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小女孩坐在大人肩膀上行过通济牌坊。/佛山日报记者王伟楠摄
以色列驻穗总领馆副总领事李恩伦(右三)和意大利驻穗总领馆签证领事马德·米奇(左二)行通济。/佛山日报记者周师伢摄
来自天虹购物中心的队伍穿汉服行通济。/受访者供图
佛山人吕先生带着老婆和一对龙凤胎行通济。/佛山日报记者王伟楠摄
凉风拂面,夜色和着灯光,通济桥上走过一拨拨手拿风车的男女老少,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味道,名叫幸福。昨日,正值一年一度的元宵“行通济”,数十万市民带着美好心愿,平安欢乐走过通济桥。
有人盛装打扮,用仪式感传承传统民俗;有人携带爱心使命,传递着生命的热度;有人约上三两好友,或几代同堂一起出游,只为感受温馨氛围……他们来自天南地北,有着不同经历和心愿,却缘于一场盛事,循着同一条路线,踏出迈向幸福的有力步伐。
文/佛山日报记者周龙凤、宋世伟、王晓丹、周珊莹、
王旖荻、林嘉慧、周师伢见习记者廖振东
盛装打扮体验传统民俗魅力
她身穿浅绿色交领襦裙,额头处画着精美花钿,浅笑盈盈,行若拂花分柳。刚走上通济桥,来自广西的蒙少琼便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目光。
这是她来佛山的第二年,也是第二次参加元宵行通济活动。“佛山是个让我有归属感、获得感的城市,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扎根佛山。”
同样盛装打扮的还有来自天虹购物中心的李良生和他的朋友。他们身穿交领襦裙,手捧竹简,边朗诵诗歌边走过通济桥,所经之处,市民纷纷惊叹并拍照记录。李良生告诉记者,从去年行通济开始,他们就在思考如何把传统文化和佛山独特的民俗文化结合起来,后来想到了古代的礼仪秀、猜灯谜等。在他看来,节日的仪式感很重要,更能够体验到传统民俗的魅力。
昨晚,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色列驻广州总领事馆副总领事李恩伦首次受邀参与行通济,因为是大高个,李恩伦走在人群中格外引人注目,不少游客提出和他合影。而他自己也时不时地拿着相机拍下热闹的场面。“我们以色列也有类似的传统特色节庆,这一切让我倍感亲切。”
与李恩伦同行的意大利驻广州总领事馆签证官马德·米奇也异常兴奋,来中国近20年首次行通济。“行通济太热闹了,佛山人民真的好热情!”因为事先做足行通济“功课”,马德也时不时高举风车和佛山民众一起高喊口号“行通济无闭翳”。当得知行通济有要连续走三年的习俗,马德首先积极表态明年后年都一定会来,因为广佛交通很方便,坐地铁很快就可以来到佛山了。
奉献爱心埋下公益慈善种子
“无偿献血,感恩有你”“我健康,我献血。”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手举宣传板,齐声喊口号的一队白衣天使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据悉,今年,市中心血站联合市红十字会在行通济活动现场举行献血活动,这也是献血车首次走进元宵行通济。
晚上7时,从恩平赶来和朋友一起行完通济的郑明瑞顺着人流来到了献血点。“听朋友说佛山人行通济还要做善事,刚好碰到献血车,我就过来了。”
“妈妈,你疼吗?”献血车上,一个小女孩一手拿着风车,一手轻轻握着妈妈的手,一脸紧张地问。“不疼,妈妈在献血做好事呢。”郭筠摸了摸女儿的头,温柔地回答。今晚,她刚结束工作,就带着一年级的女儿过来行通济,这是他们一家从女儿出生起便延续至今的一项传统。今年,在朋友圈看到献血车走进行通济现场的活动后,她带着女儿主动前来献血。郭筠笑言,希望家人今年身体健康,也想从小在女儿心中埋下慈善行事的种子。
除了无偿献血,还有更多市民选择爱心捐赠。今年11岁的梁乐嘉跟外公外婆行完通济桥后,主动走到捐款箱前,从零钱包里掏出一张崭新的5元纸币,郑重地放进捐款箱。乐嘉外婆告诉记者,元宵行通济做善事是他们家延续几十年的传统,自从外孙女上小学后,他们便把捐款的任务交给她。“很高兴她能感受到佛山这一传统民俗背后的深刻内涵,希望佛山慈善地精神能代代相传。”
寄托美好记录成长与变化
通济桥牌坊下,五名辣妈正忙着给婴儿车里的孩子们排成一条横队。也许因为年龄小,宝宝们不能像其他市民一样摆出形态各异的姿势,但他们脸上呈现出天真微笑,也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我们是组团来的,希望孩子们感受一下行通济的气氛,沾多点喜气和福气,在新的一年能健健康康地茁壮成长。”其中一名妈妈刘女士介绍,五个宝宝的年龄在五个月至一岁半不等,除了祝福孩子,接下来自己重返岗位,也希望能够得心应手、干劲十足。
而来自佛山红十字会博爱医院学校的张老师已连续六年参与行通济。在她看来,乐善佛山的主题与传统行通济非常契合,“就像给笔下的画像注入了灵魂一样,这应该是佛山元宵盛会常办常新的秘密所在”。
身着不同颜色衣服,手持风车快乐奔跑的小朋友陆续来到通济牌坊前合影留念,欢声笑语的情形与现场乐善公益的氛围相得益彰,迎来不少市民关注。
“这已是我们今年第三年组织全校师生与部分家长共同行通,希望大家一起感受传承传统习俗,共襄慈善盛举。”铁军小学二年级二班班主任林靖雯表示,希望他们在活动中传承奉献助人的美德,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力所能及地帮助更多人,传递公益慈善薪火。
幸福同行承载爱与团圆
一边手举着风车,一边牵着孩子走过通济桥,于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谈及自己和女儿毛思涵参与行通济活动的感受时,她直言十分支持佛山“民俗+慈善”的活动,今年已是她第二年专程带领孩子行通济。“我和妈妈还专程制作了属于自己的元宵风车,可漂亮了!”毛思涵既开心又骄傲地说。
家住顺德乐从的刘先生与妻子结婚已有30多年,昨晚特地从乐从赶来趁热闹的他们顺着人群从通济桥走过。今年是刘氏夫妇行通济的第三年,担心妻子行动不便,身体不适,刘先生一手拿着风车,另一只手紧紧牵着妻子,走过人群,前往生菜池。他幸福地告诉记者:“和老伴一起过来看看热闹。”
“各位亲朋好友们,欢迎来佛山行通济,看看我们多热闹!”年近耄耋之年的宁伯在生菜池旁高举手机,将镜头对准自己,又环绕一周,把热闹非凡的现场拍下,与不在佛山的亲戚们一同分享。一旁,宁伯的儿子儿媳带着双胞胎儿子正在合影留念,一家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宁伯告诉记者,作为一个老佛山人,他从小就开始行通济,直到有了儿子、孙子,每年元宵行通济也从未间断过,“行通济越来越热闹,很多外地人都特地过来参加,这说明我们佛山越来越好”!
“我四年后又回来了!之前在外省读书,假期又参加社会实践,上一次行通济的印象都模糊了。”家住南海的王琪这次来行通济颇有一种再续前缘的感觉。不过,搀扶着81岁的外婆缓缓地走过石桥,这才是她此行的最大意义所在。“想象上世纪90年代婆婆带着蹒跚学步的我在这里留下背影,现在我牵着拄拐杖的婆婆故地重游,一切都呼应上了。”小桥流水闹元宵,祖孙情谊暮朝朝,通济桥上记录了他们祖孙跨越时空的画面。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