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业电商起步,禅城赋能数字经济。/佛山日报记者何绰瑶摄
禅城信息化和工业化云图吸引媒体关注。/佛山日报记者王晓丹摄
专家、企业代表共同论道如何促进两化深度融合。/佛山日报记者王晓丹摄
文/佛山日报记者邓磊
年关临近,石宁俨然成为“空中飞人”。从珠三角到粤港澳大湾区,石宁头脑中一张张区块链+图纸,密集地变现为充满市场生机的项目。
作为哈希科技董事长,石宁率领团队,在去年10月与禅城携手,在国内县区级政府中率先发布《“区块链+产业”白皮书》。之后的时间,尽管石宁陆陆续续“打飞的”走遍全国区块链+应用的前沿阵地,但对于禅城这个合作伙伴,他的评价仍然只有一个字——赞!
窥一斑而知全貌。2018年,可谓数字禅城红利的释放期。这一年,禅城加速以信息化、大数据重构城市治理体系,既以有限的资源,精准高效为市民、创业者创造优质的城市公共服务、营商环境,也为推动经济存量变革、增量崛起贡献更多新应用场景。
先行先试,引领风向。今年1月,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支持禅城区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域率先探索,为全市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和营商环境综合改革作出示范引领。市委这次“点将”,既是对禅城的肯定,更寄托着对禅城的期盼。
禅城区委四届五次全会今日召开,从数字政府到数字经济,抢先占领信息化变革风口的数字禅城,如何在进入改革成果转化期后继续引爆,值得期待。
从“1”到“0”的新跨越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2分钟左右就完成“IMI”认证,再通过信息授权,即可办理手续,再等几天,就收到邮寄来的报到回执——刚刚走出校门回到禅城工作的林添,不用去行政服务中心排队等号,就顺利办理完毕报到手续,这让他对家乡的办事效率大为惊叹。
禅城“一门式”改革的样本效应仍在发酵,许多地方还在摸索如何复制,把多门归为一门,禅城却再次突破,让信息跑路代替群众跑腿,市民办事的跑腿次数从“一次”变为“零次”,实现“一门式”到“0门式”的蜕变。
一年来,禅城区在2017年基础上,再次推出第二批和第三批共59项“零跑腿”事项。禅城区行政服务中心表示,截至目前,禅城区共上线79项“零跑腿”服务事项,实现151份申请材料“零提交”,11项事项实现即办即有。
政务服务从“1”到“0”的新跃进,只是禅城推进数据反哺、信息惠民的一个侧面。
禅城人口密度大、外来人口多,更早、更多面对市民多元化、流动性的挑战。当市民日益增长、日益复杂的公共服务诉求,遭遇相对有限的供给,禅城如何才能在公共服务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实现提质增效?
一年来,禅城以极致思维、迭代思维,以沉淀的大数据分析和掌握市民个性化需求,陆续推出系列民生应用成果,如区块链+医疗、区块链+视力等,探索大数据高阶应用,打破供需错配,让优质的公共服务更精准、更及时地抵达有需要的人。
一如禅城区委书记刘东豪所言,人是流动的,还用静态的治理去管动态的社会,就会疲于奔命,禅城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直击社会不断变化的热点,让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加持续。
去年4月,禅城区在全国首推区块链+视力应用,至当年6月底,禅城区已在全区13家中小学试点眼健康数字化管理,家长、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可以更清晰掌握青少年眼部健康情况,有针对性地管理、干预青少年眼部健康。
这些变革,引领全国县区以大数据助推现代治理的数字政府建设风潮。
“禅城是以信息化推动治理现代化的典型。”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汪玉凯认为,禅城主要有三个核心经验:一是放眼大数据时代的视野格局,二是针对社会发展和城市管理痛点难点发力,三是以人为中心把改革落到实处。
