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形容说,公共场所的安全隐患,就像一只翅膀巨大的饿鹰,盘旋在人群的上空,在某一刻突然俯冲,给许多单位和家庭投下无法抹去的阴影。
面对“偶然因素”导致的“危机四伏”,我们应该反思悲剧本身,去堵住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让孩子得到更周全的保护,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儿童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尤其是在户外公共场所,作为监护人的父母有必要时刻将孩子放在自己视野和保护范围内。要成为一个称职的家长,就应该避免侥幸心理,努力做个“过度紧张”的父母。要知道,未雨绸缪总比亡羊补牢来得及时。
在发生的众多事故中,可以发现,很多公共场所的设施在设计和安装时没有考虑到以人为本,对于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更缺乏必要、醒目的警示。而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往往却是一个城市管理者水平和素质高低的最佳注脚。城市管理者也应与时俱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从小处着手,建立预警机制,健全保障体系,尽可能将事故隐患抑制在萌芽阶段,强化城市公共安全能力和社会秩序管理能力。
在不少公共场所发生的伤害事故中,首要原因大部分源于肇事单位平时监管不力,不能及时地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因而,有关部门可以定期抽查公共场所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确保专人负责,并加强对他们工作的督查,一旦发现工作人员不负责任的现象应立即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惩罚或教育。同时将检查、整改情况记录存档,切实加强公共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除了常态化排查公共场所安全隐患外,政府还可以鼓励由公共场所的产权所有单位或者管理、收益单位投保公共安全责任险,一旦发生意外人身伤害,将由保险公司进行相关赔付。
安全无小事,从细微处着手,提高公共安全防范水平,才能真正体现对生命的敬畏。家长也要加强对安全意识的重视和防范知识的了解,时刻警醒自己:孩子比手机重要,陪伴比“朋友圈”重要。
(文/佛山日报记者周珊莹)
新闻推荐
高明公安分局警营开放日,全景式体验佛山民警的日常与便衣PK 街头上演“猎眼追踪”
体验团组员在学习使用灭火器。与便衣民警PK,在街头寻找藏身在人群中的便衣,5分钟寻找出两辆车的不同,快速拼凑出“嫌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