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
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
闲着中庭栀子花。
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
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
节到小满,敲响了丰收的前奏。“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五月中旬的阳光白亮亮的,荷塘被半卷的荷叶悄悄铺满,还未饱满的小荷,在光的涟漪中,将清香荡漾开去,正是小满的味道。
沿西樵镇环山大道从西樵山南门上山,约10分钟车程就可到达西樵山观景平台,这里是一览万亩桑基鱼塘的最佳观赏点。
蚕眠桑叶稀,鱼跃池水满。晨曦下,暮霭中,西樵山下连片蔓延的桑基鱼塘,像大地打翻了调色盘,铺泻开来,美不胜收。
基上桑林绿塘里鱼儿肥
千顷鱼塘万亩田,西樵山下至今还保存着珠三角地区最好的“桑基鱼塘”片区。
从山上远眺,万亩桑基鱼塘水网交织,阡陌纵横。塘基上成排的浓密桑树像线条间隔鱼塘,或墨绿、或浅绿、或黄绿、或浅黄……色彩不一的水面倒映着云卷云舒,组成了一幅五彩斑斓的水彩画。粉刷着各色屋顶的村落被包围在其中,掩映成趣,一派闲适的乡间田园气息扑面而来。
这样的景致在全国甚至世界上都少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给予这样评价:世间少有美景,良性循环典范。”
小满时节,西樵山下的渔耕粤韵文化旅游园里,桑树上还剩下点点风干的果实,才觉桑葚采摘时节已过。每一个塘边都树立着标识牌,告知人们这里养殖的鱼类品种。这里是桑基鱼塘的展示区。
园区工作人员崔伯正在整理塘泥,准备沤肥种桑。基上桑林绿,塘里鱼儿肥,这是不少老佛山仍留在心头的美景,崔伯也不例外。“以前鱼塘一片一片望不到尽头,现在虽然少了,但韵味还在。”崔伯是文化旅游园附近的村民,他与老伴至今还“耕塘养鱼”,像过去一样辛勤劳作着。
“以前田间、塘边、村里到处都有桑树,不只是鱼塘边才有,塘基也比现在要宽。”塘基种桑,桑叶养蚕,蚕沙喂鱼,塘泥肥桑,这对崔伯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从祖辈传承下来的循环往复的农作方式,是崔伯对桑基鱼塘生态系统最朴素的认知,深深地印在记忆里。
桑基鱼塘曾是珠三角地区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农业生产模式。珠三角渔谚云:“桑茂、蚕壮、鱼肥大,塘肥、基好、蚕茧多”,充分说明桑基鱼塘循环生产过程中各环节之间的联系,不仅促进了种桑、养蚕和渔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广东缫丝加工业的崛起。
至今,佛山渔业产业依然发达,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加工、流通、休闲等功能的企业。佛山成为全省最大的供港鱼和北运淡水鱼供应基地,还拥有“中国鳗鱼之乡”“中国淡水鱼苗之乡”等美誉。
结茧作蚕丝正是农忙时
《清嘉录》记载:“小满乍来,蚕妇煮茧,治车缫丝,昼夜操作。”传说小满为蚕神的生日,也是蚕儿开始吐丝结茧的时刻,养蚕人家要准备开始忙着摇动丝车缫丝了。
在40年前,小满的到来,也是冯结妹一年中最忙碌日子的开始。
家住西樵樟坑村的她“五更起,半夜眠”,每天一大早,女人们就要去采摘桑叶。当蚕虫还是芝麻大小时,用桑刀把桑叶切成烟丝大小来喂蚕,每天要喂六七次,甚至延续到深夜。
在冯结妹的记忆里,养蚕虽然辛苦,但村里处处洋溢着欢乐,“当时每个乡镇都有蚕种场,负责制作蚕种,然后分到各个生产队,再由生产队派工,大家按照产出赚取工分。”
最辛苦的是结茧抽丝,在那时却也是她们梦寐以求的工作。“要从70~80°C的热水中剥茧、抽丝。”在冯结妹回忆中,自然流露出那一代养蚕人的自豪。
要想获得好的蚕丝,首先就要养好蚕。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桑蚕生产仍是佛山主要农业生产方式,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养蚕。养蚕季节多在春季和夏季,因为要和桑树的生长周期大致相同,以保证桑叶供应充足。蚕吃了好的桑叶才能长得白胖,结出的蚕茧才会靓。
冯结妹记得,“临近结茧,还要把蚕茧放上竹筛,下面架上火盆烘几个小时,才能达到收购的质量标准。”经过几个星期的喂养,蚕宝宝就可吐丝结茧,村民们便把成筐的蚕茧装上渔船运往缫丝厂加工。
“一船生丝一船银”,桑蚕生产在近代便使生活在珠三角的农民先富了起来,佛山地区因此被誉为“南国丝都”。南海西樵人陈启沅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创办了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这也是佛山桑蚕养殖和农耕时代的辉煌时刻。
