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安吉县鲁家村:“公司+村+家庭农场”模式
鲁家村是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全国首个家庭农场集聚区。令人想不到的是,几年前它还是一条一穷二白的山村,由于成功实行了“公司+村+家庭农场”模式,让农田变农场、小村变景区、村民变股民。
发展之初,鲁家村出资300万元聘请高端专业团队,按照4A级景区标准对全村进行规划设计。先期设置的18个家庭农场,根据区域功能划分,量身定制各自的面积、风格、位置、功能等。其中核心农场位于中心村,其余17家农场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四周。所有农场全部采用差异化发展,绝不重复。
鲁家村注重生态圈的建设,18家农场周围,分布着村民自主经营的农家乐、民宿、农副产品商店,为农场提供配套服务。此外,村里还修建了游客服务中心、风情街、10公里绿道和4.5公里村庄铁轨等设施,将分散的农场串点成线,为游客出行提供方便和多样化的选择。在营销推广层面,村里成立了旅游公司进行统一宣传。在人才培养层面,成立了乡土职业培训公司。
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古镇+小吃”模式
十年前,地处陕西关中平原腹地礼泉县的袁家村,乡村旅游发展几乎为零。因为这里缺山少水,自然和人文条件均不突出。但仅仅过了十年,袁家村成为陕西省乃至全国最受欢迎的乡村旅游胜地,以“古镇+小吃”模式发展至今,被誉为“关中第一村”。
所谓古镇,就是袁家村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禀赋,青灰色的砖、青灰色的瓦,传统式样的窗棂,墙上有黄玉米,屋檐下有红辣椒,生动再现了关中的市井风情,因此袁家村也被喻为陕西版的“清明上河图”。
依托古镇风情步行街,袁家村将关中民间作坊的传统制作工艺,活灵活现地展现给游客。在此生产的油泼辣子、油、醪糟、面粉、醋、豆腐,目前都是袁家村的主打产品,并深受游客和消费者好评。
如今,袁家村将看古镇、吃美食的旅游链条再次延长,大力发展旅游文化、健康养生、艺术创意、绿色农业等新兴产业。在明清古村落旧址上恢复重建的关中印象体验地,再现了古代民居、传统手工作坊和民间演艺小吃等关中民俗的历史原貌。
安徽省宁国市西村:自然搭台文化唱戏
西村利用自身自然资源条件,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并将旅游产业、文化艺术导入其中,大力挖掘历史文化并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全力打造文化旅游精品。
西村将摄影产业和生态旅游相结合,投入550多万元,完成皖南花鼓戏广场与剧场、村庄改造、农耕文化主题乐园、湿地公园、“十里桃花”景观带、沿线道路绿化景观等提升工程20余项,建成以记录乡村、传承非遗、唤醒乡愁为龙头的摄影特色旅游体系,并衍生出休闲式度假酒店和以陶瓷、农耕、摄影等为主题的民宿产品。
西村引入创意团队,打造户外装置2000米艺术长廊、田间农耕雕塑、主体标识、田野舞台等景观节点10个,借此开展乡村摄影展、民俗非遗展、乡村音乐会、户外大型装置艺术展、皖南花鼓戏展演、农业嘉年华等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借此传播影响力。
在民俗文化上,西村持续挖掘皖南花鼓戏文化内涵,组建西村皖南花鼓戏剧院,建立皖南花鼓戏博物馆,编制《六尺巷》《喜看西村新变化》等剧目,成立狮子队、铜管乐队等民间团体5个,全村文艺队伍扩容至230多人,为游客提供文化演出服务。(佛山日报记者路帅整理)
新闻推荐
石门中学举行2019届学生成人礼。/佛山日报记者王澍摄相比以往注重学校校园面积、教学设施等硬件建设,卓越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