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产士们在指导产妇与婴儿进行皮肤接触。/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供图
“助产士”对市民来说是个稍显陌生的名词,但对孕产妇而言,他们却是最亲切的“守护神”——作为专业的产科服务人员,他们能熟练地提供多达87%的分娩相关服务,每年经其“助攻”来到世界上的新生儿不计其数。
在南海区,这样的“产妇守护神”共有234名。在全面二孩政策带来的生育高峰下,他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收获了别样的成就感。
提升专业技能应对新挑战
5月6日下午,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产房的助产士们忙得不可开交。指导产妇用力,处理脐带、胎盘,为新生儿擦拭、量体重、按脚印;为产后产妇检查伤口、缝合伤口、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助产士们日复一日守护在生命启航的第一站。
自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南海区每年的分娩量均超过4万,助产士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随之增加。其中,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每年分娩量在5000左右,2018年为该区分娩量第二高的医院。
在工作量骤增的同时,一些年轻助产士也加入了生二孩的大潮。“我们医院有23位助产士,其中有8位就是二孩妈妈。”区六院产房护士长汤桂华说,由于人手不足,很多助产士都是坚持工作到生产前,“在产妇多的时候,休假待班的同事被叫回来顶班是常有的事”。
不仅如此,随着全面二孩政策实施,高龄产妇的数量不断增加,高危妊娠发生率随之上升。“近几年40岁以上的产妇很常见,我们接生过年纪最大的产妇是48岁。”汤桂华说。
面对分娩量激增和接生难度的加大,南海区此前在区妇幼保健院成立了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和重症新生儿救治中心,计划启动“为新生命+分”公益项目,通过升级各医院产科专家库,建立网上孕妇学校等措施,为新生命的诞生保驾护航。同时,该区还引导各医院开展常态化技能培训和抢救演练,提升助产士自身专业技能。
而这些努力最终化作了孕妇的“安全屏障”。区六院的助产士们回忆,2016年的一天,一名产妇生产后咳嗽了两声并且出现呼吸困难,这个小细节引起了助产士的注意。凭着多年经验,他们判断产妇有发生羊水栓塞的潜在风险,马上将情况告知医生,从凌晨两三点抢救到天亮,终于让产妇得救。
使命感成就感驱使他们坚守
在阖家团圆的节假日,在寒冷冬夜的暖被窝中,一通电话被召回医院对于助产士们来说已是司空见惯。他们没有固定假期,工作起来昼夜颠倒,偶尔还会遇到家属的误解。
“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在过程中感受迎接新生命的快乐,在工作中找到自身的价值所在。”汤桂华说。她从业逾20年,接生婴儿已超过一万名。
助产士陈彩兰和陈兰芳都是二孩妈妈,她们分别从业19年和15年,从怀孕到生产前,她们都坚持在岗位上。“直到生产那天我还在产房里工作,穿羊水了就让同事帮忙接生。”陈兰芳说,“每次接生,听到婴儿啼哭的那一刻是最有成就感的,那一刻仿佛所有劳累都会消失。”
在陈彩兰的手机里,有很多备注“产妇”字样的朋友,都是她曾接生过的产妇。4月12日,一位许小姐给她发来信息,写着“兰姐,感谢你这么尽心尽力帮我接生,不然我不会生得这么顺利”。陈彩兰说:“感到很开心,我经常会被这种信任所感动,这也是支撑我从业19年的动力。”
“我们愿意做一辈子的"接生婆"。”在采访过程中,助产士们告诉记者,工作让他们充满了使命感和成就感,会继续坚守在这个岗位上,迎接新生命的诞生。
(文/佛山日报见习记者黎俏婷通讯员卢玮青)
新闻推荐
珠江时报讯(记者/黄婷通讯员/文卉)近日,由中央文明办主办、中国文明网承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2019年5月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