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南海区举行日商新年会暨中日企业交流会,图为日本创新项目路演现场。/佛山日报记者王伟楠摄
日资企业盟和(佛山)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厂房,2019年他们签约新增汽配生产线。/丹灶镇供图
位于丹灶镇的南海日本中小企业工业园。/丹灶镇供图
春节将至,中日智造赋能湾区——南海区2020年日商新年会暨中日企业交流会昨日在千灯湖畔举行。参会嘉宾包括佛山市及南海区政府代表、日资企业代表和本土企业及商协会代表等500余人。
这是一场答谢会。近年来,日资企业对南海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作出了突出贡献。2018年,有21家日资企业成为南海超千万元纳税大户,贡献税收18.87亿元,占南海超千万元纳税大户的6.05%。
这也是一场招商会。新年会首次设置日企项目路演,邀请中日企业、投资机构、创新平台深度对接。在全区现有的115个日资企业基础上,南海再度抛出深度合作的绣球。
“对日招商的成功,源于面对面交流带来的熟知效应、全类型载体布局带来的定制效应、高效服务带来的口碑效应。”南海区委副书记、区长顾耀辉表示。未来,南海与日本的经贸合作将拓展领域、创新形式,打造日企在粤港澳大湾区投资兴业的第一站。
从产业集聚地向“日企之乡”升级
江苏太仓因为集聚众多的德资企业,被誉为中国“德企之乡”。而佛山南海,正逐步向着“日企之乡”迈进。早在2005年,南海区就成立了日商友谊会,营造企业安心发展的环境,也使常驻人员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今年的日商新年会展示了南海与日企的良好关系。活动规格高,由南海区政府主办,日本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广州代表处等日方代表参加。企业代表方则包括已经落户南海的企业高管,以及有意向来南海投资的企业、曾在南海日资企业任职的高管和众多的日本银行等中介机构代表,其中不乏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区的负责人。
相较于传统的新年会,此次活动更具有加深交流与寻求合作的意义,融入了专家演讲、创新项目路演、企业对接和现场参观等环节。
交流会邀请4个日方路演项目,包括若铂机器人项目、Bion-icM项目、TX项目和酒井产业综合研究所系列项目,主要涉及机器人、医疗器械、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
这已经不是南海首次举办大型中日企业交流会和推介会。自2016年起,南海区连续四年举办中日技术接洽交流会,每年平均有近200家来自华东、日本本土企业参展,搭建日本企业与本地民营企业技术交流、商贸合作的平台。仅去年,南海先后在日本东京、名古屋、大阪等地以及上海和南海本地举行6次大型推介活动。
“我们要把南海打造成为日资企业在粤港澳大湾区投资的首站。”南海区经济促进局局长伍慧英表示。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副部长温颂嘉表示,日资企业投资密度如此高的区域并不多见,日企扎堆南海已是明显趋势。
目前,南海全区进驻日资企业达到115个,总投资额超50亿美元。2018年,有21家日资企业成为南海超千万元纳税大户。其中,本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先进的自动变速箱和混合动力变速箱,年产值超150亿元,是南海9家超百亿元企业之一,更是佛山市最大的外资汽车配件企业。
从推介式招商向口碑招商升级
“南海举办这样的活动,在全球经济不确定的情况下为我们增强信心。”东丽株式会社常务理事、东丽中国总代表、东丽(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首藤和彦表示,南海对日企的凝聚力强,来源于其在日企圈良好的口碑效应。
东丽在九江镇连续投资了两个项目。其中无纺布项目已经建成进入投产运营阶段。水处理膜项目已经成立法人公司,正处于建设期。不仅如此,根据其与南海区的合作意向书,九江镇预留了用地,以备未来东丽其他项目的进驻。在一个地区短期内连续追加投资的现象并不多见,其背后的原因何在?“无纺布项目审核速度很快,刷新了东丽发展历史上的纪录,也让我们看到了南海良好的营商环境。”首藤和彦表示,他们被南海政府的贴心服务打动了。
南海的口碑招商效果显著。对日招商队伍是一支响当当的“尖刀连”,其中会讲日语的招商人员有17人,能帮助日企解决落户和生产经营中的问题。此外,区经促、科技、金融、发改、自然资源等有关部门协调配合,为重大项目落地开辟“绿色通道”,在重大项目咨询、评估、审批等环节上紧密沟通,提高项目落地的效率。
