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百花颁奖典礼现场。
未来城市
文脉动能
在过去5月的荧屏,《奔跑吧》连续两周推出佛山特辑、由省公安厅指导在佛山取景拍摄的《破冰行动》霸屏、讲述顺德鳗鱼养殖的3集美食类纪录片《鳗鱼的故事》登陆央视、电影《老师·好》也把佛山老街带上大屏幕……这个过去四十年都以制造业闻名的城市,近来正密集通过文化发声,在大小屏幕中输出城市形象。
影视行业的勃兴只是这个城市的一面,从打造博物馆之城,到成为2019年世界男篮世界杯举办地;从全国级别的电竞赛事落地,到大量演出密集排期,佛山文化消费市场的形式和数量,都迎来了一次爆发。
在建设“人文湾区”的基调下,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文化发展要素加速流动,佛山既需要借力填补“短板”,也需要持续释放文脉潜力。用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陈新文的话来说,就是必须树立起与“经济佛山”相匹配的“文化佛山”新形象。
文创+演出
新兴文化消费市场加速形成
不久前结束的深圳文博会上,叶晓敏带着公司开发的国潮IP“狮王阿醒”亮相佛山展馆,这只有着明显佛山特色的“神兽”瞬间备受追捧。
去年,有着20多年动画制作经验的佛山人叶晓敏在南海成立了文化公司,以佛山传统的黎家狮为原型,并针对年轻人的审美对狮头进行了重新设计,力求创造一个扎根本土传播国际的IP。“公司的管理团队在佛山,创作和营销团队在深圳,可以说两个地方在文化产业上各有优势。”借助于佛山和深圳两边团队的配合,短短一年多的时间,“狮王阿醒”的IP授权文创产品已超过50个,包括服装、饰品、家居用品、文具等。
更多的文创设计在博物馆中诞生。佛山从2017年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截至今年4月,全市已有及在建博物馆(含纪念馆、名人故居)128家、美术馆(艺术馆)81家,合共209家。事实上,博物馆不仅是文物精品展示馆,还逐步发展为培育创意产业、旅游产业的重要载体,有些甚至成为本地制造业产品展销、创新设计的主要平台,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佛山博物馆的文创探索也在展开,在佛山祖庙博物馆就有“佛山有礼”文创手信店,目前已经开发了北帝、功夫、岭南建筑、粤剧等系列的文创产品。
如果把时间线再推到3年前,从大剧院建设到国际体育文化演艺中心的投入使用,从佛山申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到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从南方影视中心落户到1000多家影视企业崛起,从第27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到2019男篮世界杯,每一个事件节点,都阐释着佛山以布局大文化格局推动城市品质提升的决心和“野心”。
更多的新兴文化消费热点正通过大湾区的效应向佛山集聚。近几个月,佛山多场演唱会扎堆举行或售票,许冠杰、谭咏麟、杨千嬅、黎明、林峰、林俊杰、林子祥等港台歌手陆续在世纪莲体育中心、佛山国际体育文化演艺中心上演,当中不少演出场次爆满或是一票难求。
与此同时,佛山大剧院引进优秀剧目也在“抢滩”佛山市场。百老汇原版音乐剧《绿野仙踪》、“荷花奖”舞剧奖作品《醒·狮》、法国经典音乐剧《玫瑰人生》、西班牙弗拉明戈歌舞团舞蹈晚会等接连上演,掀开了佛山高雅艺术演出市场的大门。
值得一提的是,佛山大剧院与广州大剧院由同一家公司进行运营,早在开业时,佛山大剧院负责人就表示,作为兄弟院线,广佛两地剧院将形成良好互动,资源共享。事实上,去年10月才开业的佛山大剧院,截至2018年底已经吸引超20000名观众前来观演,平均上座率在75%以上,每周至少有1个演出剧目,2场演出。
近年来,随着消费群体的年轻化及多元审美水平的提升,文创产品和商业演出的消费正逐渐成为年轻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市场为导向,加速迈进现代都市生活的佛山,正通过主流文化要素在湾区城市中的流动,自发地
形成新的湾区文化消费市场,成为提升城市生活品质的重要一环。
影视+电竞
新兴文化产业加快集聚
电影《八佰》即将在今年7月上映,这部被视作今年最有魄力冲击票房总冠军的作品,也有着佛山的文化影子。除了华谊兄弟之外,出品方还包括一家佛山影视企业———七印象,而联合出品方则包括腾讯影业、北京光线、阿里巴巴等一线企业。
