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柱升
战“疫”感言:沿途排查,见人嘱咐,足迹遍布千家万户。我甘愿,我不悔,我骄傲,我是一名基层干部。
战“疫”事迹:潘柱升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敢于担当,做到外堵输入、内防扩散。他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作为一名退役老兵,他把在部队学到的经验,用到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充分带动了14个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180名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20名村民小组长发挥骨干作用,把全村的党员、村委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组织起来,协同作战、统一行动,守护着紫南村。
“这次疫情对我们村综合应急能力是一次大检阅。”疫情发生后,作为一名退役老兵,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紫南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潘柱升敏锐地意识到要做好“作战”的准备。
从1月23日开始,潘柱升就奋战在抗疫一线没歇过:一手抓内防扩散、外堵输入,迅速组织起党支部、村民小组、共青团、妇联、志愿者、企业等战“疫”队伍,拉起群防群控的严密大网;一手抓复工复产,竭尽所能为企业排忧解难。
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
1月23日,南庄镇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会议。那时潘柱升大病初愈,身体瘦了一大圈。会后,他立即回村召开“作战会议”,制定“作战地图”,下达“战斗任务”。
从1月24日开始,紫南村迅速取消了一切农村集体聚餐活动,水果批发中心、酒店、紫南商贸城等整体停业,村文艺中心、村史馆、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关闭。
堵住公共场所的风险,更要提高村民的防护意识。为了让防疫知识深入人心,潘柱升带领着村委会干部,挂横幅、贴海报、派发数千份纸质宣传资料,并在村内接送老年人进出的电瓶车上放置移动音箱,每天循环播放防疫知识。“不怕跑断了腿,喊破了喉咙,就怕村民不理解、不配合。”
“关键还是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潘柱升说,紫南村虽然是小乡村,但在应对疫情时村党委一呼百应,一支由辖区党支部、村民小组、共青团、妇联、志愿者、企业等参与的“作战队伍”迅速集结,拉起了群防群控的严密大网。
疫情面前,潘柱升既是指挥员,也是战斗员,还是后勤服务员。他联系企业调集一批集装箱运到村里的检测点,为值守人员遮风挡雨;担心值守人员夜间饥寒,他自掏腰包下厨煮了一大锅猪杂粥送到每位守夜人手上,将温暖传递到抗疫一线。
村里都是一家人
潘柱升深知,要打赢这场防疫阻击战,必须变被动防控为主动防控。
为此,他组织180名党员和全体村委会工作人员,深入摸底排查、上门宣传,拨打5800多个电话、发出2.5万条信息,摸清7200多名外来人口的去向,通过大数据清晰掌握和跟踪466名重点地区人员的动态。
紫南村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在村里建设的“贤德公寓”和“紫南员工村”。这为疫情期间,紫南村对外地人的集中管理、防范病毒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隔离病毒不隔离真情,不得把疫情高发地的同胞拒之村外。”对按规定居家隔离的56人,潘柱升对他们的生活问寒问暖,按时给他们送菜送肉送日用品。有留在本地企业的员工因湖北籍身份而遭受不公的待遇,他马上出面为其解释做担保。
“我们没有外地人,大家都是一家人。”在潘柱升看来,无论过去还是未来,紫南村的发展都离不开外来人员作贡献。
热心为企业排忧解难
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潘柱升又及时组织村内企业有序地复工复产。
如何做好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发展,当地企业家普遍比较忧心。为了打消他们的焦虑,潘柱升专门成立了6个工作组与辖区内企业保持联系,全力协助企业建立疫情防控责任机制和应急预案,完善企业内部疫情防控管理。
有企业复工缺口罩,他马上发动资源送去上千个口罩;村里的酒楼受疫情影响积压库存,他又当起义务推销员,帮助其促销食材。“企业是我们的根,没有企业,就没有紫南的今天,我们会和大家一起努力战胜困难。”
抗疫斗争,让潘柱升百感交集,他写下自己的心声:一张胸牌“我是党员”,一个口罩是我的防护。沿途排查,见人嘱咐,足迹遍布千家万户。我甘愿,我不悔,我骄傲,我是一名基层干部。
南方日报记者罗湛贤
通讯员任国升
新闻推荐
佛山日报讯记者周龙凤通讯员胡荧彬报道:“张所长,我是林某,我想自首,请你帮帮我。”3月初,一个来自吉林的电话打到了禅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