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禅南顺三区不约而同赴深圳招商,禅城在南山区举办佛山—深圳双城协同创新发展大会。孙景锋摄
“大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1月9日,中共佛山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提到,佛山要抢抓“双区驱动”机遇,当好深圳开拓西部的重要腹地和科技外溢的承载地,努力开创“深圳创新+佛山产业”强强联合新局面。
在此之前两天,顺德招商推介会在深圳举行,吸引了40多家在深投资的知名跨国企业参加;同日,南海区、镇组团赴深圳推介南海的安全产业投资环境;紧随其后,禅城在南山区举办了佛山—深圳双城协同创新发展大会,一批创新项目举行了签约仪式。禅南顺不约而同把2020年招商推介第一站放在深圳,从而把加强对深合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站在新起点,作为珠江东西两岸两座经济体量超万亿的城市,随着佛山与深圳合作的不断深化,一批深圳优质项目加快落地佛山,“深圳创新+佛山产业”的产业合作场景正转化为一个个现实案例,“佛山+深圳”演绎着各种新可能。
●南方日报记者孙景锋罗湛贤
合作新趋势
从间歇性交流向机制化长效化转变
新年伊始,佛山对深合作吹响新一轮号角。
1月7日、9日,南海、顺德、禅城3个区先后赴深圳进行招商推介,吸引了一批全球知名科技企业前来对接。南海、顺德是佛山经济体量最大的两个经济强区,禅城是服务业最集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中心城区。
对佛山来说,面对“双区驱动”带来的全新发展新机遇,深化对深合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日前召开的中共佛山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公布了《中共佛山市委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行动方案(2019—2025年)》(审议稿),从全市层面对“佛山+深圳”进行新部署。
梳理佛山与深圳的交流历程可以发现,两地的“蜜月期”要来得更早一些。近年来,佛山从市级层面到区镇部门,一直在以实际行动承接深圳这座全球创新中心的资源外溢,挖掘发展新动能。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下半年到2018年上半年,佛山五区及各镇街已十赴深圳招商推介。其中,南海在深圳设投资代表处布局大湾区,高明在深圳抢抓新空港经济机遇,三水赴深圳招商推介“城市三水”新形象。进入2019年,在区镇继续担纲主力的情况下,佛山与深圳的互动更是渐入佳境,从多个维度挖掘合作对接利好。
除了交往日益频繁,佛山对深合作正从以往的间歇性交流,向机制化、长效化转变。
在1月9日的佛山—深圳双城协同创新发展大会上,禅城区率先推动筹备了“佛深产业合作促进会”。作为一个跨区域的商协会,促进会以市场力量推动,通过在佛山和深圳两地设立办事处,对接政府政策资源,搭建佛深产业合作的公共服务平台和信息交流平台,加强两地企业、商协会的常态化交流合作。
而1月7月举办的顺德招商推介会,则是2019年12月深圳外商投资协会组织20余家在深投资的日资企业到顺德参观考察后,顺德与深圳外商又一次深入互动。在2019年的活动上,顺德还与深圳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让双方的互动往来趋于常态化。
各区差异化招商
立足实际寻求产业互补最大化
加强对深合作,佛山各区步调一致。但在具体合作中,各区因应自身发展特点,在招商策略和方向上各有侧重。
作为中心城区,禅城立足做大做强做优中心城市区功能,瞄准佛山19万家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把深圳创新、创意产业作为合作重点,结合自身服务业优势,大力推动深圳的设计、研发等高端服务业与佛山的制造业进行深度合作,积极推进佛山+深圳高端制造业协同创新集聚区、佛山+深圳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作为制造业强区,南海以建设“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为招商导向,不断优化、提升全区产业结构,这种发展战略也体现在对深合作中。近年来南海对深交流合作紧紧围绕“两高四新”等现代产业进行,实现精准对接。
