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佛山 今日禅城 今日高明 今日三水 今日南海 今日顺德
新岭南 > 广东 > 佛山 > 今日南海 > 正文

30位大城工匠折射南海城市气质南海大城工匠的丰富“简历”,既蕴含工匠精神内核,更展露出这座制造名城的底蕴与魄力

来源:珠江时报 2019-04-28 02:13   http://www.kcqsx.com/


▲南海大城工匠工作室联盟成立。?命名大会现场展出南海大城工匠的相关介绍。■命名大会吸引各行各业的代表参加。

核心提示

一份简历,为一个人画像;一张榜单,为一个群体画像;一群堪称楷模的能工巧匠,为整座城市画像。

4月26日,2019年南海大城工匠命名大会举行,第二批30位南海大城工匠亮相。在这批南海大城工匠中,有的人“南漂”十年,从默默无闻的维修工成长为企业技术研发的主力;有的人带领团队在行业的“竞技场”不断升级,实现蜕变,打响南海制造品牌;有的人选择在不惑之年投身新材料行业,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攻克一个个难关……

30名南海大城工匠的丰富“简历”,既蕴含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内核,更展露出南海这座制造名城的底蕴与气质。从这份30名大城工匠榜单中,我们能予以多维度的解码与透视,比如有17名大城工匠是“外地人”,足见这座城市开放包容的基因;平均每名大城工匠超14项专利“傍身”,展示出高质量制造与科创实力;当中有7名大城工匠是大专及以下学历,可窥见南海不拘一格选才、用才、敬才的人才观,深耕产业第一线的产业工人在此也能感受到“大专生、中专生也有春天”……

这座城市的工匠精神滋养着的,不仅是这30名大城工匠,还有工匠群体,更有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每一个人。这能为南海重振虎威、再造高质量发展新南海释放怎样的魔力,让我们一同拭目以待。

30名大城工匠有17人是“外地人”

从工匠户籍透视南海城市开放基因

开放包容精神传承了岭南文化的精髓,南海作为岭南文化高地,视野开阔、胸怀宽广、兼容并蓄,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一直是这座城市的内在基因。南海新鲜出炉的30名大城工匠中,南海籍13人、非南海户籍17人,超过一半的“外来人口”,充分展示了南海对历史精神的传承及城市的时代特质。

非南海户籍的17人中,有来自河南省西峡县的刘基洋,有来自江苏省如东县的郭建军,有来自湖北省团风县的林朗,甚至还有来自台湾台中市的陈泉宏……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但“漂”到南海,他们有共同的名字——“大城工匠”,他们被这座城市给予最高规格的礼遇。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许许多多企业家、科学家、工程师、工人,怀揣梦想来到南海投身实业、专心研发、努力奋斗,在为南海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实现了事业目标和人生梦想。”南海区区长顾耀辉说。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如今南海的非户籍人口早已超过户籍人口,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净流入大区”。

南海大城工匠、“牙科种植体”专利的全国前10大发明人之一张潇,就是一名“南漂”。来自佛山市安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他,原本在中科院做精密研究,在一次南海政策宣讲会上被“诱惑”到南海创业。“南海有非常好的政策环境,尤其是人才政策,我们拿到了佛山市、南海区的人才团队补贴,让我们在初创期有非常好的起步。”张潇也直言,这离不开南海雄厚的制造业基础,特别是口腔器材方面,他和团队有技术,南海有制造,所以产生了一拍即合的“化学效应”。

如果说政府释放的政策红利是大城工匠成长的“肥料”,那肥沃的“土壤”则是南海雄厚的制造业基础,这也是南海开放包容气质的基底。从100多年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源,到覆盖全世界超级工程,南海超10万家民营企业、125家细分行业龙头企业的发展足迹已经遍布世界各地,这为一批又一批能工巧匠的诞生提供了土壤。这也可以从这批大城工匠的地域分布得到佐证,比如来自狮山镇的有9位,几乎占据三分之一,这与狮山是南海工业第一大镇有关,“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是其产业方向,这些来自狮山的大城工匠多为高技术制造业类工匠。

