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庙街道粤曲十大唱家诞生。珠江时报记者/戚伟雄摄
珠江时报讯(记者/曾雪莹通讯员/房春晓)粤韵悠扬醉人心。3月2日,2019“粤韵之春”粤曲大赛决赛在佛山祖庙万福台圆满落幕。梁洁容等10人从15名选手中脱颖而出,成为本次大赛的粤曲十大唱家。
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桂红,禅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红兵,禅城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何永庆,禅城区祖庙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志诚,祖庙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陈勇等出席活动。
刘志诚表示,希望祖庙街道通过举办粤剧大赛,弘扬传承粤剧文化,激发文化活力,探索文商旅融合新路径。
粤曲十大唱家诞生年纪最小的7岁
决赛当天,悠扬粤韵在祖庙万福台上萦绕,15名选手纷纷拿出看家本领,把各自的参赛曲目演绎得淋漓尽致。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粤剧发烧友大都是退休的老头老太,但在本次比赛的选手中,不乏青年甚至是少年选手。2号选手戴广鸿今年22岁,虽然年纪轻轻,但学习粤剧已经有7年了。2011年,他专门从茂名电白来到佛山粤剧学校求学,如今在广州从事粤剧进校园的宣传推广工作。
有多次参赛经验的戴广鸿说,比起广州等地方,佛山作为粤剧文化的发源地,粤剧的氛围更为浓厚,群众基础更为广泛,“这里的粤剧比赛多,选手的水平普遍也比较高,像今天的比赛,选手们都是很有水平的。”他表示,相比起其他比赛,这次比赛全程需要演绎5首不同的曲目,难度比较大,比较容易体现选手的水平。
“卖荔枝。”6号选手周嘉昕一开腔,现场不少观众都鼓起掌来。今年7岁的周嘉昕是本次比赛年纪最小的选手,虽然学习粤剧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但她去年已经获得了广东省第九届少儿戏曲小梅花(地方戏剧组)金花奖。她表示很喜欢唱粤剧,平时也很喜欢看粤剧,这次能看到不同选手的演绎觉得非常高兴,希望以后能继续学习粤剧。
除选手们精彩的表演外,比赛现场就数粉丝团们最为亮眼,他们无惧阵阵春雨,一手打伞一手举牌,为偶像打气助阵。
“今天的比赛让我非常感动。”广东省曲艺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演员梁玉嵘是本次评委之一,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佛山人,看到领导和市民冒雨来现场支持,非常感动。她点赞现场选手们对演绎的曲目、角色非常投入,真正做到“声情并茂,字正腔圆”。她希望,祖庙街道作为“中国曲艺之乡”,继续打造“粤韵之春”曲艺文化品牌,为曲艺界发掘更多人才,创作更多以人文为中心,唱响新时代的文艺作品。
经五位专业评委及现场嘉宾评委的打分,最终,梁洁容、周嘉昕等十位选手技压群雄,夺得祖庙街道粤曲十大唱家称号;其中梁洁容、潘兆洲、冯玉霞分别摘得2019“粤韵之春”粤曲大赛金、银、铜奖。而戴广鸿、周嘉昕、杨燕波则分别获颁最佳台风奖、最具潜质奖、最佳形象奖。
“我没想过自己能获奖。”梁洁容笑着对记者说,虽然自己从小很喜欢听粤剧,但在2015年参加祖庙老年学校时才开始学粤剧,非常感谢老年学校不仅让自己能不断学习,还能结交到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决赛当天还有不少同学到现场为她打气。
弘扬粤剧文化探索文商旅融合
据悉,为大力发展群众性曲艺活动、传承广府粤曲精粹,今年1月3日,祖庙街道启动了2019“粤韵之春”粤曲大赛,吸引了众多业余粤曲爱好者的关注和参与。不同于以往的粤曲比赛,2019“粤韵之春”粤曲大赛的参赛选手需历经线上线下海选、复赛、决赛的重重考验,其中还包括全新的赛制——“踢馆赛制”“前三甲挑战赛”等,更考验选手的综合实力。
刘志诚表示,祖庙街道是岭南文化和广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作为佛山古镇所在地,承载了千年佛山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市、区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祖庙街道一直致力于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结合“文化进社区”公益巡演、武术、曲艺进校园等系列活动,以“一片区一主题一特色”打造永不落幕的社区文化舞台,致力于满足辖区居民多元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
刘志诚希望,通过举办粤曲大赛,为广大粤曲爱好者提供一个平台,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参与到粤曲创作、交流和互动中,将粤曲这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粤曲这项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迸发出无穷的创造力和持久的繁荣。
接下来,祖庙街道将进一步强化中心城区核心街区的责任与担当,通过引入文化建设智囊团,深挖粤曲、武术等非遗项目,讲好佛山故事,探索推广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激发文化活力,全力打造岭南文化的中心,建设岭南文化新高地。
新闻推荐
永不褪色的“航标灯”禅城航标与测绘所退休老干部李其晃近40载无偿值守单位大门
退休后20多年李其晃坚持义务为单位公共场地打扫卫生。/佛山航道事务中心禅城航标与测绘所供图文/佛山日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