如今,冯结妹脑海中家家户户门前堆满养蚕竹筛的场景已经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佛山人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禀赋,发扬改革精神,创造出的更先进生产方式。
而留下来的,是时代进步的脚印。今天走进顺德大良的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在生态桑基鱼塘景观和占地二十亩的桑园里,人们依然可以窥见当年桑基鱼塘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体验养蚕织布的农家生活。
田园经雨水犹忆桑围固
一春多雨慧当悭,玉历检来知小满。雨水渐多,江河、鱼塘开始涨水,民谚说:“小满小满,江满河满。”
佛山地区顺水而生,每当洪水来临,农民辛苦种下的庄稼经常被冲毁。千百年来,在江与河之间繁衍生息,佛山人民在与水打交道的过程中同样形成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与桑基鱼塘一样“大名鼎鼎”的桑园围,便是古时佛山人因地制宜务实创新的又一范例。它拱卫着南海、顺德“粮命之区”,至今还是守护西樵、九江、龙江三镇的“钢铁长城”。桑园围全长68公里,围内因有不少桑树园而得名。上世纪70年代,樵北大围与桑园围整合成樵桑联围,区域整体防洪标准大大提高,但古桑园围作为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基围水利工程体系至今还基本保留。
桑园围不仅守护着万亩桑基鱼塘,还是保障农民劳作必不可少的水利工程。“沿着沙头涌,通过人字水闸,经由北江,再到西樵割草以作鱼料”,这是九江沙头莘深村63岁的何群娣儿时的生活情景。“小时候放学或者周末,就要和村里的小伙伴一起撑着草艇去割草。”
小满至端午期间,龙舟水渐涨。桑园围内水道纵横,水闸桥梁分布其间,桑基、果基、蔗基和鱼塘等星罗棋布。“遇到水大的时候,各河道连接北江的水闸就要关上,以免江水灌进来造成水浸,淹没农田。”何群娣说,到了水少的时候,水闸打开,刚好补充内河涌的水,这样鱼塘才有活水支援。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如今现代化的堤围历久弥坚,桑园围和桑基鱼塘的文化印记,如流水般静静地流淌在这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
尽管桑基鱼塘生态农业模式走向式微,但它曾经养活一方百姓,致富一片地区,给佛山留下一份永恒的美好记忆和珍贵的文化遗产。
小满
物至于此小得盈满
小满小满,谷粒渐满。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时间在每年5月21日前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上说,“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此时,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在南方,“满”还指雨水的充沛程度。
从小满到下一个节气芒种期间,是最适合农作物生长的时期,也是很多动物的生长繁育期,蚕农们辛苦养大的蚕宝宝开始吐丝结茧了。如果你留意,还会发现,每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必定在小满节气当中。
小满,本身还蕴含着中华文化的智慧和哲理。“谦受益,满招损”“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均是这一哲理的体现。
孟子说,充实之谓美。满,并不是绝对充实。草色遥看近却无,但春天的意境已满满地存在了。只要认真过活,就连缺憾也会变得美丽;也正是由于种种缺憾,才使人生真正显出一种“圆满”来。
小满时节,气温明显增高,雨水也逐渐增多。在这种高温高湿、湿热交加的环境中,人体常会感觉湿热难耐。所以,小满时节要注意防“湿”,饮食宜清淡,可多食用消热祛湿的食物,如绿豆粥、荷叶粥、赤豆粥等,以便将体内湿热之气排出。同时,要尽量避免身体处于潮湿环境中,才能不受湿邪的侵袭,保证身体健康。
策划/佛山日报记者范银燕统筹/佛山日报记者周勤辉采写/佛山日报记者卢辉灿绘图/王淼冰
新闻推荐
2019(第五届)环佛山绿色骑行首次采用大数据管理 23日起发放电子号牌
扫一扫,领取电子号牌。佛山日报讯记者招钰英报道:5月23日8时,“碧撑佛山快乐骑行”2019(第五届)环佛山绿色骑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