去年8月,佛山印发《“数字政府”建设方案(2018-2020年)》,提出要开展政府决策科学化、经济管理数字化、民生服务智能化、社会治理精准化等八大工程,到2020年,在全省率先建成“数字政府”。
这是一场正在引发全市治理手段、治理模式变革的数字政府建设风潮。某种程度上,正是因为禅城在某些关键领域以率先示范的姿态出现,才让更多人相信并期待佛山数字政府的建设前路可以更加平稳而高效。
打造国际营商环境的新命题
以信息化、大数据催动的改革没有休止符。对于禅城正在持续推进的一系列改革,汪玉凯建议,禅城要继续挖掘体制机制变革的空间,通过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同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通过提升营商环境便利度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培育民营经济做大做强。
汪玉凯的建议,与禅城的行动不谋而合。
去年12月,伴随禅城企业服务中心揭牌,禅城政企大数据服务平台也开始运行。这一平台为政企搭建“数字化桥梁”,有望打破过去政府服务不能及时、准确击中企业痛点的痼疾,为打通政企互动“最后一公尺”提供新的场景——
在以大数据分析经济走势的同时,这一平台可根据企业不同成长阶段可能面临的问题,主动提供政策精准服务、扶持资金申报服务、企业诉求互动服务等,实现“一个门户找政策、一个入口解诉求、一个平台做申报、一套数据分析经济”,解决政企信息不匹配痛点。
事实上,在禅城,涉及城市方方面面的数据,正在成为市场需求的“大脑”。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监管、用数据创业,打造低成本、高效率的国际化营商环境乃至赋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正是禅城正在下足功夫走的一步棋。
一年来,禅城区凭借全区大数据池,依托云平台,推进数据关联分析等更高端应用,接连在村级工业园改造、城市污染源监管等领域打造“禅城一张图”,探索大数据和区块链在经济运行情况预测、精准解决企业问题等领域的深度运用。
一年来,禅城积极落实国家、省、市商事制度改革各项措施,多维度推进商事制度等改革,推动一门式改革重点从自然人向法人跃进,相继推出“主题办”“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等创新实践,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以“主题办”为例,自去年9月推出“我要开餐馆”商事主题办(证照联办)首个主题服务以来,禅城区共推出10个主题办服务,涉及“开办货运公司”“开办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办房地产经纪机构”等事项。
禅城区行政服务中心介绍,主题办服务打破了以往办事按照部门、事项划分的格局,将各部门事项通过梳理、整合、重组,形成标准化的服务主题,进一步简化办理环节、精简申请材料,实现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开办“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太方便了!”为企业办餐饮证照的吴小姐,来到禅城区行政服务中心智慧新城大厅,登录政务网,选择“我要开餐馆”,前后花费不到20分钟,就办好开办餐馆所需办理事项。而拿到餐饮证照,只需10个工作日,以往办下来,则需45个工作日。
这些领先的行动,为缺乏经济纵深的禅城在营商环境、政务服务上开辟出新优势和新天地,也正因为有不断发生的变革支撑,禅城才能充满底气地再发出动员令:打造粤港澳一流的营商环境。
面向湾区的新经济平台
建设数字政府,为禅城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为数字禅城向纵深推进,提供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并打开更多想象空间。以此为基础,又一道命题摆在禅城面前: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新经济浪潮中,把数字政务的经验,变现为数字经济,构建虚实结合的现代产业体系?