这机遇同样来自3年前,2016年南方影视中心落户佛山,开启了佛山的影视产业新引擎。仅仅是去年,就有近150个剧组来佛山取景拍摄。而截至2018年底,全市影视相关企业达1037家。其中,影视制作企业从2016年的65家增至近500家,增长超600%。
影视产业的“爆燃”效应,让第27届金鸡百花电影节选择了在佛山举行。去年11月,佛山可谓星光熠熠,并频频登上网络热搜。不到半年后,这样的现象级热点事件再次在佛山引爆,这次是因为佛山承办了2019英雄联盟职业联赛春季赛总决赛。
这场赛事也揭开了佛山积极布局电竞产业的“面纱”。2018年底,全省规模最大电竞产业园———粤港澳大湾区电竞文创产业中心落户南海三山,未来将整合多方资源共同打造的大湾区电竞产业集聚区,有望成为引领大湾区电竞赛事、电竞文化、电竞教育、电竞人才等电竞文创产业融合的创新高地。而作为新兴产业,电竞产业不仅能带动信息技术、大数据、游戏制作、教育培训等产业创新协同发展,也能撬动文化旅游、动漫、二次元等娱乐文化消费的崛起。
无论是影视产业还是电竞产业,都折射出佛山当前新兴文化产业的集聚效应。同时,佛山也把目光瞄准了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尤其是港澳地区。其中,今年3月在佛山举行的2019广东电影年会上,粤港澳三方行业协会代表签订粤港澳电影行业合作框架协议,明确表示将切实考虑实现行业真正的优势互补,成为中国电影的“南天一柱”。更重磅的消息是,为了推动粤港澳电影产业的深度合作交流和融合发展,佛山正在深化“影视合作试验区”的构想,拟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影视交流交易平台、文化创意平台、影视孵化平台、人才培训平台、投融资平台、产业服务平台”等8大平台。
新文化格局
塑造佛山城市品位和气质
2017年,佛山发布“文化佛山”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到2019年,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以上。截至去年,这一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但如何树立起与“经济佛山”相匹配的“文化佛山”新形象,仍是佛山文广旅体系统正在极力推进的头等大事。佛山市文广旅体局局长陈新文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接下来,佛山将通过以设计产业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影视产业发展、数字产业发展、强化大湾区内非遗产业化发展合作来推动佛山文化产业的发展。
随着多元新兴文化要素的汇聚和碰撞,给佛山提升现代城市气质更多的机遇和想象空间,通过“更具品质文化导向型城市”的建设,文化在佛山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带动和支撑作用日益明显,正全面提升着佛山的城市形态和功能品质。
而无可避免的是,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市场的迅猛发展,也为城市公共配套提出了新的要求。以近期排期密集的演出为例,佛山新城在不到2公里范围内就坐落了世纪莲体育中心和国际体育文化演艺中心两大文化场馆,由于两个场馆的地下车库都未能对外开放,每当举行演唱会,观众车辆只能停放在场馆周边道路,造成佛山新城及周边区域的多条道路严重拥堵;而在影视产业方面,佛山曾列出了60个最佳影视取景点,但当中部分取景点的配套却无法满足剧组拍摄器材需求,甚至在拍摄《奔跑吧》等大型综艺的时候,祖庙、南风古灶等热门旅游景点需要闭门谢客完成拍摄任务。这些,无疑都是佛山文化市场塑造进程中,亟待平衡和解决的问题。
动能点:
佛山将通过以设计产业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影视产业发展、数字产业发展、强化大湾区内非遗产业化发展合作来推动佛山文化产业的发展。
新闻推荐
如何重塑 “中国童装看佛山”的辉煌?借助信息化工具寻求新零售突破,依靠新总部创造千亿级产业集群,期盼再造佛山“童装王国”
■升级改造后的格沙童服城。“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眼下正是线上线下童装促销的黄金期。而在几天前,禅城区经济和科技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