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让生活更美好”系列活动中,来自佛科院的学生走访调研工地。(资料图片)
■台风过后,禅城城管执法人员在长廊公园协助清理倒伏树木。(资料图片)
■禅城城管执法人员劝离游商,保障行通济秩序。(资料图片)
早上七点多,谭叔踩着自行车来到红路市场赶早买菜。“现在禅城的市容环境越来越好了,街道比以前干净了,游商少了,以前这条路,别说骑车,人想挤进来都难。”谭叔是个“老禅城”,在红路直街住了20多年,见证了红路直街由脏乱差到洁净美的蜕变。
红路直街的蜕变只是禅城城市管理的一个典型。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城市管理智能化、聘请第三方机构解决工地扬尘等痛点问题、建立常态化机制破解违法建设难题、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城市治理……这是过去一年中禅城区针对市容市貌、违法建设、工地扬尘等问题,对标一流城市治理,着力智能化、精细化、科学化、人性化管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的生动写照。
好的生活环境,离不开好的城市治理。城市是人们生活的空间,禅城城管正努力探索走出一条具有禅城特色的城市管理新路子,让禅城的每一条街巷、每一个场景、每一帧画面都有温度、有色彩,让这座120万人口的城市,变得更有颜值、更具气质。
应用大数据助力城市治理现代化
走在红路直街上,买菜的人络绎不绝,却鲜见拥挤,偶尔有小轿车开过,也不影响行人通行。谁能想到6个多月前,这里还是市民口中的“垃圾街”,每逢周末就有1000多档游商集聚于此,小巷里摆不下,便一直摆到居民楼下,甚至延伸到市中医院后门、汾江中路一带。
2018年6月,禅城城管部门通过线上线下联手,传统和现代手法双管齐下,开展红路直街专项整治“一门式”联合执法行动。线上,区社会综合治理指挥中心祖庙分中心通过大数据分析及视频监控“天眼”系统实时了解红路直街状况,同时指挥现场“一门式”联合执法队员处置问题。线下,“一门式”联合执法队员采取定点布岗和机动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红路直街的整治力度。
禅城区红路直街由乱到治,是禅城区善用大数据、云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智慧治理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为城市治理提供了新工具和新手段,在城市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禅城亦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
2015年,禅城区社会综合治理云平台运行,借助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互联网”技术,统筹社会治理和城市管理各类资源,实现对社会管理的立体实时监控和社会事件的“秒级”处理。去年高考期间,禅城区城管部门利用社会综合治理云平台的大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考场周边热点问题,迅速处理噪音投诉,为考生创造安静的考试环境。
而目前,禅城城管正在探索实现“一张图治理一座城”。以渣土运输车为例,2018年1月,禅城率先在全市推广新型智能环保渣土运输车,从此,禅城渣土运输车管理进入智能管理的新模式。新型智能环保渣土运输车载终端具备北斗定位、远程监控、信息提示、指纹识别、语音播报、车辆状态分析及诊断、锁车及限速控制等功能,可对渣土车的车速、路线、卸料地点等进行监控,如果路线偏离、超载超限,车辆将会自动提醒,并限制司机操作。
“2018年,禅城区共投运600多辆新型智能环保渣土运输车,车辆投用后,超载和抛撒漏现象明显减少了,有效防控大气污染。”禅城区城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专人做专事提高城市管理执法效率
工地扬尘、市容乱象是城市治理过程中面临的痛点。作为佛山中心城区,禅城区土地开发强度大,全区超过200个工地,多数密集分布于中心城区,扬尘问题突出。而禅城花鸟鱼虫步行街、下岗街等市容黑点,垃圾满地、占道经营、车辆和人群的噪音不断……
如何对症下药?禅城开出的“药方”是向社会购买服务,由传统的“养人”向“养事”转变,让“专人做专事”,提高城市管理执法效率。
市容市貌乱象是城市管理中的顽疾,传统整治模式并不能将其根治,它常常在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中反复循环。在实践中,禅城转变执法方式,探索实行“721”工作法(70%的问题用服务手段解决、20%的问题用管理手段解决、10%的问题用执法手段解决),聘请紫玫瑰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进驻白燕街,由物业公司派驻专人对禅城花鸟鱼虫步行街和下岗街进行管理。
如今,禅城花鸟鱼虫步行街由原来的市容黑点变为市容“亮点”,占道经营没了、臭味消失了、道路干净了,往来顾客也多了。“花鸟鱼虫步行街整治之后,环境变好了,生意也比之前旺了。”禅城花鸟鱼虫步行街一宠物饲料店老板林女士边招呼顾客边感慨。
2018年,禅城继续深入探索,将“721”工作法的触角延伸至工地扬尘防控。10月底,石湾镇街道聘请了60名工地驻防人员分别进驻辖区23个重点工地,对各驻防工地的工地扬尘防控工作进行监管。“以前,去到每个工地都是要吼的,每天执法人员检查7~8个工地便累得人仰马翻,而且每次检查总是有一大堆问题。屡教不改就罚款,但罚款也还是解决不了问题。”区环城局石湾镇分局相关负责人说,重点工地聘请人员驻守之后,减轻了执法人员检查的压力,各个工地的管理现场也明显提升。如今,工地的大门进出口基本能保持干净,工地喷淋和喷雾也基本能够全天开启。
“实行"721"工作法,购买第三方服务,加强重点部位的守护管理,在减轻职能部门管理压力的同时,也能提高执法效率。”禅城区城市综合管理局综合执法分党组书记、常务副局长赵亮说。
