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央视外语频道《绝色中国》到深圳比麟堂拍摄新年贺岁素材,图为比麟堂南狮高桩表演。(通讯员供图)
■《百狮报喜贺新春》亮相央视春晚。(视频截图)
■比麟堂在桂城武术龙狮贺新春活动上表演。珠江时报记者/刘贝娜摄
《流浪地球》近期在中国院线公映,有评论称“这是一次中国人特有的"家国故土"眷恋的集中喷发”。即使在封闭的地下城、即使临近世界末日,人们仍然保留通过舞狮祈求吉利的传统,给观影者注入一股暖流。
有阳光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舞狮。南狮或许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也是南海文化无法分割的部分。据不完全统计,南海醒狮团至少有3000支。佛山南海比麟堂(简称“比麟堂”)作为其中之一,在2019年央视春晚上大放异彩,成为首个以节目主角身份亮相央视春晚的醒狮队,在全球华人面前展现南狮魅力。
究竟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能在南海异军突起、走上央视春晚?探究比麟堂的发展你会意外发现,它在南海醒狮圈是个特别的存在:总会设在南海桂城,成员却活跃在深圳、上海等地;成立专业队拒绝商演专攻舞狮技艺;自费开发APP,探路创办网络南狮比赛……近日比麟堂众人凯旋回乡,掌舵者钟道仁对此作了揭秘。
技惊四座的背后
武术龙狮贺新春是桂城春节的例牌活动。与往年相同的是,这次的活动汇聚了桂城最强的舞狮阵容;不同的是,今年的阵容中出现了不久前在央视春晚技惊四座的比麟堂。
当天,比麟堂的橙狮闪亮登场,再现央视春晚精彩表演,连环飞跃、原地后跳、侧空翻下桩等高难度动作一个都没落下,狮子上蹿下跳,吸引着观众。
“高难度动作确实一个不少,不过相比春晚,还是轻松许多。”橙狮狮头,也即央视春晚《百狮报喜贺新年》银狮狮头表演者江龙潘介绍,春晚表演涉及环形、“一”字和“十”字桩阵变化,不但临时变阵要求高,还不能测试设备稳定性。此外,超200人的舞台、背景乐干扰,同样对表演水平的正常发挥带来巨大挑战。
为做到最好,20名身经百战的醒狮队员在京集训的两个月里吃尽苦头——感冒、受伤、水土不服……不过相比江龙潘提到的“三大难”,这些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
传统的醒狮表演中,鼓点是引领队员进行醒狮表演的风向标。但在央视春晚舞台音乐与传统鼓点不同,队员只能靠旋律记忆把准节奏。每晚10点,队员们拖着疲倦的身子结束集训,一回到宿舍就打开手机音乐软件、开始单曲循环节目选曲。
大家一边听曲,一边用手指轻叩桌腿,试图将每个“鼓点”刻在心上,两个月平均每人听了过千遍。每个人都在跟自己较劲——鼓点“记死”了,表演才“有底儿”。
很多队员“有底”,钟道仁心里却不踏实。央视春晚是面向全球华人的大舞台,直播不容有失。但谁能保障在各种干扰、困难面前还能做到零失误?“两个月我都没睡过安稳觉。”直到最后一刻,每个队员都稳稳落地,他才松了口气。
“要不然,我们又要留下一丝遗憾。”钟道仁回想起2011年,比麟堂曾参加《我要上春晚》,“视频在网络上赢得了超1亿点击率,排第一位”,但节目最终因为危险性大而落选。可是,谁能料到几年后,正是演出惊人的观赏性,再一次把他们推向央视春晚的大舞台。
2017~2018年,比麟堂曾参赛51次拿下29面金牌/冠军。当这次央视主动向他们抛出橄榄枝,钟道仁尽管内心乐开了花,但仍不忘向导演“提要求”:一是待队员在叠滘办完200周年庆典再赴京集训;二是南狮必须以节目主角身份亮相。