还有个有趣的现象,13名南海籍大城工匠中,有7名来自传统优势制造业,如制鞋、内衣等,或是

百年传承的手工艺匠人,比如南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唢呐、香云纱。而非南海籍大城工匠,更多属于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新兴制造业类。这既从侧面说明了南海布局“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已取得初步成效,形成了一定的“虹吸效应”,也说明了新时代工匠精神已经成为推动南海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在新能源、新材料、新型生物医药产业、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等“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中不断涌现出新生力量。

当前,南海正在打造全球创客新都市,希望建设成为珠三角制造业与全球人才、资本、技术对接的大平台,集聚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球的青年在南海创新创业。顾耀辉说:“过去的南海,成就了许多人的梦想,未来的南海,将为更多有才华者、有能力者圆梦。”

平均每名大城工匠拥有超14项专利

从工匠专利透视南海高质量发展科技力

在这次南海大城工匠颁奖环节,有个细节十分有意思,那就是上台领奖的大城工匠们手捧的奖牌非常独特。这些奖牌不是金属材料,而是由3.5毫米厚的陶瓷板制作而成,这正是南海知名民营企业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广东蒙娜丽莎创意设计有限公司的专利产品。匠心制作的奖牌,暗含着“专利范”,让这次致敬匠心之举更有意义,也让“大城工匠”称号与科技创新这一热词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根据公开资料梳理大城工匠简历能发现,在今年的报名人数中,获得专利和专利获奖人数分别是上届的2倍和5倍,而这批新出炉的30名大城工匠,共拥有428项专利(含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国际专利),意味着平均每名大城工匠有超14项专利傍身;有5位大城工匠获得国家级奖项,4位获得省级奖项;有12位助推行业技术革新,有7位攻克行业技术壁垒,有6位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比如广东精铟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兼副总经理陆军,是这批大城工匠中名副其实的“专利王”,拥有中国发明专利授权33项、实用新型专利33项。他身上有深深的家国情怀,32年如一日坚持对标世界一流、推动技术创新,带领团队研发的海洋工程设备升降系统、紧锁系统,打破了这类产品的国外技术垄断。

新时代的大城工匠,是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第一线的杰出代表,他们身上有越来越鲜明的“科

技创新”标签。这样的评选倾向背后,也体现着新时代弘扬“工匠精神”背后的深意——尊重人才,推动创新,增强区域竞争力。

“南海经济以制造业为主、民营经济为主、中小企业为主,制造业的优势在产业配套、制造品质,瓶颈在科技创新,潜力在金融科技产业跨界融合。”在此前南海区区管干部学习贯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黄志豪点出了南海高质量发展的痛处,发出“强科技”的号召,“各镇街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创新发展对增强南海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性、紧迫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着力改变"制造强、科创弱"的局面。”

文明因制造进步而兴,民族因工匠辈出而盛,国家因创造发明而强。除了大规模、高规格举办大城工匠命名活动,当前南海也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历史机遇,以季华实验室落户为龙头,积极推进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南海片区建设,争取将其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创基地;以构建“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为抓手,加快一批重大平台建设,特别是加大对实验室的投入、大院大所的投入、人才的投入,切实解决科创短板。

“在科技创新项目方面,南海一定要舍得加大投入,将来一定会享受到丰厚的红利。”顾耀辉说。比如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

纳米仿生研究所落户南海,该研究院拟投资达到12亿元,但顾耀辉直言:“非常值!”因为该研究院力争5年内,带动80亿元至100亿元的工业产值。

而回看2017年南海大城工匠命名大会,其丰厚红利已经显现,有关数据统计显示,已有超过80%大城工匠反映在科研能力及技术水平方面有明显提升。

从大城工匠学历透视南海人才观

不唯学历不拘一格选才用才敬才

在这次命名的30名大城工匠中,有7名是大专及以下学历,学历分布显示,南海举匠不拘一格,不唯学历。同时,与大城工匠学历统计相呼应,30名工匠中既有高级管理人员,也有中级、基层一线员工;有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也有无职称。这说明,成为大城工匠不一定要有高学历高职称,只要具备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工匠精神,就能被南海这座城市所识、所爱、所育、所用。