2019年11月,南海丹灶就在深圳举办了2019中外氢电产业(佛山)对接活动,吸引了60多家中外企业,为宣传南海氢能产业,为产业做大做强提供助力;上周,南海区委常委伍志强带队参加了在深圳举行的“2020全国安防界迎春团拜会”,大沥镇和丹灶镇现场宣传介绍了中国安全产业大会永久会址和丹灶粤港澳大湾区(南海)智能安全产业园,主动承接深圳安防产业的外溢效应。
顺德则把握区域发展新机遇,计划充分发挥容桂东部区域紧邻深中通道、直达大湾区核心的区位优势,规划打造30平方公里的顺深产业城,探索“深圳创新+顺德制造”长板叠加合作模式,构建大湾区城市群间深度合作承载片区。
而在不久前举行的顺德区村级工业园改造总攻大会上,顺德进一步提出整合全区的区域优势、生态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和企业家优势,以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打造“小深圳”,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链分工合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领域,当好全力支持深圳、全面接受深圳创新资源辐射的“边缘城市”。
高明、三水同样动作频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面加强对深合作。其中,高明通过发挥珠三角新干线机场落户的优势,集中向深圳优质项目推介临空经济区、沧江工业园、西江新城等优良发展载体;三水则集中推介“城市三水”新形象,三水新城、国家高新区佛山三水园等先后赴深圳推介,加快推进佛山“一环创新圈”南三产业合作区建设。
对深合作结硕果
“深圳创新+佛山产业”迸发新活力
频繁交往让佛山各区与深圳的合作不断深化,一批优质项目的落地正是最佳注脚。
其中,顺德以村级工业园改造突破为核心,向深圳推介其低成本的创新创业空间。一方面力邀深圳城市更新企业参与顺德村级工业园的改造,包括顺德高端芯片设计制造及应用产业基地、华南葡萄酒交易中心、“健康体育综合体”等一批城市更新项目背后有深圳企业的身影;另一方面,顺德以优质的平台、载体与营商环境,吸引深圳的科创、金融和智能制造资源落户。通过与深圳市金融商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10余家深圳金融机构意向入驻顺德桂畔海产融生态小镇,预计将带动过百亿资金服务顺德产业。
南海对深合作同样结出硕果。去年成功引入腾讯,在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建设腾讯工业互联网粤港澳大湾区基地,并将建设占地面积约200亩、投资总额约50亿元的腾讯(佛山)工业互联网生态产业园。而在技术和人才合作上,去年南海与深圳清华研究院合作,推动技术“孵化在深圳、产业化在南海”;佛山高新区与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科研单位战略合作,打造人才驿站。
禅城聚焦深圳创意设计、信息技术产业,吸引了深圳智布互联、三智头网络科技等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项目,以及美世乐伺服技术、美克能源科技等一批制造业项目先后落户禅城区;通过与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北京大学深圳系统芯片设计重点实验室、深圳市工业自动化行业协会、深圳市文化创意行业协会等一批创新平台合作,为下一步深化产业对接提供了支撑。
高明通过多次赴深招商,成功促成上百亿元项目签约;三水则发挥盛路通信等龙头项目带动作用,吸引了一批电子通信、新能源等优质项目落户。
随着合作的持续深化,“深圳创新+佛山产业”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深圳市智能制造软件开发有限公司(下称“智布互联”)与佛山针织产业的结合正是其中的典型案例。2016年,智布互联进驻禅城区张槎街道,专门为张槎的针织企业提供工业ERP系统,有效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效率。经过几年发展,目前智布互联服务的针织产业企业近千家,涵盖了纱线、织造、染整、印花、成衣等环节。而通过挖掘佛山广阔的产业空间,智布互联也实现了快速发展,公司成立3年来营业收入成几何倍数增长。
新闻推荐
羊城晚报讯记者谢红、通讯员何敏玲报道:1月7日,南海区气象局召开了南海区春运天气预测新闻发布会。根据预测,2020年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