梦开始的地方
说起比麟堂,让人感觉这是一个神秘的组织。如果不是本地人指引,很难找到高悬“联江书室”匾额的比麟堂总部。与麦氏大宗祠眺望、偎依在叠滘蜿蜒的河涌臂弯里,旧址只是个不足20平方米的储藏室。门匾上的八仙过海图,似是“崇德办馆,各显神通”的戒律与期许。
钟道仁每次回来,都免不了摩挲“镇馆狮头”,烧香拜谒刘关张和堂口先师。这位老师傅年过半百,庄重神色间,让人读出一位比麟堂后人对历史和自然的崇敬,更有对醒狮艺术发自内心的虔诚与敬畏。正是他,十年前根落南海,决心重振叠滘比麟堂当年雄风。
清道光年初,比麟堂其实是一间私塾,教授叠滘乡民四书五经,二十世纪初,东胜坊有一牧童孔其经常被村中顽童欺负,后被一位身怀武功的农夫遇见,主动教授孔其习武,孔其学有所成后将武术带进比麟堂。1920年前后,叠滘比麟堂发展为醒狮团。但在动荡的岁月里,醒狮活动一度被冷藏,自移港乡民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设“禅港比麟体育会”,堂号才得以相传。
钟道仁出生于香港,8岁起学习舞狮,黄飞鸿、大头佛、南派功夫等,在他记忆里不只是和一些经典电影桥段、知名影星相连,更在于自己的成长、思想和娱乐几乎与它们不可分割,醒狮表演在其贫困、失学的童年给予他许多快乐。后由于生计无暇顾及钟爱的舞狮,直至壮年事业走上正轨,钟道仁才多领了一份“差事”——当了禅港比麟体育会会长。老一辈师叔伯带狮团回佛山寻根问祖的冀望,便落在了他身上。
“禅代表佛山,港指香港,比麟堂旨在维系两地情谊,更藉此凝聚一众武林同道,发扬中国传统武术及狮艺精神。”钟道仁1968年才拜何财为师,许多事情未能亲眼目睹,但在口耳相传中得知比麟堂的历史与使命,他都感觉与有荣焉。“记得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设立武馆之风尤盛的香港,禅港比麟堂亦略有声名,曾被表扬为最有影响力的民间团体之一。”忆及当年,“履新”的钟道仁都为狮艺文化的传承发展苦苦思索:在昔日荣光照耀下,比麟堂醒狮要怎样缔造新的辉煌?
“答案”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2008年,正值禅港比麟体育会成立55周年,钟道仁率队回佛山寻根问祖。同年年底,比麟堂迎来190周年会庆,“佛山比麟总会”重新挂牌。随后短短10年,比麟堂已在深圳、汕尾、厦门、上海、成都、藤县等多地建立了10个训练基地,以总部为“根”,就如一株枝干蔓延的大树,成就了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盛景。
不要还好只要更好
清晨,深圳一僻静的公园里,二十多个小伙子穿着演出服,在广场练习蛙跳。这是比麟堂每天早晨第一个训练项目。练习结束,每个人头上都直冒“烟”。
醒狮文化传承,技术格外重要。从踏出狮艺教学道路的第一步起,钟道仁就为招学生犯愁,“现在的孩子太娇气,舞狮这种粗累活,学生坚持不下来、家长也不同意孩子学。”钟道仁介绍,更重要的是,舞狮不是一门可以维持生计的本领,这让许多舞狮人望而却步。
要么不做、要么做到最好。钟道仁决定掏出200万元组建一支职业化的舞狮队。为此,他专门跑到广西藤县,说服世界舞狮冠军邓静安加盟,打理这支出自藤县的专业队。
在这支劲旅中,邓静安的同乡邓彬光是另一名猛将,挂单桩、飞钢线、侧空翻下桩,都是他的看家本领。在2004年马来西亚举行的世界“狮王”争霸赛上,邓彬光和搭档的侧空翻下桩惊艳四座,年仅14岁便收获“东方狮王”荣誉。那场赛后,曾有其他国家的对手都跑来“埋怨”邓彬光:“你们真的不要命了吗?”
