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晖颐养院每天给住院老人测量两次体温。南方日报记者戴嘉信摄
春晖颐养院在疫情期间设置流动超市,方便老人家购买商品。南方日报记者戴嘉信摄
从1月25日至今,约50天的时间,高龄人口多、养老机构集中的佛山市禅城区,16家养老机构的632名工作人员、2600多名老人,与全社会一起经受了考验。长者院外回来14天隔离、养老机构门外设一米红线等,迅速成为各养老机构在疫情期间的统一标准动作。其背后,则是禅城区民政局以科学精准的响应与快速反应,在与疫情作战中成功抢跑。禅城养老机构最早实施封闭式管理、养老机构“四个一”阵地守护法、社工机构驻守门外一米红线等,为禅城老人筑起疫情防护的安全线。
南方日报记者阎锋
动员令前逆行而上
近日,禅城区民政局联合区卫生健康局,对全区16家养老机构入住老人和工作人员进行咽拭子采样核酸检测,结果显示全部为阴性。这一让人振奋的好消息背后,是禅城民政人、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的付出与坚守,是入住机构的长者和家属的配合与理解,更凝聚了关心和关爱养老事业的社会各界力量。
在疫情防控之初,禅城区民政局社会福利科工作人员的手机号码便向养老机构公布,并24小时待命。“有老人发烧了!”1月底的一天,石湾一家敬老院突然报告数例长者发烧的情况。社会福利科按照处置流程第一时间上报,并指导养老机构科学冷静应对。幸运的是,经过医院确诊,这些老人发烧是一般性疾病。
1月21日,禅城区民政局就下发通知,要求养老机构建立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其中很重要一点是加强输入管理,减少养老机构不必要的人员进出。”禅城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第一时间对全区16家养老机构老人及员工进行排查摸底,首先确认人员均无疫情敏感区域接触史。
1月25日,禅城区养老机构全部实施封闭式管理。根据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和省、市民政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疫情防控期间,禅城养老服务机构暂停一切探视、探访活动,暂停接收新入住对象。
位于祖庙街道大塘涌的春晖颐养院,48名护工、9名行政管理人员和门卫等68位员工,与300多名老人一起成功完成了近50天的院内坚守。
“接到民政局通知后,院内立即召开动员会。”春晖颐养院负责人告诉记者。动员会上,当得知全封闭管理期间大家很可能要24小时驻守颐养院时,员工纷纷表示理解。
“我们一线护理人员的工作很特殊,平时逢年过节都是轮流休息,习惯了这样的工作节奏。疫情当前,大家做好了驻守颐养院的思想准备,做好和家里人的沟通。”驻院护理员何姐说道。每天为老人测量体温和血压,了解长者的身体状况,上午下午用紫外线消毒灯对每间起居室进行消毒,每两个小时用消毒水把房间内的开关、门把手等高频率接触的位置进行擦拭消毒,观察老人的情绪并陪着做保健操,完成消毒登记记录、长者健康记录等,50天里,何姐和同事并肩作战,各司其职。
不只是一线护理人员和行政后勤工作人员,院内4名持证社工和驻守颐养院家庭病床的医生护士同样经受住了考验。入住的高龄老人身体普遍较弱,在春晖颐养院,禅城区人民医院朝阳医院家庭病床科一名医生、两名护士轮流驻守。全封闭管理的50天里,除了个别老人突发急性胆囊炎等被送到医院,绝大多数患病者都在颐养院内得到治疗。
疫情逐渐平稳后,每天晚上下班时间,春晖颐养院充满着歌声与笑声。这个平均年龄45岁的团队开始集体练练瑜伽、做养生操、唱歌,跟家人微信视频聊天。“在疫情防控初期的紧张心情逐渐平复,但大家还是很自觉,静静等待通知,以大局为重。毕竟我们的工作关系到几百名老人、几百个家庭的安全。”春晖颐养院负责人说。
快速响应的禅城“战法”
“感谢全区养老机构工作者为长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所做的付出和努力。疫情当前,养老机构做到封闭管理和响应需求相协调,自身防护与服务保障两不误,严密手段与规范流程紧结合,细化防控举措和提升服务质量双促进,无私付出、靠前服务、全力保障,迅速打响了防控疫情阻击战。”这是禅城区民政局在2月中旬发布的《致全区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的一封信》中的内容。
这封感谢信提到,全区养老服务机构的一线工作人员最辛苦,他们逆向前行,不计得失、不讲条件,以院为家、以老为亲,坚守一线、严密防控,筑牢养老机构安全防护网,做到了让机构内的老人安心,让家属和社会放心。“虽然家里有需要上网课的孩子,但这段时间真的特别感谢家人,有了家人的理解、帮忙和支持,我们才能经受住考验。”说着这些话的时候,颐养院一名一线工作人员哽咽了。她还说:“不只是我们一线,大家都在默默付出,关注和关心着院舍。”
