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佛山 今日禅城 今日高明 今日三水 今日南海 今日顺德
新岭南 > 广东 > 佛山 > 今日南海 > 正文

从南海留学生联盟到加拿大“新粤会”,从南海话到“粤语圈” 新型组织如何聚合南海新生代力量?

来源:南方日报 2020-01-14 06:21   http://www.kcqsx.com/


南海留学生联盟将分散在旧金山、多伦多等不同城市的南海青年聚积在一起。图为旧金山唐人街。黄舒旻摄

随着北美的南海新生代力量不断积聚,新型华人组织开始涌现。图为新粤会活动现场。

受访者供图

“身在异乡,生活很难,但好事总会发生,前方总有希望,生活就没那么难了。”2019年最后一天,加拿大“新粤会”微信公众号转发一篇文章,引发了当地不少留学生的共鸣。

新粤会,是加拿大多伦多地区首个主打粤语文化的华人大学生社团。这个由南海青年陆振镛联合多伦多大学同学创办的社团,已经成为当地最有影响的年轻华人组织之一。

跟老一辈刚到异国他乡就希望寻求南海会馆的帮助不同,北美南海新生代因为兴趣、话题、工作时间等与老一辈乡亲存在较大差异,并不热衷参加传统会馆的活动。但他们也没有放弃这种同乡联谊互助的需求,因而开始生长出自己的组织来。

“参加南海会馆的老一代华人主要是面对面联络,以线下活动为主。而新一代留学生组织则更依赖以互联网、线上渠道来展示广府人的精神面貌。”陆振镛的父亲,在万锦市从事留学中介服务的南海乡亲陆浩源说。

●撰文:吴欣宁黄舒旻王芃琹策划:何又华林焕辉统筹:张培发赵进

新趋势

新生代知识精英不断涌现

陆振镛参加了几次加拿大万锦市的南海同乡联谊会活动后,便没有再去。“和同乡会的前辈没有共同话题。这不完全是年龄问题,而是大家的职业、经历完全不一样了。”

南海同乡联谊会汇聚了在万锦生活的南海人,以服务南海乡亲、联络感情为纽带,在本土社区颇有影响力。南海同乡联谊会中年龄为五六十岁的老一辈侨领是主流成员。他们的移民背景和打拼历程,与刚从加拿大的大学毕业2年的陆振镛截然不同。

对于初中时跟随父亲从南海移民到万锦的陆振镛来说,老一代移民在餐馆打工的故事对他来说十分陌生。初至加拿大,他接受的就是主流社会的优质教育。从加拿大中学升入当地名牌大学—接受西方精英教育—进入跨国公司从事高技术职业,这是他的成长路径。

此前发布的关于中国国际移民的报告称,中国正在经历第三次大规模的“海外移民潮”。第一次是百年前,以华工为主要群体;第二次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以留学生等高学历人才为主体。而如今,富裕阶层和知识精英成为新一轮移民的主力军。美国、加拿大则是移民的主要目的国。

“2000年后,国内有一大批人通过技术移民和投资移民的渠道,获取加拿大永久居民权或国籍,带动了移民人口素质的提升。此后,他们的子女在北美接受高等教育,并留在加拿大从事高科技工作。”陆振镛的父亲,在万锦市从事留学中介服务的南海乡亲陆浩源说。

与此同时,新一代的留学生群体也日渐壮大。来自教育部的最新数据显示,出国留学规模的持续增长,使中国生源数领跑全世界。改革开放40多年来,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已达519.49万人。

在南海,留学的热情一直在涌动。据不完全统计,南海区每年有超过500人赴海外留学,且呈逐步增长趋势。同时,以获取优质的、国际化的教育资源为目的,这群留学生的年龄逐渐年轻化。

根据此前佛山的留学中介机构数据,中学生留学数量正逐年增加,在初、高中出国留学的人数占总体留学生比重早已过半。而加拿大、美国同样是佛山学生首选的国家。

这群年轻的南海留学生毕业后散落在IT、金融、法律等北美各大高技术和高知识含量的职业领域,进一步突显着其身上的知识精英化标签。

陆振镛从多伦多大学毕业后,进入美国知名家居建材零售商家得宝,成为其IT运维人员。同样在初中就从南海去北美读书的李阳,目前在位于硅谷的谷歌总部工作了3年,从事谷歌云的软件开发。

