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佛山日报记者周龙凤
患病的阿珍迟迟拿不到前夫的经济补偿,执行法官李丹丹想方设法帮她拿回救命钱;阿娇被倒塌的隔墙压伤致高位截瘫,执行法官赵昌斌多年间不断奔走,最终执行和解;即将失明的陈先生探视儿子却遭拒,执行法官邵海东努力化解父子心里隔阂……在禅城法院举办的“首善之区善执者说”讲述执行故事演讲比赛上,14名执行干警讲述一次次执行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令人动容。
机智
谎称装空调找人
帮忙拿回补偿款
2013年,梁某以支付经济补偿和医疗费为条件,向患病的阿珍提出离婚。离婚后,梁某就消失了,拒绝向等钱治病的阿珍支付3.4万元。
2016年,案件进入执行程序。执行法官李丹丹尝试打电话,工作日、休息日、法定假日上门找梁某,却从未找到。从邻居口中得知梁某从事空调安装,于是李丹丹假扮客户打电话请梁某安装空调。次日,在约定的地点,李丹丹带着法警将梁某请回了执行局。
梁某坚称没钱,但李丹丹发现他的交易流水近5万元。鉴于梁某有能力却长期逃避执行,法院对梁某作出司法拘留15日的决定。5天后,梁某家属到法院替梁某代偿了经济补偿和医疗费本息3.8万元。几日后,阿珍亲自给李丹丹送上了锦旗,“感谢你锲而不舍地为我追回救命钱。”
这是李丹丹演讲的《神秘的客户》。李丹丹表示,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告诉阿珍,“正义绝不缺席,我们对解决执行难的承诺一定会兑现”。
坚持
被墙压残陷困境
奔走多年促和解
六年前,罗某聘请的员工驾驶叉车不当致隔墙倒塌,压在阿娇身上,致后者高位截瘫。法院判决罗某赔偿阿娇120多万元。
2014年8月,阿娇申请执行。但因罗某无可供执行财产,执行陷入僵局。时间推移,阿娇一家更加困难,且因护理不当,阿娇病情恶化。为根本解决问题,执行法官赵昌斌继续不断走访、调查。了解到罗某娘家条件较好,于是及时调整执行策略,积极做罗某家属思想工作。
执行中,赵昌斌前后向罗某发出传票十五张,上门十余次,搜查住所4次,实施拘留3次,还移送公安侦查。同时,对罗某和其家属进行约谈,其间共制作询问笔录34份。2017年,终于说动罗某父亲,双方达成和解,分5年支付巨额赔偿。近两年来,赵昌斌还时不时与阿娇电话沟通,也时常去探望。
“执行,可以雷霆万钧,可以步步紧逼,也可以有楚歌之计,但不能不尽心尽力。”在演讲者赵昌斌看来,秉持良知,用心办案,执行就在向着灯塔的路上。
走心
患病男子求见儿
法官用心化矛盾
临近下班,40多岁的陈先生走进了执行接待大厅,称要咨询探视权的问题。
执行法官邵海东依据自己多年的执行经验,认为解决探视权问题,若强制执行,容易适得其反。陈先生之前患有脑瘤,脾气越来越暴躁,甚至对前妻、儿子有过家暴。如今的陈先生做手术保住了命,但很快会失明,他想在失明前多看看儿子。
邵海东通过电话与陈先生前妻韩某沟通,韩某表示儿子有家暴阴影,不愿意见陈先生。一边是判决中父亲对儿子的每周一次探视权,一边是儿子对父亲探视的坚决拒绝。
为此,邵海东多次传唤陈先生的儿子到庭,给他讲述父亲患病、脾气暴躁的情况以及陈先生想念儿子的心情,并引导孩子回想与父亲一起玩耍、讲故事等画面,如今可以看出孩子对父亲的恐惧在一点点地减少。
这则《黑暗中萧瑟的背影》的故事,令在场人动容。演讲者坚信,“通过努力,不久的将来,一定能看到父子重逢的温馨画面”。
新闻推荐
永不褪色的“航标灯”禅城航标与测绘所退休老干部李其晃近40载无偿值守单位大门
退休后20多年李其晃坚持义务为单位公共场地打扫卫生。/佛山航道事务中心禅城航标与测绘所供图文/佛山日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