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城街道党建公园建设前后对比图。整改前,这里为闲置多年的废旧厂房;整改后,变身为环境优美的党建公园。/受访者供图
策划/罗聪灵、赵岚
撰文/佛山日报记者吴蓉通讯员林毅明、肖长安
近十万幅环境整治对比照片记录了南海区过去两年生态环境的变化——桂城三山凤鸣社区废旧厂房变身党建公园;西樵显岗社区建造足球场,村居闲置地“活”起来;丹灶仙岗村建起新番塔广场,600多年传统民俗有了传承阵地;设施破损、环境恶劣的联总旧村融入核心价值观和“树本”元素,成狮山特色景观名片;里水白岗社区荒废小岛成为儿童乐园,让居民感到舒心的同时提升了区域经济价值……
短短两年,四万多个环境黑点不仅从“人人厌”变成“人人喜”,而且承载了更多生态、文化、经济价值,极大地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带来这一蝶变效应的就是南海区从2017年开始启动的十年百万图拍摄对比行动,区、镇(街道)、村(社区)、经济(联)社四级立足党建引领大平台,激发全区党员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联手上演生态南海“变形计”。
环境“整容”废旧场所焕发生机
南海的江滨路上,三五成群的市民正在大理石铺就的路面散步,路旁既有繁花绿树,又有融合了镬耳屋、古瓦当、龙舟等岭南文化元素的雕塑群。这是去年11月,2018年“南海环境整治十年百万图拍摄对比行动市民评议活动”走进九江镇时,市民代表陈赛贤眼前所见的画面。
去年,以南海区启动第二轮环境整治十年百万图拍摄对比行动为契机,九江镇选择群众反映集中的江滨路作为整治提升项目之一,由镇政府投入500多万元,对江滨路进行路面病害修复,加铺沥青罩面,并增加了停车位,规范停车秩序。同时,在道路两侧人行道种上时花和灌木,绿化景观与道路上的九江法治文化长廊相得益彰。
“以前这条路是水泥路面,有些路段坑坑洼洼,路况不是很好,周边也是荒芜一片。现在可大不一样了。”家住桂城的陈赛贤说,自己经常途经江滨路到海寿岛徒步、骑行,见证了这条路的“整容”全过程。
江滨路的变美过程只是南海区生态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2018年,南海共有22420个地方像江滨路一样接受了“整容”,区、镇、村、经济(联)社四级党组织围绕乡村振兴、村级工业园整治、环境整治、美丽文明村居建设、群众反映迫切和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等内容,在推进环境整治项目的过程中,发挥生态优势、挖潜文旅内涵,打造出一张张生态文旅的靓丽名片。
其中,桂城街道结合党建工作,推进凤鸣社区环境提升整治,把原来的废旧厂房改造成党建公园,使之成为社区居民学习和休闲的一处圣地;九江镇充分发挥镇内的生态优势,开展了海寿岛湿地公园景观提升、上东工业园改造、西桥旧村居改造等项目;大沥镇凤池社区凤西公园将“花”与“孝德”元素互通共同,更好表现村居之美。
借十年百万图拍摄对比行动实现环境治理与产业升级互促互进已成为各镇街的共同选择。
党建引领群策群力治黑点
两年整治四万多个环境黑点,南海何以要下如此大的决心,各镇街又为何能够如此顺利地推进生态环境整治工作?这一切要从2016年的一次“考试”说起。
2016年底,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广东,南海区群众投诉高达202宗,成为全省投诉量最多的县区之一,环境信访形势严峻。其背后更深层次的忧虑在于,曾经“村村点火,家家冒烟”的粗放式发展让南海欠下一笔“环保账”,制约了南海迈向高质量发展。
环境整治、生态升级刻不容缓。
在此背景下,南海区围绕着“每天有进步,一年一大步,五年蓝天白云,十年青山绿水”的目标,启动了这场长达十年的环境提升行动——每年年初,区、镇(街道)、村(社区)、经济社四级党员干部广泛发动群众征集环境黑点图片,通过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共同推动环保问题的整改,年末在同一地点、同一角度再次拍摄形成对比图,检验和公示一年来的整改成效。
与以往的环保行动不同的是,本次行动凸显了党建引领作用,驻点团队联手经济(联)社党员骨干,定期入村入厂开展环保主题式直联,各级党组织群策群力,广泛发动群众对环境黑点进行披露和监督;科学治理的元素也更加浓厚——借助信息化手段将四级审定的22420个整治点分类标注于环境整治电子地图,通过可视化呈现整治点前后对比成效。
2017年以来,南海共发现问题44981个,整治完成率100%,有效解决了河涌污染、村居改造、土地利用、杂物堆放等大量问题,并在潜移默化间将生态文明理念传递到群众心尖上,提升群众文明自觉。
为了让群众共享生态成果,南海区委宣传部还在征集、审定、公示、监督、参观、评议、点赞等各个环节,积极发动全区干部群众参与,去年共组织群众评议团7批次560人次实地参观环境整治点的验收并谈感想提建议。在亲眼目睹桂城南区3号雨水泵站应急净化设施化污为清的技术后,市民陈凤燕连连感慨:“没想到现在技术那么发达,可以把污水处理得那么干净。”
伴随着生态环境的全面提升,全区环境信访量也逐步下降,2018年全区环境信访案件7460宗,同比下降10.8%,群众满意度为98%。
狠抓落实全面打响三大保卫战
民生期许殷殷,奋斗未有穷期。虽然2018年已按目标完成相关工作,但在整治过程中依然存在个别镇(街)、村居重视不够,项目和图片审核把关责任意识淡薄,部分项目滥竽充数现象明显,部分环境整治项目工程进度偏慢等现象。
鉴于此,在今年初的南海区第十三届党代会第四次会议上,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黄志豪再次强调,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广佛跨界河流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重中之重,全面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走出一条制造业大区的生态之路,让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河涌环境尽快回归,让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农村环境尽快回归,为人民群众建设一个美丽南海。
这一番话表明了南海区政府在新的一年继续狠抓环境提升工作的决心。南海区环保局局长徐永强表示,2019年,南海将继续强化党建引领,将十年百万图拍摄对比行动与网格直联、“户联系”、“三进”行动等工作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环境治理。
南海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陈志刚表示,将吸取此前两年的成功经验,联合区环保局优化整治流程,加大经费投入,探索引入第三方监督,加强对镇、村、经济社项目整治质量进行监督,并适当延长图片征集时间,更广泛发动群众参与。
针对过去两年暴露出来的项目审定把关不严问题,各镇、村党组织将对下级上报的整治项目进行严格把关,从源头上杜绝滥竽充数现象。
“将一如既往围绕"改善环境质量,服务民生经济"的核心,争取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改善一点点,一步一个脚印,积少成多,努力满足新时期群众的环境需求。”徐永强说。
新闻推荐
珠江时报讯(记者/肖坚通讯员/黎力)春节期间南国桃园南海观音寺将举办大型民间祈福活动,届时园内及周边道路区域将实施交通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