据陆浩源观察,以留学生为主体的新一代华人已掌握了很好的英语能力,受教育程度高,能获得北美本土企业的认可,基本融入当地团队工作。“以万锦为例,大部分留学生都留下来了,进入一些科技公司,成为推动万锦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

新行动

从联盟开始连接南海留学生

以乡土为纽带的古老的会馆一度是海外华人组织的主流。而随着海外华人群体的改变,连接并服务海外南海人的新型组织也应运而生。其中,南海政府牵头组建的南海留学生联盟就是一个代表。

2010年底,南海区政府相关部门与一群留学生开始酝酿成立留学生联盟,初衷是为了更好地连接南海留学生。2012年,南海留学生联盟正式成立,成为一个半官方非营利组织,希望促进留学生间联系,并通过提供实习、就业、创业机会,强化留学生与南海的互动。目前联盟以南海为总部,在美国、英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地设立了10个工作站。

南海留学生联盟会选择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力的华人华侨担任工作站总干事,依靠他所掌握的留学生信息及传播渠道,推动联盟在留学生之间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大约六七年前,南海外事部门找到我,问我能否担任南海海外留学生联盟美国站总干事。我没多想便答应了。因为我也是年少时从南海来到美国留学,知道异地求学的艰难。”南海海外留学生联盟美国站总干事吴立斌说,联盟会为南海留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包括住宿、信用卡、保险等问题咨询,让他们在美国更好地读书学习。

李阳每年节假日都会参加南海留学生联盟的组织所办活动。活动内容大多是聚餐、外出参观,和他一起同行的都是来自南海、在旧金山读书的留学生。“活动内容很简单,大家见面主要就是聊天,但就是让我放松,让我有了归属感。”李阳坦言。

“参加南海会馆的老一代华人主要是面对面联络,以线下活动为主。而新一代留学生组织则更依赖以互联网、线上渠道来展示广府人的精神面貌。”陆浩源说。

微信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联络与服务渠道。在南海留学生联盟的美国站微信群,80多个群成员囊括了分布在加州、纽约、西雅图等美国各大城市的南海留学生。群里不时会有资讯分享,内容涵盖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

与灵活的线上联络相呼应的,是其组织的去中心化与高自由性。据吴立斌介绍,与传统的华人社团不一样,联盟成立的宗旨是为学生提供服务、答疑解惑。“这里没有等级观念,管理也更为扁平化,会员的自主性很高。”

随着时间的推移,南海留学生联盟逐渐壮大,服务和影响力开始跨出南海人的圈层,辐射更广泛的人群。

卢上宜在多伦多大学读书的四年,南海留学生联盟是她接触最为“亲密”的组织之一。来自南海九江、作为服务人员之一,卢上宜不仅会帮助中国留学生群体,还会参与向加拿大本土学生推介广东文化的活动。“像推广粤剧这类活动,很受加拿大学生欢迎。我们希望不仅在联盟内部传递信息和温暖,也能将能量向外扩散。”卢上宜说。

新变化

“新粤会”超越地缘关系联络大湾区青年力量

除了政府牵头成立的组织,在北美大陆的留学生也自发成立了社团,用自己的方式来凝聚新生代的力量。

参加过传统的南海同乡会、政府引导成立的留学生联盟,又经历了几个多伦多大学社团后,陆振镛和几个同学萌生了自己创办华人大学社团的想法。

“我们想成立的社团的核心要素是粤语文化。当时多伦多大学也有一些港澳同学开的社团,以及粤语辩论组织,但没有一个是专门针对粤语文化。身为南海人,我希望这个组织能团结说粤语的加拿大留学生,并且推广粤语文化。”陆振镛说。

想法一旦冒出,很快就开始在现实层面有了回响。陆振镛和另外两位广东同学交换想法后,又联合了10多个大学同学,开始准备申请成立新社团的文件。

2013年5月,在陆振镛结束大一的那个夏天,新粤会应运而生。这个地域特色浓厚的组织,是大多伦多地区首个主打粤语文化的华人大学社团,也是日后该地区最有影响的华人社团之一。

