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区正在成为新型生物医药产业领域的有力竞争者。根据最新统计,南海目前已有生物医药企业约770家,涵盖中药现代化、高新技术医疗器械、新型药物制剂三大领域,生物医药产业呈现集聚发展之势。
一个产业的崛起背后往往离不开科创平台的“助攻”,南海也不例外。近年来,南海通过搭建新型生物医药产业类科创平台,夯实技术和服务等方面的基础,承接科研成果的转化,为全区新型生物医药产业注入新动能。
文/佛山日报记者丘媚
“助攻类”平台为产业发展贴心服务
走进华南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共享平台(下称“小鼠平台”)的施工现场,只见工人紧张作业,机器轰鸣,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小鼠平台是南海区政府和江苏集萃药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新型生物医药创新平台。在南海的科创平台矩阵中,才诞生一个月的它相当年轻;但在整个生物医药体系里,它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实验动物作为生物医药研发的核心工具,是保障医学研究和药物开发的战略科技资源,而小鼠平台正好能带来这种资源。”据广东药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韬介绍,集萃药康作为南京大学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转化载体单位,具有领先的疾病模型研发创制能力和基因工程改造小鼠模型创制中心,在国际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后,该企业将携手南海引入关键技术和创新团队,搭建起华南地区规模最大、技术最领先的华南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共享平台,为华南地区带来9000种品系以上的模式动物资源库和每年30万只以上疾病模型小鼠供应,从而根本上解决粤港澳大湾区模式动物资源短缺与供给问题,为生命科学、临床医学、新药研发等领域创新创造提供重要支撑。
新型生物医药产业是当前备受瞩目的战略新兴产业。在构建“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时,南海提出要大力发展新型生物医药产业,培育制造业新的增长点。在此背景下,南海先后引入近10个科创平台“助攻”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其中不乏小鼠平台这样的支撑性平台。
除了提供关键技术外,不少“助攻类”平台还可链接设备和资金等资源。例如,广东创药联和医药有限公司可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产品研发孵化、项目落地、金融等一站式服务。南海中国科学院中医药生物科技产业中心则搭建起了医疗器械公共中试服务平台。
这些平台不仅能帮助南海破解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更有助于提升其行业话语权。以小鼠平台为例,其落地将确立南海区在整个华南地区的模式动物资源的龙头地位,为南海区下一步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做好铺垫。
产业类平台
撬动南海生物医药链条
在搭建支撑平台之余,南海也积极引进和培育具有潜力的新型生物医药产业项目。
早在2013年核医学概念还未普及的时候,南海就敏锐地察觉到了其先进性,并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同位素研究中心主任王凡带着核分子影像项目寻找产业化合作伙伴时表现出极大热情。很快,双方达成合作协议,约定由南海出资支持国内首个医学分子影像产业链项目的产业转化,并以此项目为核心和龙头,启动包括新型高性能全环SPECT/CT一体机设备、多模态多探针分子影像智能辅助分析软件和引导乳腺癌精准诊疗的核医学分子影像示踪药物等三个子项目在内的核医学分子影像产业链项目。
经过数年精心培育,南海走到了“摘果子”的阶段。2018年12月,北京大学医学部分子影像论坛暨核医学分子影像产业链项目启动,国内首个核医学分子影像产业链项目正式在南海安家。
如今产业链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产业链项目之一佛山市原子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思透露,该产业链的项目技术水平处于全球领先,且目前市场仍处于空白,有望极大地提升我国乃至全世界相关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精准诊疗的技术水平,也将奠定南海在核医药领域的地位。
一些产业平台则扮演着孵化器的角色,为行业孕育了不少“生力军”。其中,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精准临床免疫转化创新中心由南海区政府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合作共建,双方将在临床医疗、研发创新、成果转化、孵化企业等方面展开合作,搭建一个中心和五大平台,孵化出一批引领医疗科技行业的企业。
新型生物医药产业类创新平台
(部分)
●佛山市南海中国科学院中医药生物科技产业中心
●北京大学核医学分子影像产业链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南海)转化医学中心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精准临床免疫转化创新中心
●华南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共享平台
新闻推荐
南海黄岐拥有一支“全能队伍” “黄岐街坊”善用民力 实现“矛盾不上交”
“黄岐街坊”义务巡逻佛山故事文/图羊城晚报记者郑诚通讯员陈思颖“平时调解邻里矛盾时,我们都喜欢拉上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