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新闻 禅城新闻 高明新闻 三水新闻 南海新闻 顺德新闻
新岭南 > 广东 > 佛山 > 顺德新闻 > 正文

顺德老谜友: 让灯谜从小圈子 走进社区与课堂

来源:羊城地方版 2019-02-01 13:39   http://www.kcqsx.com/


灯谜吸引了不少市民

梁少梅和她的谜语集

顺德各类活动当中都能看到灯谜

寻常人

农历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年味也越来越浓。灯谜曾经是传统佳节的重要元素,如今则慢慢地淡出人们的视野。不过在顺德,灯谜文化氛围依旧浓厚,每到中秋、春节、元宵等传统佳节,灯谜仍不时出现,给顺德人在节日里增加了一份传统韵味。

在顺德这些喜庆热闹的灯谜会背后,其实是由一批灯谜的“发烧友”们在苦苦支撑,不遗余力地在延续、传承和发扬着这份传统,让灯谜文化始终在顺德绵延不断,并且使灯谜从小圈子走向社区、学校,让更多年轻人也愿意参与其中。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张韬远

A

一生所爱:灯谜曾是儿时趣味玩具

今年已经70多岁的梁少梅,是顺德灯谜圈里有名的老谜友,玩了大半辈子灯谜的她,从小便对猜灯谜十分痴迷,对于顺德灯谜的兴衰往事可谓是如数家珍。

在梁少梅的记忆当中,顺德灯谜和早茶其实还有一份难解的渊源。旧时顺德茶楼之中,常常有人将自己的制作的谜语放在茶座之上,饮茶之人,可以一边饮茶一边猜谜。如果实在猜不出来,又想知道答案,只需要给制谜之人一两毛钱的打赏。制谜之人可以借此养家糊口,猜谜之人也在喝茶之余增添了一份乐趣,两者的关系颇似北方茶馆当中的说书。

这也是梁少梅与灯谜结缘的开始。有时,梁少梅的父亲会和她讲一些听到的灯谜趣事,也会将猜不出的字谜带回去给她,拿到谜语的梁少梅常常很兴奋,往往一个谜要猜四五天,这也给她的童年带来了极大的乐趣。

“小时候娱乐活动没有那么丰富,这个谜语实际上也成了我的一个‘玩具’。”梁少梅说,父亲偶尔从茶楼带回来的谜语渐渐无法满足她的胃口。她开始自己找谜来解。那时候,哪里有灯谜哪里就能看到梁少梅的身影。

和许多喜欢灯谜游戏的知识分子不同,梁少梅实际上没有受过太多教育,只上过三年学,之后便一直在塑料厂做工直到退休。“当时猜谜的水平其实很差,最后还是猜不出来的多。”梁少梅说,不过,也正是由于文化程度不高、识字不多,也使得梁少梅对于字有着强烈的兴趣,也对猜谜这类文字游戏如此的情有独钟。

随着对灯谜的了解不断加深,梁少梅才越发感受到想要“玩”好灯谜其实并不容易。灯谜涉猎的知识很广,有一些灯谜是字谜,要靠拆字拼字来解谜;而有一些谜底则是天文地理方面的知识和文化常识,需要不断地积累;还有一些答案常常藏在文学名著经典当中……这些难解的灯谜,也逐渐激发起了梁少梅学习的欲望,她捡起了书本开始自学。

当时大良邮局的报栏上常常会贴着各类报纸,不少人都会围着去看,而小小个子的梁少梅也会挤进去和大人一起去看;她还会躲在有藏书的同学家里,苏联的小书、民间故事、七侠五义等五花八门的旧书只要能找出来的书,她都一本本的看;她还会将不多的零花钱攒起来买唐诗三百首等书籍。

“最开始读这些书的时候,感觉这些书很深奥很艰涩,基本上看不懂,但是反复地读,慢慢地也就能理解了。”梁少梅说,这些看过的书纷纷转化为她解谜制谜的素材,也让梁少梅也慢慢地摸到了灯谜的门路,逐渐成为了一个合格的谜友,并慢慢成长为顺德灯谜圈的“大咖”,担任了灯谜协会的秘书长。

B

灯谜不老:网络新词顺德文化皆成“谜”

在顺德,像梁少梅一样热爱灯谜的人不在少数。1981年,顺德一批常在一起玩灯谜的爱好者便组织正式成立顺德灯谜协会,聚在一起交流,比赛。当时年仅30岁的梁少梅便加入其中。

据谜会的老谜友讲述,顺德灯谜文化历史悠久,清代以来,顺德灯谜盛行,谜社众多,谜人辈出,猜谜活动十分活跃。1978年,顺德谜事更加盛行,从城镇向乡村广泛普及开来,制作谜题的人大量涌现。顺德第一工人文化宫成立了灯谜组,举办灯谜学习班、讲授灯谜猜谜、灯谜制作以及灯谜应用等知识。