老人是新冠肺炎的高危易感人群,禅城养老院入住的2600多名老人很有可能是疫情防控中最脆弱的一环。为有效隔断病毒传播途径,早在1月25日,禅城区开始对属地养老机构实施全封闭式管理,并迅速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组,分设防治组、医护组、协助组等小组落实防疫工作,实行动态排查、实时监测、每日报告制度,确保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禅城区民政局先后出动90余人次对养老机构进行全覆盖、拉网式巡查督导,出动25批次以“四不两直”暗访方式督查养老机构封闭式管理,有效排查养老机构在疫情防控中的不安全隐患,弥补各机构在防疫措施上的漏洞。
禅城针对养老机构的疫情防控措施做在了前面。对照民政部2月25日印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高风险地区及被感染养老机构防控指南》,要求湖北武汉等疫情高风险地区以及非高风险地区但已出现感染病例的养老机构应严格执行老年人和工作人员只出不进制度,因特殊原因需返院和新入住的老年人、返岗和新招聘的工作人员,应经14天隔离观察并核酸检测正常后才能进入,加强门卫值班,暂停外来人员入院的一切服务行为或活动等。
面对养老院防疫物资紧缺的问题,1月31日,在辗转联系到外省某口罩厂家后,禅城区民政局党员陈先念立即垫资支付了2.6万元代买2万个医用一次性口罩。到了2月3日口罩仍未到货的情况下,禅城区民政局向社会发出征集倡议,呼吁全社会关注养老机构老人家的防疫问题。2月8日,禅城区发展和改革局调配给养老机构的第一批7000多个口罩、80瓶酒精消毒液和80瓶威露士消毒液等疫情防控物资发放到位。
把慈善金用在刀刃上
“春节期间,返回家中再回院舍的老人比较多,院内设置的隔离房面临不够的问题。”按照要求,春节回家的老人返回家中再入住养老院,或外出就医等特殊情况请假外出后返回时,需要详细填写在外活动情况,在养老机构内隔离区观察14天无异常后,才能返回生活区。
在现实操作中,一些养老机构反映隔离房间不够。“在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禅城区16家养老服务机构,有205名老人因春节回家或因身体问题外出治疗等特殊情况,需要隔离才能返回养老机构生活区。受场所制约,部分养老机构设置的隔离区难以满足入住需求。
禅城区快速响应、精准施策,围绕养老机构的难点、痛点,于2月6日推出新政。鉴于养老机构已经全部实施封闭式管理,鼓励其租赁酒店让老人进行隔离观察,禅城按每名老人100元/天进行补贴,资金由禅城区慈善会支出。
政策一出,多家酒店积极响应,不但养老机构遇到的难题迎刃而解,也把慈善基金用在刀刃上,调动了全社会参与抗击疫情关爱长者等特殊群体的热情。
“我们在最近的暗访中发现,个别养老机构出现因为急事让家属进入机构铁闸内送物资等问题。”围绕管理漏洞和问题,禅城再次快速响应,推出门卫“四个一”阵地守护法在养老院快速铺开。
从2月18日开始,禅城所有养老机构开始执行在门卫岗只设置一人,家属距离岗亭一米外对话、对话时间控制在一分钟内(特殊事宜电话沟通详谈)、铁闸内外侧一米处设置警戒线,严防疫情输入。禅城还创新实施“三点成面”阻击作战法,全面织密养老机构防疫网。
“这是禅城的特殊战法。事实证明行之有效。”佛山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评价。
■特写
老人第一次体验视频聊天
在过去的50天时间里,由于养老机构实施封闭式管理,一些住院老人家长期不能直接接触家人。少数有手机的老人可以跟家人打电话,更多高龄老人在疫情期间是第一次使用微信视频,缓解对家人的挂念。
80多岁的李婆婆已经有些失智。平日里,儿子会时不时来养老院探望。过去一个多月,李婆婆没有见到儿子的面,情绪发生变化。首先是不肯跟别人交流,然后开始哭闹、不肯吃饭……这可急坏了养老院的工作人员和驻院社工们。
大家用视频连线到她的儿子后,李婆婆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工作人员耐心安慰她:“婆婆,你看这是不是你的家,这些都是你的儿孙啊。”
从来没有试过远程沟通的婆婆一下子平静了下来。让工作人员感动的是,婆婆对儿子和家人说:“你们不要出来,更不要来看我,外面有病毒,很危险。你得听我的。”这让在场的工作人员无不为之动容。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里,禅城养老院的老人不少人第一次通过远程视频与家人聊天。
■延伸
社工成为坚实守望者
“你好,请问找哪位老人家?”