很快,这支全新的比麟堂队伍在国内外赛场大放异彩。钟道仁的愿望越写越实,钱包却越用越薄。200万元启动资金早已消耗殆尽,比麟堂仍然入不敷出,钟道仁不得不绞尽脑汁筹钱养狮队。
“眼下11个馆每月至少消耗20万元,包括租金、工资、差旅交通和食宿等,一年至少要砸下300万元。”不久前,钟道仁算了一笔账,近10年比麟堂运营经费达到了2000万元。而这些几乎都靠他在香港的物流生意收益来支撑。
即便如此,钟道仁仍坚持着专业队不接商演的原则。理由是“商演在一定程度上会阻止专业化。”在他眼中,商演一定程度上架构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提是尊重,无论是为过多演出奔忙而牺牲习艺精力,还是纯粹借台卖狮子头和春联,都损坏了醒狮文化的精气神。”在钟道仁看来,专业队不要还好、只要更好。
为缓解经济压力,钟道仁和堂口师叔伯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这些年,依托上海、广西基地甄选队员涉足商演,专业队通过坚持训练、专攻技艺的方式延续初心。这不仅撑起每年300万元的运营总开销,还成立了比麟堂基金会,助养学童达5000人。
一枝独放不是春
如今,南海比麟堂复兴之路越走越顺,但在钟道仁看来,“眼下的繁荣只是一时,只有整个舞狮团实现良性运转,南狮文化、技艺才能得到更好发展。”他笑称,自己对南狮“着了魔”,南狮繁荣了、他就开心了,“但这条路子还有很长。”
要想长期繁荣,首先要解决退役运动员的生计问题。与其他职业运动员相仿,舞狮运动寿命很短,年过30岁仍能维系顶尖竞技状态的运动员屈指可数。“退役后找不到生计,是公众不认可舞狮专业化、职业化的原因所在。”钟道仁说,解决退役运动员的生计问题,是南狮专业化发展历程不可回避的第一个问题。
所幸凭借近年来的亮眼成绩,比麟堂的运动员多数能在退役后谋得教练一职。同时,比麟堂还尝试与藤县中专达成合作,出资开设舞狮专业换取聘请退役运动员担任教练、义务培育候选运动员,解决退役运动员安置的问题。
是驴是马得先拉出来遛遛。挑战重大比赛是打响名堂的必由之路,钟道仁常常惆怅:对不少舞狮团队来说,差旅费是一项高支出,他们即便有幸外出参赛,若一时未能收获名次、拿到奖金,不少狮队可能再也没有机会外出参赛。要想激活醒狮竞技的一池春水,舞狮发展活力竞相迸发,先要解决异地参赛的成本问题。
顺着这个思路,网络舞狮比赛的想法应运而生。所谓网络舞狮比赛,就是由醒狮队通过拍摄、报送完整表演视频进行参赛,再由裁判远程打分评比。
“狮队以入会形式参与,参赛经费大幅削减、机会大幅提升,南狮才有越来越多人玩。”钟道仁说,更重要的是,网络比赛为爱好醒狮但比赛经验不足的狮队提供了绝佳的展示平台,他们可以反复尝试直到录制出满意的视频。
目前,网络舞狮比赛的想法已经从愿景走进现实。去年年底,APP“龙情狮义”正式上线。不久后,首届网络舞狮比赛正式上演。尽管参赛队伍仅有十余支,但钟道仁始终相信,就像当初坚持自掏腰包“养活”比麟堂一样,网络舞狮比赛终有一天拨开云雾、遇见阳光。
对话
南狮符号进一步深化
央视春晚舞台对于很多民间艺人而言,无异于是“荣誉殿堂”。数据显示,2019年央视春晚观众规模近13亿,南狮可谓是打了一场漂亮的名气仗,这是整个南海醒狮圈的荣耀。未来已来,如何让更多本土狮队舞向世界?本报专访了南海区文化体育局局长梁惠颜,以及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岭南文化研究院专职教师、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博士研究生谢中元,来听听他们的观点。
醒狮已成为响亮的文化符号
问:钟道仁受访时说,在过往几年,南狮在春晚舞台上都只有一晃而过的几秒钟镜头,受邀演出前他觉得应该为南狮“争一争”,最后果真遂愿了。央视春晚的工作组将《百狮报喜贺新春》安排为开场后的首个节目,这其中蕴含了怎样的深意?
