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演志医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听到患者或其家人道一声谢谢,是他们医护工作者最开心的事情。近日,陈医生拒收患者红包并将红包转至患者住院费账目一事受到广泛关注。/珠江商报记者周焯杰摄
对我们说声“谢谢”就足够了
顺德医生机智“婉拒”患者家属红包成热点
文/珠江商报记者 林晓格 图/珠江商报记者 周焯杰
给医护人员送个红包,是一些市民在住院、看病时会有的想法,以为会因为这样得到医护人员的特殊关照,或求得到心理慰藉。但是,这也是医患关系中的一个陋习。对于患者送过来的红包,医护人员要怎么处理?连日来,一位顺德医生拒绝患者家属红包的微信截图,经过网络的传播后,得到了不少网友的点赞,甚至还得到了新华社的报道。
暖 心
患者塞给医生的“红包”
变成了一张住院缴费收据
1月17日上午10时13分,顺德和平外科医院手一区医生陈演志随手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微信图片是一张粉红色的医院收据,显示该院收费处收到了1000元,上面注明了患者的住院号和名字。
“做医生最起码要有底线,每个病人都不容易,一大早塞个红包,我只能给他存到住院费里面,其实我们只是需要一声"谢谢"。”陈演志的这条微信发出后,一时间获得点赞无数,还有众多的微信好友给他留言。
昨日上午,记者在顺德和平外科医院见到了正在上班的陈演志。
33岁的陈演志是南海人,已经在临床岗位上工作了9年。塞给陈演志红包的,是一位患者的父亲。
这位患者是一位19岁的男青年。由于2岁时手部被烧伤,长大后并发瘢痕,他的手掌出现了挛缩,手指难伸直,影响了生活质量。几天前,该患者预约了陈演志进行了手术,而且手术很成功。
17号早上,陈演志在查房结束后准备离开,突然被患者的父亲叫住。
患者父亲叫住陈演志后,表达了自己的谢意,并从身后拿出了一个红包直接就塞给陈演志。看到患者父亲这个举动,陈演志当即拒绝了。但是,对方又不停地塞过来,甚至还跑开了。眼看现场拒绝不了,也为了顾及患者家属的精神需求,陈演志暂时收下了这个红包。不过,他并未把红包放入自己的口袋,而是朝医院的收费处走去。
“当时红包里有多少钱,我也不知道,也没有打开。”陈演志说,直到到了收费处,当着收费处同事的面现场打开红包清点,才知道红包里是1000元钱。于是,这1000元的红包,被存入了该患者的住院账户中,收费处根据收到的钱款,开出了一张收据。该收据上注明:在出院时可凭收据结算住院费用。
“当时我爸爸提出来要给陈医生送红包时,我就跟他说不要这样做,医生是不会收的,但是他就是不听,非得要这样做。”说起送红包的事情,这位患者颇有些不好意思,“陈医生之前帮了我们很多,态度也非常好,是一位好医生。”
对 话
医者底线不能逾越
一声“谢谢”就已足够
记者:在你9年的职业生涯中,有遇到过类似这样的情况吗?
陈演志:以前偶尔也会有这样的情况,但是不多,最多的情况是患者出院后送来一束花,向医护人员表达谢意。
记者:患者家属塞红包过来的时候,你是什么感受?
陈演志:作为医护人员来说,不能收患者的红包,这是基本的底线,是不能逾越的。我所认识的医生里面,基本也都会这样做的。所以,看到对方塞红包过来,我有清晰的认识,拒绝红包的时候也不会有一丝的犹豫。
记者:你在发朋友圈时,有想到会引起这样大的反响吗?
陈演志:发朋友圈,就是一时的心情,真的没有想到会有那么多人关注。我相信,绝大部分的医护人员,遇到这样的情况,都会拒绝的。作为医护人员,在患者康复后,对我们说声“谢谢”,就足够了。就算再累都好,看到他们康复了,我们心里就很舒服很开心。
记者:这次意外“走红”,有没有对你带来怎样的影响?