“数字政府的建设,其实也是市场经济主体的建设。”对比国内多个城市以后,石宁说,他们选择禅城的原因有二:一是政府在信息化变革方面的积淀,特别是对大数据、区块链等的包容态度;二是政府、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可能带来的应用场景、市场机会。
从石宁们的选择可以看出,禅城信息化改革带来的营商环境改变、政府对数据的应用示范,已经逐步对数字经济市场主体形成持续放大的吸引力,且这一效应正和禅城作为佛山中心城区的城市环境、较低的创业成本,形成乘数效应。
一批行业黑马由此涌现。以众陶联、西伍服饰等为示范,脱胎于传统企业却以数据应用、信息分析为主业的企业在禅城崛起,带动存量变革;以鸭梨科技、智布互联等为代表,立足大数据整线解决方案的数字经济“原住民”在禅城聚集,推动增量崛起。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面对大湾区的城市竞合,禅城对数字经济的孕育,显然不能画地为牢。
市委书记鲁毅指出,禅城要在抓功能、抓平台、抓项目上下功夫,提升服务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进一步做优做强佛山城市中心城区功能,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首善之区。
事实上,发掘数据新能源,打造新经济基础平台,正是禅城的方向。由此,禅城才会加快建设广东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打造国内重要的大数据产业聚集区,让大数据产业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与佛山乃至珠三角的制造业发生化学反应,孕育新产业新经济。
新经济时代,平台已经跃升到与市场、企业同等重要的位置,平台生态或平台经济的鲜明特征在于:整个社会中的主导公司形态从产品型公司转向平台型公司,技术驱动的互联网平台成为经济、社会与生活中新的资源配置与组织方式。
对比之下,禅城的新经济平台仍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一方面,禅城数字经济只见星星不见月亮,能引领行业的大数据平台型企业较少;另一方面,在人才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方面,禅城的大数据产业载体仍未形成专业性的生态效应、功能效应。
正因如此,从学界到业界,才会多有呼吁,要通过政策引导扶持,汇聚人才、产业、技术、资本,构筑融合共生的新经济平台创新生态。
禅城已有布局。聚焦企业孕育,禅城去年初发布《企业信息化建设扶持办法》,这是佛山首个实体产业信息化扶持办法;锚定平台建设,禅城区委四届四次全会提出,以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为龙头加强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发力大数据服务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一批领军企业。
市场亦有回应。禅城区数统局透露,去年接连有团队来到禅城,寻求以禅城为试点,向全国复制推广区块链应用。就在发布《“区块链+产业”白皮书》3个月之后,石宁的团队,正在与禅城区内的金融机构开展区块链+产业信用合作;与天安新材等本土企业,推进区块链+版权管理项目,打造点对点板块交易平台。
2018数字禅城
大事记
1
数字政府:
年初开始
禅城区依托社会综合治理云平台,相继在村级工业园整治、教育、防内涝等领域推出“一张图”应用,以大数据强应用思维再造城市治理流程。
4月和12月
禅城利用“一门式”数据沉淀,依托区块链技术,再推出第二批和第三批“零跑腿”行政审批事项,目前办事“零跑腿”事项共79项。
9月起
禅城区法人主题办(证照联办)服务,截至2018年,共推出三批10个事项,实现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开办“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11月
“2018智慧中国年会”召开。禅城区委书记刘东豪和共享社区党建项目,分别入选“2018数字政府十大创新人物”和“第四届中国互联网+政务优秀实践案例50强”。
12月
禅城政企大数据服务平台开始运行。该平台可用大数据分析经济走势,对企业进行多维画像,根据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可能面临的问题,主动精准推送政策和服务。
2
数字经济:
年初
禅城发布《企业信息化建设扶持办法》,这是佛山首个实体产业信息化扶持办法,重点支持企业生产过程、研发设计和管理流程三个方向的信息化建设。
8月
禅城再次发布了《禅城区工业电子商务三年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0年要在全市率先建成完善的工业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和产业体系。
10月
禅城区在国内县区级政府中率先发布《“区块链+产业”白皮书》,勾勒区块链+版权管理,区块链+产业信用、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区块链+产业清分等应用方向场景。
10月底
佛山市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禅城区工业互联网科技服务中心、禅城区工业电商服务中心在张槎新媒体产业园启建。以此为契机,禅城打造工业互联网、工业电商服务集聚区,为中心城区的数字经济发展探索更多可能性。
新闻推荐
石湾镇街道提出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走出高质量发展的“石湾之路”坚持创新引领 加快“三区两带”建设
珠江时报讯(记者/谢轲见习记者/楚琴)今年,佛山市禅城区石湾镇街道将加快推进“三区两带”建设,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这是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