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佛山 今日禅城 今日高明 今日三水 今日南海 今日顺德
新岭南 > 广东 > 佛山 > 今日南海 > 正文

高质量发展呼唤“高技能大军”制造名城如何点燃人才发展引擎?

来源:珠江时报 2019-04-25 02:17   http://www.kcqsx.com/


■第一届南海大城工匠命名大会仪式上,第三批先进装备制造业工匠被命名。(资料图片)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摄■盐步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指导学生操作3D打印机。(资料图片)珠江时报记者/刘贝娜摄■南海信息技术学校学生在省职业院校专业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学校供图)

南海作为制造名城,以产聚人,以人兴产,一直是城市发展的内在支撑与切实路径。近年来,紧扣高质量发展,南海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谋动,随产业结构调整而升级,围绕区域人才需求而变化,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互相嵌入、互相支撑、互相促进,不但释放出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动能,而且锻造了一支高素质与技能型兼顾的技能大军。

如今,佛山市南海区2019年大城工匠命名活动即将举办,吸引企业、社会人才竞相报名,在全城礼遇工匠的背后,恰恰是技能大军不断壮大、赢得社会认同的结果。而从产业大军向技能大军的转变,正成为新时代下,产业创新大潮袭来,周边群雄竞起之时,实现再造高质量发展新南海的雄浑力量。

进与退:

产业升级激荡技能大军奋进浪潮

通过自主研发创新,慧谷科技打破欧美人造石英石智能生产线的核心技术垄断,成全球石材设备领航者;科日自主研发的超声雾化片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日均产量8万片……近几年,在南海,一批低调而务实的中小企业总传出“重磅利好”,向外界展示南海制造的实力与活力,分享其坚守与创新的故事。

“从前,南海是"世界工厂",这意味着这只是生产车间,我们现在要做的是从单纯的产品制造到产品的跨界创新。”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黄志豪如是阐释南海升级路径。

而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跨越转变,则贯穿在制造领域甚至整个城市的进退之间。从南海技能大军成长历程,可以见证和支撑南海发展路径之变。

这种转变首先从南海的“人才焦虑”开始。由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等机构围绕南海新兴产业技能人才需求,对全区2000多家企业开展问卷调查后得出结论,认为新兴产业技能人才有近万人的用工缺口。

培育和引进支撑制造业发展的技能大军,是南海人才政策的重点。2011年,南海成立实体运作的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确立“人才立区”战略。其中,“十万雄兵”工程,以高端人才与产业人才并重的思路,内提外引,牢牢把技能人才发展嵌入南海城市战略版图上。

2014年,《佛山市南海区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印发。对专业人才中介机构、猎头公司,对在服务企业人才引进方面作出较大贡献的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设立100万元竞争性分配培训资金,以项目申报评审的形式支持企业、商(协)会等开展企业人才培训。对通过培训新取得正高、副高职称(含高级技师)的,按人次分别给予企业培训补贴10000元、5000元等。2018年,重新修订的《暂行办法》实现“全面升级”,如进一步降低部分申请条件、扩大奖励补贴范围、提高奖励补贴金额等,来扩大技能人才政策的覆盖面、普惠性。

“错过一个机遇,就会落后一个时代!”黄志豪曾在多个场合强调抢抓发展机遇的重要性。而人才是南海抢抓时代机遇的第一资源,要留住人才,除了物质吸引,关键还在于为人才发展创造机会。

政策留人、项目留人、产业留人,对于南海来说,既要为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机会,又要为有着专项技能的制造业人才创造各种发展机会,这是根本方向。如从早期的技师工作站到现在的“大城工匠工作室”,无一不体现出南海政企联合,打造培养技能人才的平台体系,创造发展机会的努力。

佛山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生产部部长袁桂彬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作为今年大城工匠候选人,他分享了自己如何从一名一线铣工逐渐成长为大城工匠的故事,他认为自己成功的一个关键就是培养机会的获得以及专注精神。1997年初,袁桂彬作为唯一工人被外派接受数控机床操作技能培训。学成归来的他成为工厂数控加工第一人。2008年,佛山纺织机械厂改制为佛山纺织机械有限公司,袁桂彬成为生产部副部长,在把产品做到极致,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的同时,也把做“免检”产品的匠心精神,传递给身边每一个人。

围绕特色产业,拓展技能人才培育路径,是南海技能人才工作的另一大特点。如2014年以来,南海区在新开发技能工种行业标准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先后开发了玉器雕刻、日用玻璃、内衣、有色金属等富有南海产业特色的工种及其评价标准,培养了一批特色技能人才。

而最近出台的《佛山市南海区人才分类认定暂行办法》(南府〔2018〕3号),除了一如既往重视塔尖人才、重视新引进人才外,还把技能人才等基础性人才纳入人才认定范畴,单列了专业技能领域人才的分类认定标准,对取得各级各类荣誉的技能人才进行全面考量,给予了最贴心的认同。如获得全国技术能手者可认定为三类人才,给予其比肩国家“千人计划”和“珠江人才计划”的荣誉。

“十年磨一剑”,围绕人才立区战略,以政策优势、产业优势推动形成的人才集聚优势也越来越明显。有数据显示,南海全区技能人才队伍总量达22.3万人(含初级工10万人、中级工6.1万人、高级工4.3万人、技师1.5万人、高级技师0.4万人),占全市技能人才74.3万人的30%,总量居五区之首。其中高技能人才(高级工及以上)合计6.2万人,占全市高技能人才的32.5%。

守与创:

走出一条人才成长与产业发展共赢之路

高质量发展呼唤高技能人

才。

立足制造业对技术性人才的需求,近年来,南海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构建多层次、覆盖面广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供给体系,旨在打造培育技能人才的南海“摇篮”。据企业跟踪调查数据统计情况显示,近年来,南海区中职学校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满足度进一步提升。如2018年,中职毕业生留在佛山地区就业的占91.23%;到本地中小微企业等基层服务人数2738人(直接就业人数3193人),较上一年提高6.04%;对口就业率81.77%,较上一年提高3.99%。

匹配度的上升与南海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改革等创新实践密不可分。据《2018年佛山南海区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为顺应全区经济转型升级及高质量发展,聚焦输送高质量技能人才这一目标,全区中职院校从专业设置、师资队伍、教学实践等方面加大改革探索力度,一方面按照“企业所需、市场所缺”,顺应区域产业布局调整和人才需求结构变化,整合区内资源,优化和完善特色专业设置;另一方面打造多元化职业培训平台,强化技能人才培养载体支撑,积极推进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有效衔接。

“传统的校企合作以单向技术转移为特点,而当前则是从搭建新型的技术共享平台入手。”南海信息技术学校相关负责人认为,相比传统模式,新型校企合作形式将更有利于学校培养更多熟练掌握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学生,同时也将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技能人才支撑。目前,以南海信息技术学校为代表的中职院校,已经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推动高质量就业的最有效抓手。

据统计,2018年南海区职业教育集团数为8个,比2017年增加了3个,校外实训基地数为118个,引企入校的校内实训基地为11个,产学研合作企业总数达195家。

区长顾耀辉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去年年初,他到南海技师学院等中高职院校调研时指出,南海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要抓重点、克难点、促亮点,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为地方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推动形成“一片一品、一校一品”专业配置,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南海近年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如南海信息技术学校适应佛山地区智能制造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加强数控、模具、机电和工业机器人四个加工制造类专业的整合。

针对信息技术产业对移动微网站制作人才的需求。盐步职业技术学校组织骨干教师进入企业进行跟岗实习,开展实地调研,作为专业调整的依据,新开设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南海区卫生职业技术学校把握南海新兴支柱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需求,倾力打造医药卫生类专业等。

变与通:照亮技能大军进阶之路

目前,南海人才立区战略已实施多个年头,尝到人才集聚为产业和城市发展带来的“甜头”。但不可否认的是,相比一线大城市,在对技能人才尤其是高端技能人才的吸引力,南海并没有足够的优势,而中小企业众多,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中高端人才招聘乏力。

人才短板必须继续弥补,这是全区上下的共识。黄志豪在大沥镇沥北社区调研时强调,要传承好南海“六个轮子一起转”激发活力的传统,推动高质量发展。他指出,“40年前,农民洗脚上田,大胆尝试,只要做出产品就可以赚钱。40年后,市场已经从拼产品数量到拼质量的转变,高质量发展需要好环境,吸引高端产业、高端人才,我们要全方位激发活力,为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

在再造高质量发展新南海等发展背景下,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与经济社会、产业升级之间的支撑程度、嵌入程度必然更深,更紧密。

比如,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了企业“设备自动化”的步伐。企业需要一批具有一定知识水平,能操控的技术工人,这样的人才是南海培养的重点。全国人大代表、佛山市南海技师学院装备制造系副主任杨珍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出,新时代的职业教育发展关键在教师,要培养更多“工匠之师”,才能更好地引领中国制造发展。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职校教师队伍。

事实上,南海中职院校已经呈现出初中级技能人才往高技能人才发展的趋势。如南海信息技术学校联合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泰格威机器人有限公司在省内首创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应用学院,共同培养高职学段高技能人才。据统计,2017年,升入高等教育深造的人数为1620人(就业人数5005人),而在2018年,则增加了269人,达到1889人(就业人数5082人)。

南海加速“孵化”高技能人才的举措还包括“大城工匠工作室”扶持建设。此外,通过梳理南海高技能人才培育体系建设动向,一个新趋势显而易见,企业、行业协会正逐渐担当“主角”。通过结合南海的产业发展方向,贴近企业、行业的需求,出台实施激励政策,让企业、行业协会等市场主体在技能人才培育和认定方面发挥主动作用。

其中,鼓励企业和行业主导技能人才评价、打造“大城工匠工作室”之外,南海的“自选动作”中,最亮眼的莫过于高技能人才晋升加速计划。

依托南海技师学院内的省级公共实训基地,南海针对产业发展重点,开展了一系列的高技能人才培训。通过调整培训机构管理模式,与培训机构签订技能培训任务承诺书,南海引导其紧密贴合该区的产业发展,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开展人才培训。此外,打通部门间的“藩篱”,南海区人社局与区安监局携手,开展“百万产业工人技能培训提升行动计划”,以进一步扩大全区劳动力技能培训覆盖率。

按照以往,南海区的21家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仅能培训初级工与中级工,高技能人才培训由南海技师学院开展。区人社局透露,到2019年底,建立力争不少于10家培训机构在全区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同时,继续发挥南海技师学院作为省级公共实训基地的潜力,发挥专业老师的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承接社会上的技能培训需求。

文/珠江时报记者黄婷通讯员罗慧

新闻推荐

为患者打造绿色通道 区中医院成立胸痛中心

昨日,高明区中医院举办胸痛中心建设启动仪式。佛山日报讯见习记者陈嘉懿摄影报道:为建立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进...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评论(高质量发展呼唤“高技能大军”制造名城如何点燃人才发展引擎?)


 
频道推荐
  • 退休民警张毅刚: 退休前一刻还在“破小案”
  • 顺德机动车智能审核系统上线 车辆年检还要排长龙?10秒搞掂!
  • 广东省纪念第50个世界地球日活动将在佛山举行 珍爱美丽地球守护自然资源
  • 美食打探茶? 喝茶?春日里你该吃茶!
  • 企业加入“博物馆之城”建设 东鹏明善博物馆开放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