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湾公仔街经整治后,街道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南方日报记者戴嘉信摄
3月4日,记者从禅城区城管办了解到,2018年,禅城在各季度城管考评成绩保持前列,年度总评成绩在全市五区中排名第二。
过去一年,禅城不断创新城市治理方式,从“一门式”联合执法、云平台建设、深化网格化管理、内街小巷整治提升、审批制度改革等方面,实践城市治理新模式,逐一解决城市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南方日报记者梁志毅
深化网格化管理
联动云平台秒级解决问题
“小区重获宁静环境,感谢城管人员对老城区"顽症"整治到位!”家住禅城区护红巷的市民彭建新表示,一年前,红路直街、护红巷每逢周末便化身“天光墟”,狭窄街巷里涌入众多地摊小贩,人群围得水泄不通,天一亮就嘈杂无比,让周边街坊苦不堪言。
去年5月,禅城通过开展“一门式”联合执法行动,对这一区域的地摊墟进行取缔。在行动中,禅城还安排了网格员充当“行走的哨岗”,一旦发现游商踪迹,便通过可视化通信系统与云平台指挥中心连通反映,线上发布指令让执法人员到场处理。“最快几分钟内便能解决问题,这使市民投诉迅速减少。”云平台祖庙分中心坐席员何倩表示。
据了解,2018年,禅城区通过整合区、镇(街道)、村(居)三级人员力量,组建网格人员队伍,目前,4个镇(街道)各类网格化服务管理人员达9187人。更充足的一线人员下沉至网格,大力推动社会治理各项工作纳入基层网格,结合云平台大数据,开展常态化巡查和综合整治。
整治内街小巷
总投资达5662万元
在紧挨石湾公仔街的镇岗片区,可以看到原来坑洼不平的路面不见了,取而代之是平整的水泥路,破旧不堪的去水口被换上宽排水管,斜坡铺设了防滑条。这些变化,有赖于去年3月份禅城全面实施的城市内街小巷整治提升工程。
过去数年,禅城主干道、大街区的“骨架”不断得到塑造美化。随着城市发展空间不断压缩,内街小巷始终是城市管理的薄弱环节,给社会治理带来不小挑战。
对症下药,从主干道到内街小巷,禅城把城市治理不断向纵深推进,解决群众生活“最后一公里”问题。据悉,禅城内街小巷整治提升首批开展8个片区和3条内街小巷项目,总投资达5662万元,各项目已按序施工。目前,其中进度较快的石湾社头坊项目已完成95%,三友岗项目完工超过七成。
“首要是提升居民生活环境,改造老旧市政基础设施,如道路、排水、供水、供电、通信线路等,让老百姓住得更舒适一点。”禅城区城管办相关负责人张华斌表示,项目工程同时还会提升部分绿化,拓展公共活动空间,结合文化打造细节。
据了解,禅城内街小巷整治第2批7个项目目前也正在规划设计中,预计总投资超过1.2亿元,今年内将全部动工。
借力信息化
近700辆智能渣土车投入使用
去年,禅城区不断完善各项城市管理制度、建立标准,把城市管理进一步做细做实。
如在渣土运输管理方面,禅城就不断创新方式,充分利用智能技术和现代信息网络手段、大力实施源头治理。2018年1月起,禅城率先全面使用新型智能环保渣土车,推动渣土车管理进入智能管理的新模式。
司机开车先过指纹识别关,车辆U形密闭货厢配有自动开合顶盖、能有效防止超载和抛撒漏,还自带自重传感器和GPS,监控数据“上云”……新型城市智能渣土运输车具有安全性高、环保和智能监管的优点,备受行业和市民推崇。
“市民以前对渣土车印象很差,看到渣土车就避开。”禅城区渣土运输行业协会会长朱林欢表示,以往渣土运输市场缺乏明确的准入标准,而自从禅城推行新型智能环保渣土车以来,使一些“空壳公司”被迅速淘汰出局,大大有利于行业企业管理和发展。
朱林欢还认为,智能环保渣土车引入“黑科技”,积累的大数据能接入管理终端平台,监测数据一目了然,不仅帮助企业更科学地管理车辆、制定运力调配方案,而且让职能部门施展智慧治理手段。
据悉,2018年禅城区投运近700辆新型智能环保渣土运输车,旧式渣土车已全部退出禅城。“新型智能环保渣土运输车投用后,超载和抛撒漏现象明显减少了,有效防控了大气污染。”禅城区城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闻推荐
珠江时报讯(记者/罗艳梅)昨日,记者从禅城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获悉,该局现面向区内广泛征集一批能为企业提供政策服务等专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