据了解,禅城区还在石湾公仔街、文华公园、亚艺公园、行通济等重点区域、重要节点,采取购买专业服务的方式,基本解决了城管执法力量不足的问题。
执法专业化建立城管违法约谈机制
2018年7月12日,禅城区“铁拳”查违创新治违经验在佛山市治理违法建设工作推进暨拆除违法图斑现场交流会获得全市推广,省住建厅驻佛山督察员在会上对禅城区创新查违高压治违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城市治理是一门复杂的科学。在城市治理过程中,违建当属“最难啃的硬骨头”。抓住这一痛点,禅城成立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联合执法大队,持续开展“铁拳”系列拆违活动,形成常态化机制。
溶洲石?仓库位于禅西大道以西、东平水道以南,总建筑面积为31967.27平方米,占用规划绿地,2012年被纳入强制性规划遥感图斑205-L,考虑到维稳因素及历史遗留问题,给予了5年缓冲期。2018年,禅城城管将图斑205-L整治纳入“铁拳系列”行动整治计划,6月10日,南庄查违大队组织“一门式”联合执法对溶洲石?仓库进行强制拆除。
而在遏制新增违建上,2018年4月1日,《佛山市违法建设查处暂行办法》正式实施,将矛头对准新增违建,让监管力量下沉。同时,将查处违建的各职能部门,水电气等公共服务单位和生产经营企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各涉及方的职责明确厘清,为查处违建布下一张严密的监控网。
《佛山市违法建设查处暂行办法》的出台,让禅城违建整治有了强大后盾。2018年10月10日至11日,张槎城管执法部门对张槎下朗村一超高私人违建实施查封现场及剪钢筋强制措施,同时,依法发函通报至有关单位,对该违建采取停水停电措施。
数据显示,2018年,禅城违建治理稳步实现去存量控新增的目标,如持续开展了“铁拳5、6、7、8号”雷霆整治行动,全年共有175宗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项目被依法强制拆除或覆土复绿,拆除面积180191.97平方米。同时,禅城严控村级工业园违建,全区立案查处新开工的厂方、仓库等大型建筑19宗,占2.99%,趋于零增长,立案面积52516.97平方米,宗数和面积同比分别下降26.9%、32.3%,自2016年以来持续三年下降。
此外,2018年3月,区环城局张槎分局在全区率先设立“城市管理约谈室”。约谈室内配备了一套先进的音视频监控系统,可实现全程进行可视监控,并对约谈过程全程录音录像。约谈室与日常办公区相对有所分隔,墙上挂有纪律要求和规章制度,环境安静严肃。
“之前,我们一般是在自己的办公室或直接到当事人单位或公司的办公场所开展约谈,但很多当事人都认为只是走个过场,所以他们承诺的事情很少能够兑现,基本起不到太大效果。”区环城局张槎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最初建约谈室是为了保证执法更顺畅,在执法处罚前通过约谈警示,再行处罚,先礼后兵,刚柔并济,降低抗法风险。
加了这么简单的一个环节,执法就会有效果吗?该负责人当时也有这样的疑问。事实上,有了约谈室,既有监控录像又有录音,约谈过程中的一字一句都可能作为办案的证据,当事人对办案过程更加信服,约谈的效果也不一样了。“约谈之后,很多当事人都能正视自己的问题,执法人员也会跟进后续工作,在工作实践中,约谈室的设立确实对城管执法工作有所帮助。”
2018年9月,区环城局张槎分局执法人员巡查时,发现张槎街道大江村一超高私人违建正顶风抢建,执法人员多次到场处理并责令停工,但当事人仍偷建抢建。12月,执法人员将该违法建设的当事人约到“城市管理约谈室”谈话,耐心阐明法理,宣讲相关法律法规。谈话后,当事人最终认识到自己的违法事实,自行对超高部分进行了拆除。
目前,禅城区各个镇街相继设立“城市管理约谈室”,至今已开展近100次约谈,城管违法约谈机制逐渐建立。
管理齐参与
营造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城,所以盛民也。”人是城市管理的参与者,也是受益者。赵亮认为,城市管理工作不仅要“为了人民管城市”,在这一过程中更要实现“人民城市人民管”,充分激发群众当好“城市主人”的积极性、创造性。
去年,禅城区城市综合管理局(综合执法)开展“城市管理让生活更美好”系列活动,邀请市民代表走访城市农贸市场、建筑工地,为城市管理建言献策。
在“你最期待变美的市场”活动中,城管部门征集了20名热心市民组成暗访团,对票数最高的两个市场(吉利市场、同济市场)是否存在“周边有无流动商贩乱摆卖”“市场过道等公共位置有无堆放杂物影响行人”等违反市容环境卫生规定的现象进行暗访记录并拍照取证。城管部门对暗访发现问题进行汇总,反馈到市场管理方进行整改,并监督落实。
而在“文明工地助力行”活动中,来自佛科院的15名大学生利用12天时间分批次参与跟岗体验,与城管执法人员一起巡查工地、处理工地施工噪音与施工扬尘方面的投诉,全面了解城管部门对工地的日常管理、执法力度与执法成效。根据走访调研结果,写成调研报告,为禅城工地管理建言献策。
“这次社会调研收获颇多,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了解城管的工作。”佛科院社工专业的大三学生陈铭峰说,“以前不了解城管工作的时候,也会对城管有不同的想法,现在我觉得,城市管理不只是城管的事情,更是每一个市民的事情。”
赵亮表示,2019年,禅城城管将继续开展“城市管理让生活更美好”系列活动,让更多市民关注并参与到城市管理工作中来,同时,广泛听取市民对城管工作的意见、建议,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文/珠江时报记者
赵天雅通讯员
霍毅钊图/由禅城城管提供
新闻推荐
佛山日报讯记者王晓丹报道:挥春送福、丹墨飘香。昨日上午,在禅城区丽豪社区清莲诗书画院内,人头涌动。8名退休的书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