“我们当时没有想到,刚成立就有几百人申请加入社团。随着人数的不断增加,如今已经有超过1000个会员,而参加活动的人数更是接近2000。”陆振镛说。

这个社团每年都会开设4节粤语教学课,并且定期举行公开式体验课程。在这样的课程中,新粤会往往会准备各式早茶点心,向社团成员介绍广东的早茶文化、美食元素等。

派对、联谊这类年轻人最热衷的活动,也是新粤会的标配。而一切的活动信息,都会在新粤会的微信公众号上集纳。这个公众号由新粤会成员自主运营。

在多伦多大学每学期的社团招新日,不断冒头的新社团的卖力招呼,让这个日子变得格外热闹。“新粤会虽然不是最大的社团,但是在招新中我们也不输其他人。如今社团每年都会增加超100个会员。”陆振镛坦言,社团虽由广东人成立,但是不限地域,如今广东籍会员与外地籍会员比重各占一半。“由此可见粤语文化的吸引力。”

随着新粤会的成熟,这个组织也自发催生出功能的外延。陆振镛和其他干事决定跨出更大的一步,面向粤港澳大湾区,主动吸收更多新生代力量,一方面推介多伦多大学,另一方面扩大广东乃至华人留学生的圈层互动。从2015年起,新粤会每年会奔赴温哥华和广州组织推介会,让当地学生更加了解多伦多大学以及多伦多这座城市。

陆振镛仍记得2015年那个夏天,在广州恒大中心会议室,100多号人挤在房间中,他们都为新粤会的首场推介会而来。让他意外的是,在多轮线上造势下,不少来自粤东西北的学生也来到了现场。新粤会用自己的探索,拉近了这些学生与加拿大的距离。

如今,陆振镛已不再担任新粤会会长的职位,但一打开朋友圈,大半朋友都来自这个社团。“创办新粤会,是我的青春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延伸

南海(海外)留学生联盟加拿大工作站:

为新留学生上好“迎新课”破解人生地不熟窘境

每一年,陈楚标都会参加南海(海外)留学生联盟加拿大工作站组织的留学生迎新活动。

有着超过30年警龄的陈楚标,被当地华人亲切地称为“标sir”。担任大多伦多地区华人社区的联络主任11年,陈楚标可以说是多伦多华人社区的百事通。而像他这样的专业人士提供的服务,对于初来乍到的南海留学生来说异常宝贵。

“华人社区存在语言障碍、文化差异,更关键的还有对当地法律的不熟悉。”陈楚标说,在每年两次的南海留学生联盟迎新班上,他会向同学们普及加拿大的基本法律,包括刑事法、交通法等,也会分享一些典型个案,让大家对新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对加拿大法律存在的盲区,往往会对留学生的生活造成一定困难。

加拿大南海同乡会会长邓衍锌则表示,留学生或是新移民大多面临人生地不熟的窘境。“我们需要让他们更有安全意识,懂得如何保护自己。此外,新生住在寄宿家庭,需要跟他们的寄宿家庭沟通,如何开办银行卡账户、手机sim卡,怎么搭载公交车上学,这些都是需要知道的。”

同样热心社区服务的南海籍华侨刘兆果则表示:“我会跟新移民分享我的经验,希望他们能跳出舒适圈。如果来到加拿大没有认识的人,加拿大有很多免费项目可以帮助他们加快融入社会,我就会教他们如何申请。”

而在北美的华人社团组织也大力开拓了多种渠道,为留学生、新移民提供更精细化的服务。

在陈楚标创办的另一个华人社团惠仁会的网站上,“法律小常识”作为单独的项目在首页显示,页面中将中文版的《多伦多警务指南》、安大略省交通条例、骑自行车注意事项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规章条例都被整理出来,一目了然。

陈楚标介绍,现在为了更好服务华人社区和留学生团体,惠仁会也开通了热线电话提供咨询服务,“每个礼拜会收到几十个电话,我也会帮忙回答法律相关的问题。”

关于求职就业的咨询交流服务同样必不可少。在加拿大顺利拿到三年工作签证资格后,就能够申请移民。因此找到好工作成为留学生的重要课题。求职帮助也因此被提上留学生联盟的议程。

“联盟会请专业人士传授制作简历的经验和面试技巧、求职诀窍,并帮助留学生将其履历传到不同的机构。另外,在加拿大做义工对找工作十分重要,联盟会为其安排义工活动,丰富其履历,让本土用人企业看到南海留学生积极投入社会的面貌。”邓衍锌说。

