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欢乐港湾项目效果图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
文/图 王俊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日前,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张晓明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央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有五个:一是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二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四是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五是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宜居宜业宜游——这正是成长于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深圳的央企华侨城不懈努力的目标。作为国内文旅产业的头牌企业和国际文旅产业的前列品牌领头羊,华侨城发起于深圳、不止于深圳,在全新的“文化+旅游+城镇化”“旅游+互联网+金融”战略指引下,华侨城深耕深圳、远拓湾区,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实现新一轮的产业升级。
目前,华侨城已在广州、中山、江门、珠海、茂名、湛江、东莞、汕头等十余个地市拓展工作项目。华侨城集团总经理姚军表示,未来华侨城将坚定不移地抢抓大湾区发展机遇,以丰富的多业态运营经验和强大的综合开发能力,充分发挥在文化旅游综合开发方面的品牌优势,借助华南区域优质的文化旅游资源及产业发展基础,让企业取得跨越式发展,同时助力大湾区城市群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为提高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幸福指数贡献力量。
“新型城镇化”实现“自我造血”
1985年,华侨城诞生于深圳湾畔的一片滩涂。作为一家开创了“旅游+地产”先河的央企,华侨城从深圳起步,后逐步将这一商业模式复制到北京、上海、成都、武汉等地,以主题公园及周边综合配套、生态资源保护等带动房地产销售,地产项目所创造的收益反哺文旅主业,奠定了主题公园领域世界第四、亚洲第一的地位。
2016年,刚过“而立”之年的华侨城围绕“十三五”规划的时代要求,主动承接了国家新型城镇化、全域旅游等战略,在“旅游+地产”创业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文化+旅游+城镇化”和“旅游+互联网+金融”的两大创新发展模式。“文化+旅游+城镇化”是华侨城城镇化的战略核心,“旅游+互联网+金融”则是城镇化项目全域旅游的战略支撑。
“新型城镇化”,在华侨城看来绝非局限于一城一池,而是携手各方资源实现地区产业经济和人口结构的整体调整与优化,建设完整的自循环产业生态,包括旅游、商业综合体、酒店、城市基建等,形成完整配套,以文旅为主链,贯穿起整个生态,从而提升区块价值,实现城镇产业生态的自我造血。
导入“文化+”带动经济转型升级
如何在文旅融合的新时代背景下更好地展现民族文化精髓、承担全域旅游新使命,是摆在华侨城战略转型道路中的一大难题。强调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基于土地伦理的产业导入以及城镇综合治理的质量提升,推动区域产业优化升级和城市价值提升,从而与城镇居民共同创业,实现共同富裕,是华侨城给出的完美答卷。
以2017年对于深圳光明小镇的探索实践为例,彼时的小镇占地面积11平方公里,其中超过3平方公里的土地为需要保护的基本农田,华侨城秉承“文化+旅游+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理念,立足于当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基础等,注重对当地文化进行守护传承,不仅实现现代化还实现景观化,小镇最终将被打造成为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留得住文脉、城乡居民共同富裕”的成功的文旅田园综合项目。
通过向传统城镇导入“文化+”相关产业,带动当地经济转型升级,为中国城市化进程提供新的实践范本,华侨城进一步巩固了“中国新型城镇化引领者”的战略地位。
互为佐证的是,亿翰智库近日发布的“2018中国标杆产城&特色小镇运营商及项目品牌影响力TOP50”榜单显示,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名列“2018特色小镇投资运营商年度品牌影响力TOP50”榜首,深圳龙岗甘坑新镇等多个华侨城特色小镇项目位居“2018中国特色小镇品牌影响力TOP50”前列。如此殊荣,正是对华侨城在新的发展领域成就的充分认可和战略转型成效的高度肯定。