这种口碑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南海对日招商有着深厚的基础。从1989年引入第一家日本企业,到2004年共有21家日资企业,再到目前已经引入115家日资企业,在过去16年间,南海日资企业数量增长超过4倍,南海对日招商的势头从没减弱。
近年来,南海更加注重搭建招商平台。2016年,南海在上海设立投资促进代表处,2019年在东京成立日本商务联络处。两个平台已成为南海承接日本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窗口。在载体方面,2007年就开发专为日企设立的日本中小企业工业园一期项目,随后在2010年与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合作开发二期项目。这些载体项目提供标准厂房、订制式厂房、租赁土地自建三种方式供日资企业选择,营造一个让日资中小企业只需简单装修、机械设备进厂便可专注生产的环境,深受日资企业的青睐。前任日本驻广州总领事曾称赞日本中小企业园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中日合作的典范。如今,三期项目也已经展开建设。
在这样的环境下,日企在南海的发展势头良好。丰田纺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总经理牧保博表示,进入南海14年来,丰田的成长超出预期。“产值每年上涨10%,客户群一直在增加,一些上下游企业也先后进驻南海。”他表示,如今丰田正酝酿增资扩产。
从产业链输出向供应链、价值链输出升级
纵观近年来南海区对日招商活动,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特征:本土企业的身影越来越多。这样的现象也折射出日企投资趋势的变化,在传统基于产业链环节的投资设厂形式外,日企供应链、价值链的触角正在逐步延伸。
此次活动中,酒井产业综合研究所系列项目在路演后收获了很多关注。研究所代表取缔役社长酒井明彦表示,他们有十余种商业模式,相较于全资建厂,他们更倾向于和当地企业合作。“我们在越南建设纳米纤维无纺布工厂,在泰国建设刨花板生产工厂。南海的特色是产业多样性和集中性,我们希望采用投资少、灵活性强的合作方式。”酒井明彦给出了许多合作选择,本地企业可以只参与生产制造,也可以引入他们的关键性设备、技术。
酒井的吸引力来自于其项目的创新性。“他们的纳米无纺布材料,只吸油不吸水,他们的刨花板,环保之余没有异味,我马上就想到与我们项目的契合点。”广东景兴健康护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邓锦明表示,景兴的ABC健护产品销往大江南北,每年从日本进口材料费用超亿元,能否与酒井合作利用纳米技术进行产品升级?以刨花板生产技术为切入,能否生产出优质的环保建造材料?邓锦明希望通过南海区经促局牵线,进行进一步沟通。
“不同于十年前的产业招商,现在很多地方开始进入2.0版本科技招商。”温颂嘉表示,日企正在更深度参与到区域的转型升级中。
中日企业合作在走向深化。在位于桂城的瀚天科技城,有一家由广东长天思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日本大和株式会社合资成立的公司,专门开展VOC在线监测仪研发。在深圳,还有日资企业尝试对一些具有核心技术的初创企业投资,进行“技术吸收”服务日企在华的生产。
2019年,南海区提出构建“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紧盯产业价值链高端。日企能否参与其中?顾耀辉在日商新年会上提出了“新年新气象”的期待。接下来,南海区将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对日的招商范围将从汽配、新材料等领域,进一步拓展到新能源(尤其是氢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南海也将加强与日本的高新技术合作,积极筹建日本科技园,借助深圳清华研究院等平台,将日本创新成果引入南海进行产业化。
在合作机制上,南海区将依托工信部国际合作中心,建设中日国际合作产业园,吸引更多日本企业到南海投资。此外,本土企业将有更多机会赴日学习交流。
统筹/佛山日报记者毛蕾
采写/佛山日报记者毛蕾、阳桦、丘媚
通讯员黄文菲、王雅博、李伟婵
新闻推荐
南海打造全人群共享健康环境 推动优质便民惠民医疗服务下沉基层,护航300万人健康
家庭药师在社区为南海居民提供服务。南海区卫生健康局供图“以后你婆婆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打我们医院的电话,我们马上会派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