陈演志:说实话,对我来说有些困扰,没想到那么多人关注,很多同事碰到我也会给我点赞,并笑称我是“红人”了。但是,在我看来这是很普通的事情,很正常的举动。以后遇到,还是一样会拒绝的。我依然会把患者当成朋友,更多地站在他们的角度,为他们考虑问题。
声 音
“他会这样做,我不觉得意外”
高增阳是手一区的主任,和陈演志共事多年。在高增阳的印象中,陈演志是一位谦和、低调的人,做事认真,对患者尽职尽责,而且积极向上,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同事。
“他会这样做,我不觉得意外,如果是收了红包,那才是真的意外。”对于陈演志拒绝患者家属红包的事情,高增阳说,医院从上到下都有明确的规定,不能接受患者的红包。“看到陈医生这样做,我也很欣慰,在他的身上,不仅看到了我们医院技术的传承,也看到了医院文化的传承。”
高增阳介绍,在科室里陈演志是一位技术骨干,不久前被科室评为优秀员工。去年,因为表现优秀,他还被派到外面学习。“陈医生学习回来以后,在医院里开展了很多新的技术,帮助到了很多的病人。”
高增阳说,对于患者的红包,一般来说是要当场退回去的,也有通过拿给护士长转交或者是直接存进患者住院费用账户的。“其实,只要患者认可我们,信任我们,就是最好的感谢。”高增阳说。
“听到他温和的声音,就很安心”
市民李女士的左手大拇指,被压到受伤。不久前,陈演志为她做了手术,目前她正在住院进行后续的治疗和观察。
昨日下午,在记者进入病房时,陈演志正在细致地查看李女士大拇指的情况。说起陈演志,李女士连声称赞。
“陈医生的态度非常好,很关心病人,不管你问什么问题,他都会耐心地解答,直到你明白。”李女士说,医生的技术关系到病人的康复,医生的态度也会影响到病人的心情,“看到陈医生的态度,听到他温和的声音,就很安心。”
评论
顺德人的“红包美德”
梁新平
连日来,一则关于红包的故事在顺德成为美谈:顺德一外科医院一位叫陈演志的医生,被患者家属强塞红包之后,机智地将钱存入病者的住院费账上。陈医生将此事发上朋友圈后,得到网友们汹涌的点赞。本地媒体对此进行报道之后,马上获得新华社、中新社、光明网、央广网等各大媒体的转载,顺德医生与红包的故事就此刷爆朋友圈。
我们首先要为陈演志医生点赞,他在微信上说:“其实,我们只需要一声:谢谢。”从而坚守了作为一名医生的底线,让人暖心。其实在顺德,医生将病人家属的红包转存入病人治疗费用中的故事并不是个案,而是常有的事。但这件看起来并不大的事,也就是对于有着做人准则和恪守职业操守的医生来说,只是举手之劳的小事,却获得了一致的好评,如此一石激起千层浪般的效应,兴起于顺德,的确是值得自豪的事,因为,不收红包就是顺德的美谈。
年关将至,关于红包的话题肯定是绕不开的。当红包成为人情的累赘时,这个原本代表红红火火,用于尊老爱幼的火红祝福,也就变了味了。为了表达心意,逢年过节以及凡有喜事,红包是个很好的载体,但很遗憾,攀比导致的红包金额上升,让其成了许多人的压力和烦恼。
而顺德不然。在顺德,红包一直沿袭着古老的民风:喜事请客不收红包;过年过节,给老老少少的红包一直保持在一块两块、五块十块之间。红包之所以被称为利是,乃红红火火、吉祥吉利之意。可以说,顺德民间传承红包风俗,其实就是在传承一种邻里友好、平等共乐的纯朴民风。
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个地方民情风俗对于乡亲乡情的熏陶和润泽,其间形成的情感向心力和规矩约束力,温暖而有力。而这种文明之风的力量,除了遍布于城乡每个角落,也会对当地的行政作风和行业风气产生正面的影响:在一个民风温润的水乡,彪悍凶恶、面目狰狞的作派是很难存活的,更别提形成气候了。
在传统美德的温柔约束下,红包也就很难成为办事的敲门砖。道理很简单,就以医生来说,救死扶伤是其天职,他们所做的每一次手术和救治,都来不得半点马虎,人命关天嘛。可以说,他们职责所致的紧张的担心程度,一点也不比患者家属轻。但歪风带来的歪理往往是,不给医生红包就不放心。如果说此歪风在别的地方比较容易盛行的话,那么,在有着“红包美德”的顺德就不一定有市场了。在顺德,探望病人不仅无需包上大大的红包,而且,病人反过来会包上一个小红包给探病的亲友,当然,里面的钱也是一块两块均可,重要的是寓意健康平安的红火喜庆兆头。
由此推而及之整个行政作风和行业风气,在顺德,红包就不是“问题”了。未被亵渎本意的红包,在顺德依然喜庆而吉利,而由此而完好传承的民风民俗和传统美德,不仅是顺德引以为豪的美谈,更是会对整座城市的乡情泽被和文明风尚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精神财富——这是顺德最大的红包。
新闻推荐
过街闯红灯 小心变“网红”全市首个行人闯红灯抓拍系统在顺德上线
佛山日报讯记者唐格桢通讯员何海萍报道:昨日,记者从顺德交警获悉,顺德交警试运行全市首个行人闯红灯抓拍系统。该组“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