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名南海新生代企业家在北京与专家面对面交流家族产业传承与创新。南海区工商联供图
在家族企业传承过程中,一代企业家该如何找准自身的角色定位?二代在接班过程中该如何创新人才管理?家族产业在传承过程中又该如何合理配置资产?12月9日—13日,“南商新生代,走进中科院——2019年佛山市南海区青年企业家高级研修班”在北京进行了为期5天的培训,家族企业的传承与创新是此行一个重点关注的话题。
家族企业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中国企业家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郑敬普围绕如何创新人才管理、二代如何塑造领导力、如何激励职业经理人、如何传承家族产业和股权机制如何创新等话题与企业家们进行交流与探讨。
采写:李慧君王谦李怡
一代何时放权为宜?
年富力强时逐步放权局面更可控
一直以来,民营经济是南海的根与魂。截至去年底,南海区实有民营企业已经破10万。南海民营经济贡献了GDP的63.7%,税收的77%,城镇劳动就业的85%和企业数量的90%。
然而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是:改革开放后,“洗脚上田”的第一代企业家正在或即将退休,不少民营企业都面临着传承与接班的问题,在这过程中,企业能否顺利交接、能否在新的经济大浪潮中保持屹立、二代能否守住企业创新,也间接影响着南海的经济根基。
作为家族企业研究专家,郑敬普多年的研究发现,二代接班时候普遍都面临着一代是否完全放权、如何有效管理关键人才等问题。“比如当企业要进行变革,什么是关键人才?”郑敬普认为,那些相信变革举措是对的,或者有能力阻止变革的人,都是关键的人才。
在郑敬普看来,一代企业家要在年富力强时逐步放权,这样对于局面更加可控。否则等到年纪大了,思想落后了,不得不放权时,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风险,“一代企业家要将时间留给自己、空间给他人。一代企业家不要过度陪伴接班人,减少现场的"主权宣示",这样容易培养更强大的后代。”郑敬普认为,一代企业家要正确看待权力、责任、能力三者关系,首先是权力在先,责任、能力在后。一个人有了权力之后,责任、能力会随之提高。
那么一代企业家该如何放权?他建议,一代企业家可以列出权力清单,哪些可以放给二代哪些放给职业经理人,通过分步实施,有的放矢来实现放权。
二代接班需要什么能力?
洞察力规则力担当力
在一代企业家愿意放权时候,二代企业家能否接得住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归根到底就是,二代企业家如何塑造领导力,能否树立起威信。”郑敬普认为,二代企业家首先要有洞察力,比如在企业转型发展时候应该投资什么、在何处投、与谁合作、市场如何选择、产品与服务定位等方面要有洞察力。
其次,要有规则力。郑敬普认为,洞察力是建立规则的前提。对于二代企业家来说,最大的考验在于自己树立的规则面临挑战。面对这种情况该如何决策?企业家有两个选择,要么继续坚持,展现权威力;要么接受建议,改变规则,或废除原有规则。
“我认为二代企业家不一定要改变最初始的规则,而是要看环境是否契合。二代企业家学得再专业,也要从目标、管理相匹配入手,再决定是否建立自己认为对的东西。”郑敬普认为,一个流程是否有效,不是企业家自己决定的,而是通过与业务部门充分沟通后,梳理出可以改变的点,才会让变革更顺畅。
在郑敬普看来,担当力是二代企业家应该具备的最高能力。“执行很重要,光做决策没有用的,必须要执行下来才知道。”郑敬普认为,二代的领导力和执行力其实都很强,曾经有研究表明新生代企业家很喜欢跑步,热衷培训学习,这样的现象证明他们愿意创新和推进改革。
在课堂上,有南海企业家提出,在接班过程中,除了业务能力外,如何更好和人脉资源等承接;也有企业家提出接班过程中遇到公司高管“不支持”的情况。
面对这些困境,郑敬普认为,首先的问题是二代自身必须要先“立起来”,要有担当力,只有二代企业家自身的能力得到认可,才能顺理成章地把人脉关系承接过来,也只有自身能力达到了,才能得到公司高管和其他员工的认可,才能真正接班。
产业传承有何秘诀?
