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脑”首期已于6月底初步建成,数字南海展厅、数据中心机房和政务云平台正式投入运营。
文/佛山日报记者崔艺文
通讯员钟婷婷、钟浩欣
作为全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先行者,近年来,南海积极拥抱新技术,“数字政府”建设动作频频、捷报频传。
南海区信息化早在上世纪90年代便走在全国前列。2014年,南海成立全国首个区县级数据统筹局;2018年6月在全市率先推出《佛山市南海区“数字政府”建设实施方案》,3个月后成立国有独资的大数据投资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数投公司”),统筹建设运维全区电子政务项目和数据资产。
今年6月,南海成为广东省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数字政府”建设从“数据统筹”向“数据赋能”进阶。目前,南海政务数据资源目录平台拥有超过19亿条的“家底”,“城市大脑”首期也于6月底初步建成,数字南海展厅、数据中心机房和政务云平台正式投入运营。
昨日,南海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暨“数字政府”建设工作推进会举行,就全面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作出部署,瞄准城市治理现代化方向,开启政务数据推广应用新探索。
“城市大脑”助力城市治理现代化
“每天都要接待好几批调研团队。”南海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数据资源中心主任赵韶锋介绍,位于中控大厦二楼的南海“城市大脑”一期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中控室里一块30平方米的大屏幕汇集着南海超19亿条数据。有些可以实时更新,交通、环境、商事登记等情况点击进入则一目了然,恰如《银河帝国》中盖娅星球的中枢。他笑称,这个“超级大脑”目前已经成了各政府单位组团前来学习调研的网红打卡地。
“城市大脑”是南海区“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支撑平台,现已建成人口库、法人库、地图库三大基础库,区资源目录平台共有3317张数据表超19亿条数据记录,建有宏观经济、人居环境、政务服务、社会治理和广东金融高新区五大板块,产业载体、产业人口、产业创新、产业政策、企业迁移、企业画像等12个子专题,并新建400平方米的数据中心机房,可容纳80个IT机柜的政务云平台。
得益于大数据的支撑,今年5月,南海区在香港、澳门分别铺设第一台“市民之窗”自助终端和智能柜台并投入使用,可办理商事登记等18大项140多小项服务事项,在全国首次实现香港与内地政务服务自助终端跨境通办。除此之外,这些数据也帮助政府直观了解南海城市治理状态,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等新的信息分析手段为决策提供支撑。
“信息化建设南海做得早、做得好,为中国的数字政府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国际标准化组织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计量分技术委员会副主席万碧玉说,与其他地方不同,南海超19亿条数据不仅靠单向收集,还有多项分析汇总,真实的数据源才是数字政府的基础。他为南海的信息化建设打95分。
从“数据统筹”向“数据赋能”迈进
基于信息化建设的雄厚家底,南海“数字政府”进入2.0时代——推动“数据统筹”向“数据赋能”转变,打造全新应用场景。
打开“南海区党风政风智慧监督云平台”,这里的海量数据演变成一条廉政预警线。南海区纪委副书记周东平介绍,今年1月~10月,通过智慧监督系统提供线索成功立案的占全委立案总数的32.6%,效果非常明显。
“开发更多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挖掘数据价值,加大用数力度。”在昨日的推进会上,南海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李毅佳向区内各部门、各镇(街)发出邀请,联手推动数据分析结果的实际应用,为群众提供更加智能、更加便捷、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
接下来,南海区将推进“社会大安全综合监管平台”建设,以桂城街道和狮山镇为试点,加大物联感知设备的投入,实现大安全平台、城市大脑、网格化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全方位实时网络监测和智能预警、大数据实时分析研判,从而全面提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水平。
“应用是核心,也是最终目的。”南海区委副书记、区长顾耀辉表示,开发专题应用场景是接下来“城市大脑”项目的主要任务,尤其在经济监测、环境治理、村级工业园改造、投资工程项目管理等领域,要重点构建大数据的应用场景,不断提升南海经济与社会发展、城市化管理的精细化程度。
同时,南海将加快建设“城市通”移动公共服务平台、视频共享平台等项目,打造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以“城市大脑”二期建设为契机,深化部门特色应用,构建“数字政府”建设长效机制。
新闻推荐
第五届广金·千灯湖金融峰会本周六举行 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把脉
佛山日报讯记者阳桦通讯员唐文辉报道:记者昨日从南海区金融办获悉,第五届广金·千灯湖金融峰会将于11月16日在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