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西贡斩竹湾,纪念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的烈士碑园坐落在面朝大海的山冈上,20米高的纪念碑上镌刻着“抗日英烈纪念碑”七个大字。清明节前夕,记者随原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老游击战士联谊会会长林珍等老战士及后人来到这里,祭奠抗战期间牺牲的英烈们。
从西贡赛马会大会堂后院到沙头角罗家大屋,在寻访香港抗战老兵们的过程中,记者仿佛重新置身于当年的历史情境中:在日军侵占的三年零八个月里,港九独立大队的战士们参与营救南下文人和美国飞行员克尔等,为抗战出生入死。
西贡赛马会大会堂后院,84岁的林珍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她回忆起当年的“黑色圣诞节”。1941年12月初,香港充满了节日气氛,百货公司的橱窗里放上了“圣诞老人”。8日清晨,港岛东北角突然传来了飞机呼啸声,伴随着空袭警报声。“我和母亲正在去教堂的路上,飞机从头上飞过,我们知道战争已经开始了。”
日军进攻香港次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前身)立即派遣精干武装进入香港抗日。5天内,日军占领了整个新界和九龙半岛。25日下午6时,香港总督府挂起白旗,短短18天,香港宣告沦陷,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黑暗岁月”。
1942年2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正式成立港九独立大队,包括沙头角、西贡、大屿山、港岛等中队及海上中队和国际情报组,成为香港的抗日力量。
在西贡斩竹湾烈士碑园。抗日英烈纪念碑碑座上有这样一段碑文:“三年零八月之艰辛岁月中,游击战士活跃在崇山峻岭,海港河湾,出没于田畴村舍,郊野丛林,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如鱼得水,肃匪锄奸,克敌制胜,营救文化精英,支援盟军作战……”
1940年,大批文化界人士从重庆、桂林、上海等地转移到香港后,积极开展抗日活动。香港沦陷后,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紧急配合香港地下党组织营救文化界人士。
在营救盟军方面,港九独立大队也扮演重要角色。1944年2月11日,美军第十四航空队飞行员克尔中尉在轰炸启德机场时,被日军击中,跳伞降落观音山。
日军派出一千多人封山搜捕,为了转移日军注意力,黄冠芳、刘黑仔等人袭击了日军在启德机场的仓库。最终在游击队的掩护下,克尔中尉安全离港。
寻访抗战老兵的最后一站,记者来到了沙头角罗家大屋。
“罗家大屋是游击队进入香港后的落脚点,也曾是港九独立大队的活动基地和交通站,见证了香港的抗战历程。”林珍介绍。
目前,港九独立大队健在的抗战老兵超过100人,分别居住在香港、广州、深圳、惠州、佛山和北京等地。最多时达千人的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如今在香港原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老游击战士联谊会的老兵仅剩下58位。
香港历史学者邱逸用了两年时间写下《战斗在香港》,书中讲述了8名港九独立大队普通战士的人生轨迹。导演刘深通过寻访50多位抗战老兵,拍摄了纪录片《香港大沦陷》,纪念老战士们的英雄事迹。
“在年轻人记忆中,这段历史几乎是空白的,我们应该鼓励他们走出课堂,了解和感受这段历史。”邱逸说。
新华
新闻推荐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佛山央媒蹲点佛山 深挖改革经验
■央媒采访团到佛山市开展蹲点采访,聚焦佛山市改革发展经验。珠江时报讯(记者/许徐以摄影报道)4月10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