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区人大代表实地视察区内重点项目,了解推进情况,并提出意见建议。/佛山日报记者符诗贺摄
顺德区人大常委会通过视察调研,加强对教育工作的监督。
顺德区人大常委会视察“河长制”工作落实情况。
顺德区人大常委会开展人大代表培训班,提升代表履职能力。
一年来共召开常委会会议12次,开展调研视察、重点督办46项,听取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及议案57项,作出决定决议、审议意见38项,任免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45人次、人民陪审员427人次,获得“广东省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先进集体”称号……一组组数字,汇集成2018年顺德区人大常委会沉甸甸的履职“成绩单”。
文/图佛山日报记者朱朝贵
奋进永不止步,实干铸就辉煌。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顺德区第十六届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担当作为的重要一年。在顺德区委的坚强领导下,顺德区人大常委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省委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区委“践行新发展理念,向现代化顺德迈进”战略目标,敢于担当、依法履职、狠抓落实,推动全区现代化建设进程取得新突破、再上新台阶。
坚持党的领导发力落实区委决策部署
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障。顺德区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区委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的全过程,坚持落实重大事项向区委请示汇报制度,专题向区委报告常委会工作以及“推进县乡人大工作年”的开展情况;围绕区委决策部署,在“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中谋划推进人大工作,积极主动融入区委中心工作。
2018年,顺德提出打造“强中心”,推动“大良-容桂”中心组团融合发展。周晓君等23名顺德区人大代表在顺德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联名提出《关于加快推动大良、容桂融合发展的议案》。该议案通过大会决议,由顺德区政府制定工作方案推进实施。常委会先后2次召开会议,审议区政府落实情况报告,视察重点项目推进情况,督促区政府加快推进中心城区一体化建设。2018年底,顺德中心城区整体提升规划正式出炉,顺兴大桥、顺通大桥、新体育中心等项目有序推进。
村级工业园改造是顺德党委政府“头号工程”,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过去一年,常委会把村级工业园改造纳入重点监督工作,合力攻坚“头号工程”。针对村级工业园改造不同阶段出现的不同问题,常委会深入各镇(街道)重点改造区域多次开展调研,并组织赴浙江、福建考察学习社会资本参与工业园区建设经验和做法,先后形成多份专题调研和考察报告,得到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高度认可并批示要求各相关部门抓紧研究落实,推动成立村级工业园改造统筹工作机构、出台“1+3”系列政策文件、推荐引入“万洋”模式参与村级工业园改造,为全区打赢村级工业园改造攻坚战出谋划策。
开展法律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职责和使命。人大常委会依法实施法律监督,对村级工业园实施《安全生产法》情况开展执法检查,要求加快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多方监管体系,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坚定不移开展常态化联合执法。区政府高度重视并加紧出台《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行动实施方案》,有效提升企业主体安全水平。
此外,人大常委会还开展“两院”司法改革情况专题调研,提出要充分发挥调解作为“第一道防线”作用,更好地促进全区营商环境的社会治理能力提升;坚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审议法治政府建设情况专项工作报告,加大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査工作力度,督促“一府两院”依法妥善处理和解决群众反映的合理合法诉求。经过几年持续监督,顺德区满意政府指数跃升到佛山五区第一。
发挥监督职能促进民生改善
民生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顺德区人大常委会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人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发展成果普惠共享,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年来,顺德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但随着“上好学”成为现实需求,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与市民需要存在较大差距。过去一年,常委会加强对教育工作的监督,视察京师励耘实验学校等重点学校建设进度,力保学校高标准如期投入使用,并组织开展学前教育发展情况专题调硏,要求政府提高公办幼儿园比例,重点增加普惠性幼儿园供给,规范民办幼儿园办学,助推全区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区委主要领导研阅调研报告并作批示,要求教育部门加快制定发展学前教育第三期行动计划,引领全区学前教育进入崭新的发展轨道。围绕“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常委会深入各类中高职院校、行业协会和不同规模企业开展专题调研,全面掌握全区职业教育现状,为下阶段向区委区政府提供高质量决策参考做足准备,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再出发”。