不一样的人才观,孕育着超常规的谋划布局。南海作为全省人

才工作先发地区,在吸引和培育人才上一直走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前列。2018年初,南海对外发布7份人才新政,每年区财政资金投入不少于7亿元,对标省内县区级最高标准,重构人才政策体系。同年9月,南海区启动优秀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活动,投入20万元奖励30名高技能人才……

系列人才政策大力推行的背后,是南海提升未来竞争力的探索。作为制造业大区的南海,技能人才是支撑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一直以来,南海不缺引进技能人才的意识,更不缺培育技能人才的土壤。

十年前,南海大城工匠、广东创新发铜业有限公司技术工程师林朗以高中生的身份进入企业,一步步向技术研发岗位靠拢,最后成长为老板眼中的“企业技术研发主力”。在成长的路上,他最想感谢的人,就是公司总经理关炽尧。“他给予我很多支持和帮助,如果没有老板的支持,我不可能坚持到今天,获得这么高的荣誉。我的老板对我要求很高,没有他的精益求精要求,也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就。”林朗说。为了继续提升个人专业水平,目前林朗进入大学攻读对工艺改良大有帮助的计算机专业。

林朗的成长故事证明了南海企业不拘一格、唯才是举的用人观。在这里,工匠精神与企业家精神总能相互激荡、相互成就,让技能人才队伍茁长成长,如奔流之

水,源源不断。截至2018年底,南海区技能人才总量达23.3万人,约占全市技能人才的30%,居全市五区之首;其中,高技能人才6.5万人,占全市高技能人才的33%。

再造高质量发展新南海,也点燃了技能人才“再造之火”。在这次南海大城工匠命名活动中,区人社局出台了《佛山市南海区技能人才三年提升工程(2019~2021年)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份新出台的技能人才扶持方案被赋予更重大的责任——为再造高质量发展新南海打造产业大军规划清晰路径。

《方案》提出明确目标:到2021年,全区技能人才总量达26.5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8万人,占总量的比例达30%以上。也就是说,技能人才要新增3.2万人,高技能人才要新增1.5万人,意味着每年新增技能人才1万多人、高技能人才5000人。南海区人社局局长黄丽意表示,计划用三年时间,对全区技能人才工作进一步加码加力,加速培养一支数量充足、技艺精湛、结构合理的技能人才队伍。

“我非常佩服南海区的魄力,敢于提出高技能人才比例30%以上的目标。目前整个国家高技能人才比例不超过7%,发达国家的比例为40%,南海一定有它的底气所在。”全国“改革先锋”、践行“工匠精神”的优秀代表许振超认为,南海完全有条件打造“工匠之都”。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冯上斌文/珠江时报记者李华黄婷图/珠江时报记者方智恒

新闻推荐

南海: 举办知识产权保护与公正论坛

佛山日报讯记者崔艺文通讯员黎翠颜报道:昨日,南海“知识产权保护与公证”论坛在粤港澳科技展示交流中心举行,与会人员围...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评论(30位大城工匠折射南海城市气质南海大城工匠的丰富“简历”,既蕴含工匠精神内核,更展露出这座制造名城的底蕴与魄力)


 
频道推荐
  • 退休民警张毅刚: 退休前一刻还在“破小案”
  • 顺德机动车智能审核系统上线 车辆年检还要排长龙?10秒搞掂!
  • 广东省纪念第50个世界地球日活动将在佛山举行 珍爱美丽地球守护自然资源
  • 美食打探茶? 喝茶?春日里你该吃茶!
  • 企业加入“博物馆之城”建设 东鹏明善博物馆开放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