三种模式可选择
在进行家族产业传承的时候,郑敬普认为七分是要进行产业传承,因为创业和持续投资产业依然是获得财富的主要路径,没有产业的传承与创新,就不可能有家族长久兴盛。在此基础上,企业要进行三分财富传承,譬如可以将部分财富交给专业机构打理,或自行理财。
对于南海企业家来说,如何进行产业传承是最为关注的话题。郑敬普认为,在产业传承时候有三种选择:传统式、创新式和创业式。
传统式就是子承父业,一开始并不急于改变或创新,管理上遵循一代创始人的理念和方法;创新式则是二代一旦进入企业,便要求从技术创新、管理机制、组织模式、商业模式、业务结构中的一个或多个方面进行改革或改善;创业式则是两代人共同创业。比如二代独立创业,产业可以选择与家族原产业关联(上下游),也可以是与家族完全没有关联的产业。
他举例说,方太集团就是两代人共同创业的典型例子,当双方产生决策分歧时就会通过投票来决定,而他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一代企业家懂得退,二代企业家懂得上。
事实上,在产业传承过程中,南海不少企业家已经开始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比如,启迪湾区科技(广东)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胡诗敏通过盘活一代父辈的资源,引入国内龙头产业园区的品牌、技术和资源进行合作。
郑敬普认为,民营企业在家族传承中引入国内甚至国际品牌资源合作是非常有价值的战略举措,也是具有国际化眼光的,面对越来越开放的中国市场,民营企业家需要有全球化的眼光和策略。
在二代产业传承过程中,广东瑞州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华忠则选择了“创业式”传承。“此前也尝试过儿子直接进入公司,但是双方经营理念会有不同,所以目前他自己创立了一个软件公司,在给我们公司服务的同时也会接外面的业务。”郭华忠说。
对于这种“曲线接班”,郑敬普表示认可,“这样的传承设计路径有其合理性,当一代和二代因为理念暂时无法共事的情况下,二代独立创业,而且还是跟一代业务相关的,这种传承的路线是很好的。”当二代独立面对、经历了很多情况之后再回来,这样的经历和能力是非常可贵的。
加大科创投入、布局前沿业务
南海二代企业家蓄势待发
“南商新生代要有所作为,不是简单理解为在财富数量上超越父辈,而是要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在打造"百年老店"上有所作为。”正如南海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潘永桐所说,摆在南海新生代企业家面前的任务,不仅有对财富的守护,更有对南海民营经济辉煌传奇的继承与创新。
而对民营企业来说,加大科创投入、布局前沿业务,是企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新生代企业家锻炼成长的绝佳机遇,南海新生代企业家正蓄势待发。
新时代呼唤新生代有新作为
今年10月28日,一家成长于佛山南海的知名家具企业——联邦家私迎来了35岁生日,该企业发表了一封公开信来表达渴求变革、继往开来的心声。“联邦未来的路要怎么走?”董事长杜泽桦振聋发聩。3600多字的公开信中,他纵论公司的危机、信心与未来,发出了全面革新、核心突破的号召。
在南海,像联邦家私一样的企业还有很多。
例如,广东兴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始创于1986年,今年33岁;广东奥丽侬内衣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奥丽侬”)和佛山市宝索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年,今年恰好30岁;广东坚美铝型材厂(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今年26岁……
为何这些知名南海企业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这是因为,30多年前,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南海率先解放思想、搞活经济,一大批原本只是农民或者普通工人的南海人“洗脚上田”,创造了珠三角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奇迹。
据统计,民营经济占南海GDP比重超过2/3,贡献全区约70%的税收和85%的就业岗位;2018年,南海区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1244.46亿元,民营工业增加值就达到了844.36亿元,占比达到67.8%。
不仅如此,南海还创造了11个产值超过200亿元的产业集群。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家具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
然而,杜泽桦的公开信,却透露了南海企业如今面临的严峻挑战。“昨日的常识,今日就变为黄花;习以为常的优势与格局,一段时间后就消解于无形;竞争无处不在,且形态不断进化……”正如杜泽桦所说,步入而立之年的南海企业,正面临各种各样的内部与外部挑战。
一方面,这些企业多从事传统制造业,存在鲜明的“顺周期”特征,且行业同质化严重,容易出现产能过剩等问题。家具、建材、陶瓷……近年来国际国内宏观经济与贸易形势的变化,让这些行业首当其冲,纷纷出现营收、利润下滑现象。
另一方面,传统的加工制造业仍较多倚重人力资源,制造加工环节能耗与排放较高,随着人力成本的逐年上升,节能减排压力的逐年加大,企业生存的门槛也水涨船高。
这些南海企业,创始人往往是50后、60后,这些企业家很快要迎来人生第六、第七个十年,他们能否跟得上新的形势,企业能否找到新的接班人?
一批新生代悄然走在创新路上
幸运的是,南海已经意识到这一规律,类似的故事也开始在南海上演。
上周,来自新润成、兴海投资、奥丽侬等知名南海企业的50名南海新生代企业家来到北京进行培训。他们中,有年轻的创业企业家,也有传统企业家的第二代。5天时间里,这些新生代企业家聆听了多场培训课程,聚焦5G时代的行业和社会变革、智能制造落地之道等前沿课程,探讨了家族企业传承与创新之道,并与中科院进行了创新成果对接。
“这次来中科院对接真的很意外,我们两天时间内就基本敲定了合作内容。”在与中国科学院举行了创新成果对接后,凯仕乐董事长潘成森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郝国防的项目敲定了合作,双方将在材料高温过程优化上面进行合作。不仅是潘成森,17名企业家与感兴趣的中科院专家团队举行了意向签约仪式。
事实上,一批南海新生代企业家已经悄然走在接班、创新的道路上。
在承安铜业,创始人周腾芳之子周建新成立了面向PCB蚀刻液回收处理领域的德同环保,与父辈赖以发家的产业——PCB线路板磷铜阳极领域形成互补。创办半年内就完成了量化生产、技术升级、业务大幅拓展的三级跳。随着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环保问题,德同环保一直保持着“满单”的状态。
在西樵民乐兴源染整厂,创始人莫柏源的几个子女与侄女、侄儿都在从事各类经营活动,大女儿从工厂的化验员一直做到总经理,小儿子则参与了西樵国际轻纺城的开发运营,从中积累了商业地产与公寓的运营经验。
在奥丽侬,创始人何炳祥之女何紫君担任执行董事兼设计总监,近年来,奥丽侬开始执行“新思维、新政策、新产品、新形象、新渠道”的“五新战略”,加大研发力度与设计革新。
不难看出,这些新生代企业家均从事更加倚重科技、创新的新兴业务,他们的探索,也成为传统企业迈向新领域、新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新生代企业家的探索与成绩,令人期待。
新闻推荐
佛山日报讯记者毛蕾通讯员谭耀坤报道:经济普查被喻为“大国体检”。昨日,南海区举行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总结会,一批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