未雨绸缪湾区中轴线上三大布局
文化特色、旅游资源和城镇化建设的高度统一,使得华侨城的生产力获得了不同维度的解放和阐发。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火如荼,抢抓历史机遇获得跨越式发展,同时助力大湾区城市群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成为央企华侨城新的历史担当。
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宋丁指出,从大湾区的空间发展格局来看,未来的湾区中轴是黄金发展地带,大湾区最重要的发展机遇也在这条中轴线上。华侨城抢抓大湾区机遇,显然率先要在这条中轴线上做足功夫。
“从目前的渗透情况看,华侨城显然已在中轴线上未雨绸缪,布局了三大重点项目,主要集中在深圳沿出海口的宝安区一线,从南到北分别是:位于宝安中心区、拟投资100亿的欢乐海岸升级版项目——宝安滨海文化公园,位于宝安福永的深圳六大古村落之一凤凰古村项目——凤凰文化小镇,位于宝安沙井的全球最大会展业项目——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宋丁指出,这三大项目对于华侨城强化在大湾区的品牌存在以及精准收获大湾区红利具有特别重大的战略意义。
据了解,除了这三大重点项目,华侨城还积极响应深圳市政府“东进战略”和“前海整体发展战略”,布局启动了龙岗甘坑新镇、坪山国际低碳示范城、大鹏所城、东部坪山文化旅游带、光明小镇、西丽水源三村、龙华红山文化商业项目等重点项目,不仅着力于产业发展,还致力于用艺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用生态连接自然,用公益回馈社会,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构建充满人文关怀、绿色低碳、和谐共处的美好生活。
立足深圳,华侨城致力于推动深圳的产业优化升级和城市价值提升,助力深圳建设成为国际领先的创新型城市,以及更具辐射力、带动力的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和更具影响力竞争力的国际化城市。
为大湾区城市群文旅产业持续赋能
抢抓机遇,华侨城还全面布局大湾区的广州、珠海、惠州、中山、肇庆、江门、顺德、东莞等城市,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建设,为大湾区发展持续赋能,成为大湾区文旅产业的“领头羊”。
其中,在广州、珠海,华侨城集团践行央地合作模式,与黄埔文化发展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展香雪项目、文化基地项目、长洲岛项目等项目合作;与珠海港集团、珠海九洲港集团等大型企业分别签订战略框架协议,深化文化旅游、特色小镇等方面的合作,实现优势资源的共享互补。在佛山顺德,粤港澳大湾区大型的都市文化旅游综合体“欢乐海岸PLUS”正式落地;在肇庆,将与新区合作建设产城融合、城景相辅、充满活力、宜居宜业宜游的肇庆华侨城文化旅游科技产业小镇;在江门,将推进鹤山古劳水乡、谷埠新区及滨江休闲区等项目,打造中国最美岭南水乡、粤港澳生态休闲文化旅游标杆;在深汕特别合作区,推进小漠文化旅游创意小镇项目,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首席滨海文化旅游特色小镇。
华侨城华南集团副总经理笪云平表示,希望通过大湾区区域性的共融互补与个性化的文化旅游特色,铸就独特鲜明的旅游度假品牌形象,让更多人享受到华侨城的优质文旅生活体验。
预期2020年后将有跨越式图景
坚守战略定力、坚持改革创新,华侨城不断释放活力。沿着“文化+旅游+城镇化”的道路,华侨城集团正在迈向春天。
据介绍,2017年,华侨城集团效益位列央企前20位,收入和利润增速位列央企前10名,连续6年位居全球主题公园集团四强,亚洲第一。华侨城2018年三季报显示,截至2018年9月30日,华侨城集团总资产、营收、净利润同比增长均保持在30%以上。截至2018年底,华侨城集团共有开业景区26家、酒店26家、旅游演出23台、旅行社5家、特色小镇及美丽乡村8家、托管景区28家,全年接待游客总量预计将突破1亿人次,是2016年的三倍。
以文旅项目需要3-5年时间进入成熟期来计算,预计2020年之后,华侨城集团最近3年所布局的文旅项目将陆续迎来广泛和深度的回报,可以预期又将出现一个跨越式的图景。
“如今的华侨城,可以说已真正打破了发展瓶颈,逐渐释放红利、收获成果。”姚军表示,目前华侨城的战略转型升级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今后,华侨城将坚持改革与创新,继续聚焦文化旅游主业,积极承接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认真履行央企的社会责任,坚定不移地做人民幸福生活的创造者。
新闻推荐
身边好榜样社会正能量讲述“最美顺德人”“顺德好人”美德故事,传承道德力量,铸造文明顺德
编者按:1月23日,顺德区举行2018年“最美顺德人”暨第六届“顺德好人”事迹分享会,再次命名20名“顺德好人”以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