“现在是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等会见面的时候,需要麻烦家属与老人保持1米的安全距离,对话尽量控制在1分钟,感谢理解。”
“婆婆,等会儿在门口见家属,一定要戴好口罩。”
“你们这么关心公公婆婆,经常送日用品、药品来,他们都很开心。我们消毒后会把物品送给他们,请放心。”
这是在佛山禅城养老机构门外,社工与老人和家属对话的情景。在禅城区的养老机构,这样的对话每天都会重复。为了尽量减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能带来的风险,社工每天骑自行车来往养老机构。除了守住养老机构门前一米阵地,还在抗疫特殊时期为长者和家属的心理疏导方面发挥专业作用……社工用他们的专业、担当与奉献,筑起了禅城养老机构防疫的安全线。
“四个一”守护阵地
老年群体是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为有效隔断病毒传播途径,早在1月25日,禅城区就开始实施属地养老机构全封闭式管理,坚决防止机构内发生输入性疫情和聚集性疫情。多家社工机构参与到养老机构的疫情防控中来。
佛山市禅城区社联社工服务中心响应号召,共派出10名社工,分别驻守仁爱托养院、怡和之家养老院、爱德颐养院、鸿儒敬老院和康怡颐养院等5家养老机构;禅城区禅青社工服务中心的社工,奔赴长者养心公寓等4家养老机构开展疫情防控……这些天来,在养老机构大门检测岗位都出现了驻守社工辛勤的身影。
除了全封闭管理,禅城区民政局还较早对养老机构实施“四个一”阵地守护法。即门卫岗只设置1人,家属在离岗亭1米外对话、对话时间控制在1分钟内(特殊事宜电话沟通详谈)、铁闸内外侧1米处设置警戒线。
社工机构意识到,只有做好自身防护的基础上,才能切实担起养老机构的坚实守望者。每天对上岗社工进行两次体温测量、登记活动轨迹、一人一档,是他们必做的功课。
特殊时期,细心的社工们还弃用公共交通工具。“我们派驻社工对于院舍老人来说也属于外来人,为了避免传播风险,从第一天值守养老院开始,我们都选择骑自行车而不乘坐公交到养老院,全天都在大门口外值岗,不进入养老院内。”派驻到怡和之家养老院的社工张洁说。
每天引导到院的长者家属、工作人员等进行体温检测、物品消毒登记、宣传院舍防疫,协助工作人员进行物品消毒,安抚长者家属、劝慰长者等,在守望者们看来是职责所在。在疫情防控期间,社工总是耐心地征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在双方都做好基础防护的情况下,需要在养老机构门外警戒线范围内与长者会面。社工总是热情满满,耐心沟通,没有半句怨言,用他们的话说,只要能够保障老人家的安全,都是值得开心的事。截至3月13日,社联社工共接待长者家属约420人次。
协助缓解长者情绪
除了大门值岗、做好守望者,社工还发挥他们的专长技能——咨询辅导服务。
驻守怡和之家养老院社工何锦祥注意到,容婆婆今年80多岁,受疫情影响,院舍内的日常活动全部暂停,室友返家了,她一个人甚是无聊,记性又不好,总是忘记说过的话,担心引来他人责怪,便不敢再随便说话而日渐沉闷。
另一位86岁的柳伯伯患有慢性病需要经常服药,常用的治疗药物快用完了,担心疫情严重下,子女们不方便到养老院拿诊疗卡到医院开药,特别担心会给子女带来麻烦和风险,没有把这一情况告诉子女。
细心的社工发现,疫情对院舍老人生活的影响体现在诸多细微之处,如与子女的联系见面少了,情绪不好,药物购买受到一定影响,有的长者甚至开始不吃饭、哭泣……针对这些情况,社工发挥专长,主动介入,通过微信视频的形式,让长者与家属线上交流,协助院舍缓解长者的情绪。
社工何锦祥与怡和之家负责人沟通后提出,与市老年痴呆症协会合作,向子女与护理员宣传失智症的知识和应对方法,主动告知长者家属的担忧情绪和事项,邀请他们主动联系长者给予关怀。“特别希望疫情尽快结束,老人能够与家属早日面对面接触、交谈。”这成了值守社工的最大心愿。
新闻推荐
昨日,佛山市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协会(以下简称“佛山金消协”)通报2019年佛山金融消费投诉纠纷处理情况。去年,该会累计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