更为难得的是,直到如今,顺德灯谜文化还得以不断发扬。在顺德灯谜协会谜友的组织带动之下,顺德灯谜的氛围依旧十分浓厚。梁少梅说,每到有谜友生日、婚宴、乔迁等喜庆活动之时,谜友们都常常相聚一堂,互猜谜题。“没有红包没关系,但是一定要想出一个有趣的谜语来。”梁少梅说。

玩灯谜的趣味不光光在于猜谜。“一个成熟的谜友,不光是猜谜的高手。还要围绕着一个谜底,要想出来一个有韵味、有文化且十分贴切的题目。”梁少梅说,谜友们常常要花不少时间琢磨一个精彩的谜语。

梁少梅有一个专属的“谜语本”,专门记录自己灵光乍现想出来的一些谜语,里面的不少谜语,顺德人听到常常会心一笑这些谜底都是顺德人熟悉的民俗和地名。“我们将顺德当地路名、非遗民俗、粤剧曲目、历史名人等本土传统文化融入灯谜创作中,能够帮助传承文化。”梁少梅说。

实际上,灯谜也不光是传统的东西,顺德灯谜圈一直以来都十分注重创新,有很多很潮的灯谜。一次,梁少梅看到一个很有趣的谜面,叫五谷登场,谜底是流行的网络语——各种晒,梁少梅经过琢磨之后,为这个谜语想了一个更贴切的谜面——万物生长靠太阳。

“这种很有新意的谜语,是顺德谜友们最感兴趣的。传统的谜语做久了,做来做去都是旧东西,要有创新的元素在里面,才能更有吸引力。”梁少梅说,顺德灯谜会的期刊之上,每期都会拿一个顺德当下最火的流行词做谜底。

前几年,“故里经济”是个很火的词语,梁少梅想到可以用贾岛的一句诗“客舍并州已十霜”作为谜面。这句已经流传了一千多年的诗句,被改造成灯谜后,居然能够演绎成了一个当下流行的新词,也别有趣味。

C

传承有道:中小学里开起了灯谜课

在不少人的印象当中,灯谜只不过是些不入流的文字游戏,只能聊以娱乐而已。尤其是随着现在各式各样的文娱活动越发丰富,灯谜更加难以吸引年轻人的兴趣。

如今顺德灯谜协会的130多名谜友当中,多以60岁以上的老人为主,年纪最长的已经90岁高龄,年轻的80后则只有寥寥数人。还在玩灯谜的,基本上都是一些老人了,灯谜逐渐成为了一种老年文化。

这一现象也让梁少梅这些老灯谜人未免有些遗憾。“仅仅在小圈子中玩,灯谜始终不能得到更大的发展。”老谜友们早已明白此道理,但是想要推广灯谜并不容易。多年倾心于此,梁少梅感受到灯谜还有更大的魅力和价值,是一份值得传承下去的文化,并且不断得积极尝试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上灯谜文化。

如今,这一情形也逐渐出现了一些转机。在梁少梅和一众灯谜爱好者多年来的积极推动之下,灯谜已慢慢地从小圈子里逐渐走入到社区、学校当中,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触到灯谜文化。

早在十多年前,顺德灯谜协会便走进勒流大晚小学开起了灯谜课程,从一年级开始教灯谜,像梁少梅一样的老谜人纷纷走上课堂成为了灯谜老师。既向学生介绍灯谜文化,让学生真正认识灯谜,也向学生们传授制谜、猜谜的技巧。而北滘文化站、北滘甲子迷会连续十几年举办中小学生暑期公益灯谜培训,至今都未停过。

在顺德多个镇街已有超过十多所中小学已经开设了正式的灯谜课程。顺德灯谜协会的老谜友们还培训了一批老师,让灯谜课堂更加专业。

在梁少梅看来,让学生学习灯谜不仅是一个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于学生而言,学习灯谜也有着许多实实在在的益处。“灯谜不光能激发人学习知识的兴趣,还能够很好的锻炼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看着谜面顺着想想不通,还要学会从另一个角度去想。学灯谜还能增加大家学习一些知识的兴趣。”梁少梅说。

如今,顺德不少年轻一代的“小谜友”常活跃在全国灯谜的比赛之上,成绩斐然;最早开设灯谜课的大晚小学也被授予“中华灯谜教学示范学校”称号,顺德灯谜后继有人。

新闻推荐

女子如厕被客车“抛弃”民警出手助其“归队”

本报讯(记者朱丽婷通讯员张志新)女子搭乘客车回家,竟因“方便”而掉队。近日,一名女子在客车短暂停留广河高速杨村服务区时上...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顺德老谜友: 让灯谜从小圈子 走进社区与课堂)


 
频道推荐
  • 退休民警张毅刚: 退休前一刻还在“破小案”
  • 顺德机动车智能审核系统上线 车辆年检还要排长龙?10秒搞掂!
  • 广东省纪念第50个世界地球日活动将在佛山举行 珍爱美丽地球守护自然资源
  • 美食打探茶? 喝茶?春日里你该吃茶!
  • 企业加入“博物馆之城”建设 东鹏明善博物馆开放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