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座城的文明基础,作为自古以来文化就同根同脉的广佛两城,过去的十年同城路无疑是进一步打通了广佛两城文化沟通的桥梁。
当千年文化深厚积累遇上同城发展的催化作用,在过去的是十年里衍生出一段段意义深远的故事。她是广州人,他是佛山人。他们不同行业,他们不同年龄。但他们,都是文化的传播人。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两城联手将会续写更多新的文化故事和传奇。文化的长河永远不会断流,广州和佛山的故事,未完待续……
梁玉嵘:
同城只是开始,让世界看到佛山的“根”
国家一级粤曲艺术家、被誉为“第四代粤曲星腔(流派)传人”的梁玉嵘,在粤曲界可谓是无人不知晓。2000年,梁玉嵘将演唱会开到香港,成为“国内第一个在香港红馆开个唱的粤曲艺人”。当时售票的火爆程度,连她自己都要不到门票。一场演唱会后,香港、澳门等地陆续争相邀请她去演出。
而这位粤曲大咖,正是地地道道的佛山南海人,她从出生、成长、粤曲学习,都是在佛山这个文化名城孕育下成长。佛山是粤剧文化的发源地,虽然经常走访各地演出,从未忘本的她立志要一直“宣扬佛山粤曲文化”。
广佛同城的十年间,也给梁玉嵘的粤曲传播事业翻开了一个新的开篇。她表示,在佛山现拥有的粤剧私伙局已经有500多个,有着独特的文化优势和魅力。而已有50年历史的广东粤曲学校现也是落户在佛山南海,充分体现广佛两地同城后,对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优势,也奠定了广东粤曲文化在佛山的重要地位。
在她看来,广佛十年同城化的深厚积累,也拉近了粤曲发烧友们的距离。在这十年里,两地的发烧友可以联合一起举办更多的活动、粤曲的创作面发展更大,两地私伙局的活动也变得更加活跃。梁玉嵘还强调,粤式传统文化是佛山人的根,广佛同城只是一个开始,这些极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将会弘扬到世界各地,让全世界都了解佛山这座历史名城。
Micheal:
潮牌的崛起,青年打通“国潮”文化通道
在全球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潮牌已经成为中国年轻人时尚消费的新宠。潮牌文化代表了年轻人追求独立、反抗和个性的精神,是青年文化的集合。
来自佛山九江镇的98后青年Micheal,潮牌衣服、AJ鞋、滑板运动都是他的代言词。他说告诉记者:“广佛同城带给我最大的变化,就是能接触很多潮流的文化。”十年前的Micheal还是个初中生,在九江那个较为偏远的小镇,对很多潮流的东西一概不懂,每逢新年买一双安踏鞋,一穿就是一年,衣服也是批发市场买的。
随着广佛同城的推进,交通方便了,Micheal和同学们去广州(以前还叫“出省城”)的次数就越来越多,慢慢接触很多时下流行的东西才知道,原来穿衣服是需要讲究搭配的。后来,Micheal又认识了很多如WTAPS、NEIGHBORHOOD、visvim等日潮品牌和supreme、stussy、palace等美潮品牌,诸如机能穿搭,街头穿搭,工装穿搭等,这些都是受益于广佛同城带来的变化。他也相信这十年间,每一个佛山人都像他一样,因为同城而改变。
说到文化交流,Micheal在广州找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起排队抽签,去买限量款的球鞋,“大家闲时约出来"面基"聊聊天,拓宽了我这个"农村仔"的视野。得益于佛山去广州真的方便了很多,真正广佛一小时生活圈。”
广佛同城在潮牌这个圈子,为时下很多青年打通了交流的渠道。据数据统计,90后、95后是潮牌的主要消费群体,而如今越来越多00后也逐渐进入该圈子。未来,他们将成为我国潮流市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庞朝东:
本土娱乐圈日益发展,演艺“地标”飞跃更新
庞朝东是佛山本土知名的“街坊主持人”,曾在南海电台担任广播剧编剧的他,将街坊的生活趣事和社会热点作为素材写成剧本,也带着这些充满人情味的文化作品,带到珠三角多个地方,将这些充满广佛味道的故事广为传播。
“主持涉及的领域会会更多元化和更全面。可以将自己的爱好和工作相融合,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庞朝东告诉记者,这么多年他以主持、编剧、歌手的身份,穿行在珠三角各个城市之间,他见证了广佛两城在文化上的紧密相连,以及过去十年里日益紧密的同城步伐。在以前,佛山歌手到广州唱歌都不太受重视,现在佛山一些歌手和乐队的在行内的级别和收入水平对几乎与广州持平,甚至有比广州还要高的情况出现,这是作为一名佛山本土歌手最骄傲的事情。
对于演艺场所的建设,他也目睹了佛山日新月异的建设,并不停地为这座城市的演艺行业注入更多新鲜的血。在他看来,佛山对艺术的培育和包容,比起广州更有发展前景。对于未来的发展,无论是广州还是佛山,更甚珠海、香港、澳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庞朝东希望本土文化能为更多人广知:“粤语、粤剧、中式婚礼……这些本土文化在我们的城市都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希望它们能代代相传,广佛同城的发展,让更多人认识我们的传统精粹。”
周艳萍:
从村落到商业街,民间工匠的传承与坚守
每天清晨,69岁的周艳萍都会挽起她装着禾杆草、彩色丝网、珠片和针线等的“八宝袋”,乘坐广佛地铁来到祖庙站,沐浴着刚苏醒的阳光,坐在岭南天地的广易丰民间工艺展馆里做手工。这位民间“手工匠”每天都会吸引不少“手工艺忠粉”来打卡签到,他们都亲切称呼她为“萍姐”。
萍姐住在广州芳村的一个偏远小村,她回忆起幼时接触手工艺制作的场景,是一家人围在一起,由妈妈手把手教着做手工。一开始是为了生计,但是后来慢慢地发现,自己是真正喜欢上这门手艺了。“剪纸、刺绣、扎狮等等什么都有。还有人穿着戏服在祠堂门口唱粤剧。”那个热闹场景她至今仍记得。
从小到老,萍姐对手工依然无比痴迷,更着力与传播手工艺术品的制作。“我好希望现在的年轻人知道手工艺术,它是非常珍贵而美好的。”在物质化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有时会被人们所忽略或遗忘。
萍姐居住的广州小村落,很难做到文化的有效传播,她决定每日坐广佛地铁奔走两城。眼下岭南天地已成为佛山传统文化的精华,延续着佛山的历史文化特色和城市文脉,虽是一条商业街,却保留着这座千年古城的缩影。广佛地铁开通带来的便捷,促使了萍姐从广州来到岭南天地制作手工艺。
祖庙片区有着独特的历史地位,很适合做传统文化事业。萍姐希望将民间手工艺术与传统、创意、艺术代代相传下去,只要有人想学手工传统,萍姐都孜孜不倦地耐心教导。她认为,广州和佛山两座城市因为有了迅速发展的交通,两城文化也开始相融。从广州的小村落来到佛山的商业街,为了令更多人爱上手工艺术,她一直肩负这个传承的责任,必须得坚持下来,把它创作得更好,让它发扬光大。
新闻推荐
西樵要加快国艺影视城(二期)、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园(二期)建设羊城晚报讯记者张闻、通讯员关蕴琪摄影报道:3月27日,佛山市南海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