起上海,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国际化与现代感,其实,上海也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尤其是近现代历史文脉的城市。

在这座现代化的城市中,分布着大约1058处优秀历史建筑,以及众多的保留建筑,这些历史建筑赋予了上海一种历史与现代交织的独特魅力。

对这些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改造已然成为上海城市更新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思南公馆历史风貌别墅群位于上海中心城区核心的复兴中路、思南路地区,隶属于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占地面积约5.1公顷。

该区域拥有51栋历史悠久的花园洋房,汇集了独立式花园洋房、联立式花园洋房、带内院独立式花园洋房、联排式建筑、外廊式建筑、新式里弄、花园里弄、现代公寓等多种建筑样式,是上海近代居住类建筑的集中地。

思南公馆地区旧属法租界,大部分建筑建于20世纪20—40年代;后来,思南路主要作为居民区,居住密度从1944年的每幢2户发展为20世纪末的平均每幢14户,甚至有的高达17户,违章搭建严重。由于长时间过度使用,以及近年来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房地产开发的影响,思南公馆遭受了相当程度的破坏,比如,建筑立面和整体风貌遭破坏,承重墙出现裂缝,面层脱落,砖块、砌筑砂浆风化等。

1999年9月,上海市政府提出进行历史建筑与街区保护改造试点,思南路项目被确定为上海市四个试点项目之一。思南公馆的改造由此开始。

思南公馆的改建,可以说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历史建筑更新方式。其遵循的总原则以历史街区的标准进行保护规划,保护更新后的项目,成为一片具有生命的区域,而不是平日人迹罕至的独栋。

在1999年确定思南公馆项目改造之初,上海市政府就明确了一条“红线”,保留保护建筑,坚决不能出售,以利于对公众开放。

改造后的思南公馆分为酒店、特色名店、企业公馆、高档住宅四个功能区,经营模式与岭南天地相似,是集文化、商业、娱乐、居住为一体的综合性街区。

思南公馆酒店是上海少有的花园洋房酒店群,目前实行的是整体出租模式,也就是,一次必须租下一整幢楼,作为客房的15幢花园洋房实行房费+服务费的收费机制,每幢整体出租价格一致。

另外,由于思南公馆所处的位置、其所代表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花园洋房式的酒店形态,其主要的客户群并不是旅游观光客,而是企业级的集体客户,高层次客人乃至政要首脑、社会名流等。花园洋房酒店所具有的私密性可以满足这一群体所需,思南公馆酒店运营方并为此制定了一些特别服务。

而经常性举办的文化活动,更是为思南公馆的活化锦上添花。思南公馆已成为上海有代表性的文化事件及活动举办地,具有“思南读书会”“思南书集”“思南纪实空间”“海派旗袍思南之家”“思南城市空间”“上海城市艺术节”等一系列品牌活动。在2017年,仅半年时间思南公馆举办的相关品牌活动就多达380余场。

■声音

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禅城历史建筑调查项目专家林佳:

历史建筑需要被现代人充分使用

历史建筑的活化是历史建筑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化是指历史建筑处于空置的状态,然后又被重新使用。但重新使用后,历史建筑的功能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

例如原本的民居活化之后,可能会用作茶室或咖啡厅,这就是活化。而优化是指历史建筑依然被使用,但是历史建筑往往有百年历史,为了更好地居住和使用,就要对它进行适当的改变和改造,使其能适应我们现代的生活方式。

历史建筑活化,首先意味着历史建筑的原有特点、价值能够保留;其次是在保留原有价值基础上,能被现代人充分使用,且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对历史建筑进行维修维护,这是活化成功与否的一个标准。

传统上,历史建筑基本上是整片引入一个投资商、开发商,做整片开发保护。这种活化方式的优点在于资金雄厚,但这种活化方式对每座建筑本体的关注是不够的。一对一、点对点的单个建筑招商活化,一方面在解决资金问题的同时能够做到因地制宜,另一方面也能保障历史建筑的细节。

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徐好好:

历史建筑活化可探索分散式酒店管理模式

在活化利用方面,在保护历史建筑的前提下,禅城可以探索更多的建筑活化模式。如分散式酒店的管理模式,老街区的居民把多余的房间拿出来出租,由统一的集团进行管理。既不影响社区原住民的生活,又增加了收入,还能让游客体验到原汁原味的社区文化。

目前,以广州经验来看,从历史街区保护开发到城市更新,大致有两种路径可走,一种是政府强力主导,由政府投资改造建设;另一种则是政府引导,引入社会资金,最终由市场企业修缮、运营。

佛山活化历史建筑最优的方式是由政府主导、企业承办、居民参与,在政府划定保护红线的基础上,通过公开招商等方式,引入市场资金进行历史建筑活化,同时引导当地街坊等公众参与,让各界充分表达改造意愿和诉求,使改造方案“接地气,切民生”。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梁志毅

新闻推荐

龙腾:聚力三龙湾迈向高质量发展 市委全会明确两大平台战略定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大幕开启

三龙湾作为“一环创新圈”龙头标杆,是佛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平台和战略抓手。南方日报记者戴嘉信摄佛山将推动高...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再造城市文化空间的禅城方法论 以历史建筑“微改造”提炼文脉资源充分活化使用)


 
频道推荐
  • 退休民警张毅刚: 退休前一刻还在“破小案”
  • 顺德机动车智能审核系统上线 车辆年检还要排长龙?10秒搞掂!
  • 广东省纪念第50个世界地球日活动将在佛山举行 珍爱美丽地球守护自然资源
  • 美食打探茶? 喝茶?春日里你该吃茶!
  • 企业加入“博物馆之城”建设 东鹏明善博物馆开放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