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分“公”“母”吗?
梨有“公”“母”之分吗?黄瓜可以和甜瓜杂交培育出“甜黄瓜”吗?小麦有彩色的吗?……5月19日迎来了全国科技活动周,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业创新与生活质量”科普活动,多种科研成果亮相。
南农大园艺学院吴俊教授指出,“公梨”“母梨”只是俗称,并不是真正的性别之分,它主要是依据果实萼片脱落与宿存的不同来划分的。
如何区分“公梨”和“母梨”?口感和营养有什么区别吗?吴俊教授说,母梨底部光滑没有萼,底部凹坑深,公梨果底的花萼不脱落,底部凸,形状不规则。“母梨的体型普遍偏大,外表圆润光洁,果核小,水分多更甜。公梨体型普遍偏小,外表粗糙,果核大,果肉粗糙水分少,不甜。”
小龙虾有毒素吗?
夏天来了,霸屏朋友圈的“网红”美食,当属小龙虾。然而,关于食用小龙虾对健康的影响却有很多传言。小龙虾怎么吃最安全?选购小龙虾有哪些窍门?
有传言说小龙虾生活在污水里,体内聚集了很多重金属,小龙虾还能吃吗?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博士介绍,小龙虾实名为“克氏原螯虾”,是一种淡水虾,其生存能力非常强,能够在污染严重的地方存活下来。此外,小龙虾还是杂食动物,水底的水草、藻类、有机碎屑等都可以成为它的食物,这也成为传闻中小龙虾携带毒素的原因。
事实上,各地野生小龙虾根本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餐馆中的小龙虾基本上都是养殖的。在养殖条件下,小龙虾密度比较大,如果水很脏,它们的活力就会显著下降,天一热就会大批死亡,所以养殖户会非常注意水质。此外,小龙虾摄入的重金属大部分会被转移到外壳,随着不断生长和脱壳,这些重金属毒素被移出体外,所以即便水里有重金属,小龙虾肉里的重金属也未必会超标。
食用小龙虾时该注意哪些事项?小龙虾的确可能携带寄生虫,但这不是它的专利,其他水生生物同样可能携带寄生虫,如蛙、螺、贝、鱼等。
预防寄生虫病的关键是烧熟煮透,尤其不要吃生的或半生不熟的小龙虾。比较保险的做法是在清洗时用刷子将虾体上的污垢刷洗干净,再在沸水中烧煮10分钟以上。需要注意的是,野生小龙虾由于生长环境不可控,不建议食用。此外,建议大家食用小龙虾一次不要超过1斤,按照一般的规格大小,大约相当于15只至20只。
选购小龙虾有哪些窍门?首先可以看虾腮,虾的外表可以通过刷洗变得很干净,但腮没法洗,所以虾腮脏的就不是很干净的小龙虾。其次可以看虾头,养殖环境差的小龙虾,虾头的腥味特别明显,好环境养出来的虾,虾头腥味较淡。最后可以看做法,在餐馆吃虾,麻辣、香辣口味的小龙虾常常会有死虾出没,而清蒸、冰镇的小龙虾才最考验品质。
此外,在选购小龙虾时要挑选虾壳颜色较浅的。因为小龙虾随着生长会不断脱壳,越是长得好,脱壳越频繁,这样的虾壳比较薄,剥起来也容易些。
果汁真的健康吗?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一项新研究发现,经常饮用果汁可能会缩短寿命。
最新研究作者、埃默里大学医学院副教授简·威尔斯说:“饮用更多含糖饮料,包括果汁、苏打水和其他含糖饮料的老年人可能会更早死亡。因此,在我们减少苏打水和其他含糖饮料消费时,也应该减少果汁的摄入量。”
研究人员密切跟踪了13440人(平均年龄为64岁)的情况,以研究死亡率与含糖饮料消耗量之间有何联系,结果得出了上述结论。
在6年时间里,研究对象中有1168人死亡。不出所料,其中饮用含糖量最高饮料(包括100%果汁)的人在研究期间死亡的几率要高于那些饮用最少的人。
据英国《泰晤士报》18日报道,在把肥胖等因素考虑在内之后,摄入量最多的人每天多喝12盎司加糖饮料,死亡风险就上升11%;每天多喝12盎司果汁,风险则增加24%。研究人员说:“这些结果表明,包括果汁在内的含糖饮料消耗量高与死亡率上升有关联。100%果汁和含糖饮料的营养成分大同小异。”
有研究人员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周刊上撰文指出,那些糖是人为添加到碳酸饮料中的还是天然果汁中含有的并不重要,它在人体内产生的效果都一样。
他们表示:“虽然100%果汁含有大多数加糖饮料所没有的一些维生素和植物营养素,但两者的主要成份都是糖和水。它们提供给人体的糖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新陈代谢时的生化反应也是一样的。”
(佛山日报记者吴昱萱整理)
新闻推荐
佛山日报讯记者岑雪莹报道:记者昨日从市路桥公司获悉,根据佛山一环高速化改造施工计划,一环佛陈路辅道往文登路匝道(东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