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城镇崇步村,村民驾驶着自动插秧机,把秧苗整齐地插到水田里。
在明城镇崇步村,十几只白鹭趁着村民休息,飞到田间觅食。
杨和镇芹水村,一名村民在太阳下用手抛秧,秧苗错落有致。
明城镇崇步村,农妇挑起一担绿油油的秧苗。
明城镇崇步村,村民把一片片预先培育好的秧苗放到拖拉机上,准备运往田里插种。
俯瞰更合镇洞心村,大部分农田都整齐地种下了粉葛苗。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春分已过,高明的大地上早已是一派辛勤忙碌的景象。休息了一个冬季,农民重新引水耕种,如同给稻田注入了又一年充满生机的活力。农机的一声轰鸣,耕牛的一声闷吼,吹响了春天里争分夺秒的号角。
插秧是稻谷顺利生长的第一步,有的农民仍然选择手工插秧。在杨和镇芹水村,一名村民就在艳阳之下,将一块块预先培育好的秧苗抛到田里,然后一手抱着秧盘,一手捏着一束秧苗,插到水田里。农民数十年耕种的经验控制着身体,使得手臂挥动的幅度永远不变,一脚一脚克服泥泞往前走,脚旁正是行距适中、笔直挺立的秧苗。
承担更大种植面积的农民,双手和腰背的劳损显然满足不了生产的进度,提高生产效率的农机由此应运而生。在明城镇崇步村,农民用手推动着自动插秧机前行。尽管脚下的泥泞依旧,但插秧的双手此刻只需要紧握插秧机的扶手。丈夫在前面插秧,妻子则在身后递来新的秧盘。一递一接,无需多言,便是无数春秋积累的默契,年年岁岁不变的温情。
春耕不只是稻谷的舞台。在更合镇合水片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合水粉葛显然才是主角。一个个凸出的土堆,一棵棵嫩绿的葛苗,再插上一根根日后用于牵引的竹竿,组成了这里的春耕。俯瞰合水粉葛的故乡,到处可见这个“高明宝贝”的身影。
图/佛山日报记者吕润致
文/佛山日报记者何志勇
新闻推荐
9名事主领回被诈骗款403万元今年一季度,佛山警方捣毁诈骗团伙5个,挽回经济损失7076万元
警方缴获的十多本笔记本记录了诈骗常用套路话语。/佛山日报记者王澍摄佛山日报讯记者韦娟明通讯员魏巍、黄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