针对社会关注的广珠西线大良出入口交通拥堵问题,常委会开展专题监督,提岀短期内加快碧南路口的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中长期要整体规划布局中心城区交通路网建设。对此,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迅速组织相关部门专题研究优化提升方案,促使大良出入口的交通拥堵得到有效缓解。
自2013年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常委会每年持续加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监督力度。2018年,常委会专项审议全区2017年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要求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抓手,以村级工业园改造为着力点,打造宜业宜居的大美顺德;视察督办桂畔海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建设进度,督促主管部门继续优化改造方案,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完成整治工作,早日实现还碧水于民。
结合全省监督水污染防治工作部署,常委会确定将顺德水道乌洲断面和乐从英雄河定为重点监督项目,实地视察治污情况,专项审议“河长制”执行落实情况报告,督促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彻底改善和修复粗放型城市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影响。2018年底,顺德区获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荣誉称号。
创新机制搭建平台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代表是人大工作的主体,代表作用发挥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大工作的活力。人大常委会把做好代表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把发挥代表作用贯穿于依法履职的全过程,积极探索创新代表工作,切实为代表履职创造条件,提供服务和保障。
坚持需求和问题导向,常委会开展《宪法》修正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等专题培训班,组织4批次共100多名代表考察国内先进地区经验,通过“交流心得+考察体会”的形式,加快代表履职能力精准化提升。全面深化代表联络站建设,进一步拓宽代表联络站(点)的覆盖面,目前全区已建成人大代表联络站(点)126个。试点推进代表向原选区述职工作,通过现场述职、选民询问、回应承诺、满意度测评等环节,为选民了解代表履职情况和表达意愿诉求提供新途径,强化选民对代表履职的监督,为探索代表述职工作的“顺德路径”打响“头炮”搭建平台,确保代表履职形式“活起来”。
根据省、市人大常委会的部署,顺德积极开展“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区、镇(街道)上下联动、精心组织,党政机关主要领导带头引领各级人大代表参加主题活动,形成“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强大合力。贯彻落实“双联系”制度,结合常委会组成人员驻镇(街道)下村(社区)走访和人大代表“进站”活动,将“双联系”引入常态化、制度化轨道。持续扩大代表参政渠道,全年共邀请代表220多人次参与廉政监督、庭审旁听、标后监管等政务活动,增强代表履职为民的使命感,并引导代表积极参与“人大正能量”“身边的人大代表”“对话人大代表”等特色履职栏目,继续打好人大代表与群众联系的“互动招式”。
全区加强完善议案和建议办理制度,进一步明确人大代表、承办单位、督办单位等相关职责,用制度规范引领建议办理工作再上新台阶。全面实行代表建议“线上交办”,坚持科学分办与集中交办相结合,力求代表建议交办精准到位。创新建议督办方式,健全常委会重点督办机制,依托办理系统的“全程留痕”,实现“网上实时监督”与“线下现场督办”有机结合,严格执行代表建议办理绩效评价,有效促进建议办理由“答复型”逐步向“落实型”转变。据统计,去年共收到建议113件,已全部按期办理答复,代表满意及基本满意率达100%。
根据省人大常委会连续3年开展“推进县乡人大工作年”活动的工作部署,顺德迅速成立区“推进县乡人大工作年”领导小组,形成“机构完善、责任明确”的工作格局;深入各镇(街道)调硏摸底,制定实施方案,细化推进计划,确定创新案例,持续督导检查,在决定重大事项、创新监督工作、更好发挥代表作用等方面初步探索出有顺德特色的创新经验,区、镇(街道)人大贯彻落实规范化建设要求取得新突破。
新闻推荐
两会声音新“前店后厂”模式值得期待香港拥有众多科研机构,而当地政府也一直在推动科技创新工作。顺德可以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