谢中元:传统南狮是岭南优秀文化代表,在海内外享有普遍的认同和美誉。高桩舞狮作为南狮技艺的集中体现,首次以高桩表演形式亮相春晚,是国家对南狮高桩技艺的充分认可。再者,高桩南狮是集文化演绎和炫技表演为一体的表演,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登上央视春晚主舞台,也证明了南狮可以雅俗共赏。而这也成为南狮进一步走出南海、走向全球的契机。
梁惠颜:南海醒狮已经连续5年登上央视春晚,从民乐小学、黄飞鸿狮艺到比麟堂,从传统南狮表演到集高难度技艺与现代表演艺术于一体的高桩醒狮,充分展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春晚是面向全球华人的大舞台,南海是南狮发源地、黄飞鸿故乡,南狮文化在南海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处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南海,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敢为人先、主动担当的态度,积极传承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南狮文化就是其中之一。醒狮已经成为响亮的文化符号,在海内外广泛传播,是海外华侨华人的精神纽带。我想这正是央视春晚选择南狮的重要原因。
要首先推动醒狮实现标准化
问:比麟堂对进一步发展已经有了明确的思路。它的“模式”对其他醒狮团是否有借鉴意义?南海醒狮的未来应该如何走?
谢中元:醒狮文化的变迁有其独特的规律,只有尊重这种规律,才会让醒狮文化在变迁中如大江大河一样万古长流。有鉴于此,对于最具非遗内涵的传统醒狮,建议设立(或依托)学术研究机构、团队,组织专业人士对其进行抢救性的挖掘、整理、复活和传播,让濒临失传的传统醒狮技艺尽可能回归民间日常生活。对于可以商业化、产业化的醒狮表演,交由醒狮传承和保护共同体进行上中下游互动的策划、开发和运用,并创造条件和动力让其创新求变,使之成为在全球流动、消费、共享的特色文化符号。
梁惠颜:传承传播与创新是南狮文化发展的核心。对此,我们一是夯实狮艺传承的基础性工程,对南狮文化进行系统收集、挖掘、整理。2018年底我们联合华师、佛科院,将南狮表演套路标准等以文字和图片等形式记录下来,形成专业教材,俗称“狮谱”,广泛传播,改变过去“口口相传”的传承模式。
二是传承与创新南狮文化,走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南海醒狮产业已有一些基础,多年来狮头扎作、竞技表演、狮艺培训、专业狮赛等业态已具雏形,也形成了狮王争霸赛等国际级、国家级品牌赛事,接下来要推动南狮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南狮产业自我造血功能。
三是提升标准化和专业化水平,推动南狮文化走向国际化。2018年,南海区首次承办国家体育总局的“一带一路”舞龙舞狮教练员培训班,今后会充分利用“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为平台,推动狮艺人才、赛事活动往专业化方向发展,并鼓励更多狮队走向国内外开展文化交流,如黄飞鸿狮艺武术馆龙狮队远赴马来西亚等海外多个国家,向当地传播南狮文化、开展狮艺培训,提升南狮文化国际影响力。
文/珠江时报记者苏绮玲周钊泷实习生谢绮晴
新闻推荐
区领导带队到九江酒厂检查,强调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管认真落实节后复工复产“三个一”
珠江时报讯(记者/甘绮婷通讯员/彭嘉贤)昨日下午,南海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蔡汉全带队到九江酒厂开展节后复产及有限空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