为了接触更多留学生、同时增加学生了解事物的渠道,加拿大的南海华人社团会通过学生会的平台,让留学生知道在哪里获得服务与帮助。

■手记

从新老组织迭代中看北美南海会馆新方向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华人社团,华人群体的改变也牵动着华人组织的演进。在海外华人向着年轻化、高知化、精英化的方向演进时,华人社团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在北美,我们不仅看到了老会馆的转型,更目睹了一批更加新锐的组织的涌现。

从南海福荫堂到南海留学生联盟,再到瞄准在校留学生的新粤会,南海人北美华人社团组织不断推陈出新。在一些老会馆无奈于老龄化、无年轻人加入时,另辟蹊径成立的新型组织却不断获得新力量,开辟着海外传承的新渠道。具体分析,这源于新旧华人社团组织的不同特点和模式。

首先是组织和联络渠道不同。相较于传统会馆以线下聚餐为主的联络感情方式,新型组织更偏向于利用网络线上方式提供服务、凝聚力量。比如,南海留学生联盟美国工作站建微信群,让分散在美国的南海年轻人有了随时交流的平台。微信公众号、脸书、推特等社交网络,也常常成为这些新型组织发布消息、推广自身,甚至是塑造自我品牌形象的重要平台。新粤会的微信公众号和脸书,已成为其社团对外互动的窗口和推广代言人。

其次是管理方式的不尽相同。与会馆相比,剔除等级观念,施行更为扁平化的管理,突出会员的自主性等,是新一代华人组织更加特立独行的标签。当然,尽管拥有灵活自由的管理和联络形式,新型组织的运行也逐渐呈现规范化的运作倾向。

以新粤会为例,尽管这只是一个大学社团,但它形成了固定的运行机制和系统化的组织,分工更细化明显。这个社团设有财务部、推广部等部门,分别负责财务管理、拉赞助、和各大中介机构联络等,像一个小企业一样运转。它还有专门的线上运营部门,负责经营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平台。

第三是活动内容的不同。传统会馆的例牌活动主要是宴会、聚餐等。这对老一辈南海人来说往往是交流情感的机会,但对年轻人则缺失一些吸引力。反观新生代组织,其活动主要突显功能性和实用性,比如主题派对、早茶和粤菜美食体验、创业指导等。

最后是影响范围与圈层的不同。传统会馆时代,地缘、宗族等成为华人集聚的主要纽带。会馆里的不少成员都“沾亲带故”,是来自同一个地方的老乡。其圈层往往逃不开乡亲这个熟人社会。相较之下,新粤会则把会员范围扩大到全体留学生,不限地域甚至国籍,甚至主动面向大湾区推介,具有更大的流动性和开放性。目前新粤会的会员一半是广东人,一半是外地人,在加拿大的中国留学生中都有一定知名度。

随着世情、国情、侨情发生变化,全球华人社团均在经历变革。在东南亚,一些会馆正转变成人才驿站、消费门店、创业平台等,拓展着更加多元、实用的功能。在英国,各种职业性、专业性社团出现,使社团开始脱离早期的“全能”状态,而出现职能分化。

无论何种探索,契合年轻、高知的华人群体演变特点,是一大核心。而不管是会馆的就地转型,还是新型组织的横空出世,这一切都力促华人社团在新的形势下合情、合理、健康、有益地发展,真正成为海外华侨华人生存发展的“家”。

新闻推荐

最强干劲最实作风最高效率干出最好成效南海将启动“守底线、强担当、提效能”专项行动,擦亮“改革闯将”本色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一个字:干!”在南海区第十三届党代会第五次会议闭幕式上,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闫昊波声音洪亮...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评论(从南海留学生联盟到加拿大“新粤会”,从南海话到“粤语圈” 新型组织如何聚合南海新生代力量?)


 
频道推荐
  • 退休民警张毅刚: 退休前一刻还在“破小案”
  • 顺德机动车智能审核系统上线 车辆年检还要排长龙?10秒搞掂!
  • 广东省纪念第50个世界地球日活动将在佛山举行 珍爱美丽地球守护自然资源
  • 美食打探茶? 喝茶?春日里你该吃茶!
  • 企业加入“博物馆之城”建设 东鹏明善博物馆开放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