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敏霞
妈妈的床头故事
妈妈的床头故事,让我对阅读的向往和热爱在心里生了根。
幼儿时期,我们姐妹仨总会央求妈妈为我们讲故事。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妈妈出生于农村的一个普通家庭,在她小时候,长辈给她讲了不少千奇百怪的民间故事。这些民间故事陪伴她度过童年,也伴随着我们走过金色的童年。
从我记事起,牛郎织女、八仙过海、孟姜女哭长城……一个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民间故事被妈妈描绘得有滋有味,让我们姐妹仨眼睛眨巴眨巴的,懵懵懂懂、充满疑问又对妈妈讲的故事深信不疑,然后满足地进入梦乡。
随着年纪渐长,妈妈的床头故事多了司马光砸缸救人、济公传奇、武松打虎、白蛇传、杨门女将……她给我们讲述这些故事的同时,也在给我们讲一些生活的道理。这些有趣的故事,让幼小的我对阅读的向往和热爱在心里生了根、发了芽,那时的我总盼望着,什么时候自己会认字、会看书,然后去探索多姿多彩的故事世界!
黑白连环画
那一本本黑白连环画,是挥之不去的美好的童年记忆。
连环画又叫小人书,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小学生,能够拥有几本自己喜爱的小人书,绝对是件值得炫耀的事情。由于爸爸在县图书馆工作,那时候的我有读不完的小人书。
那些小人书至今仍藏在回忆中的那座图书馆。那时候,县图书馆坐落在小山脚下,面积很小,却有不少黑白插画的小人书,每到周末或寒暑假,我就跟着爸爸上班——去县图书馆看书。
性格安静的我从不吵闹也不捣蛋,在那一坐就是一个上午或下午。而小人书实在太迷人了,我很快便读完了《小兵张嘎》《鸡毛信》《闪闪的红星》《红孩子》《野火春风斗古城》《红色娘子军》《三毛流浪记》……
这些革命故事和民间传说,将跌宕起伏的情节化做一帧帧的黑白画,成了我童年的美好回忆。后来,尽管有了彩色的小人书,图画也越来越精致、漂亮,但我总固执地认为,那黑白的小人书,是我见过最美的画。
爸爸的引导
后来,功课越来越多,我就越来越少到图书馆了。但爸爸当起了“图书快递员”,每隔一段时间,爸爸都会给我们带回几本新书或杂志。到现在,我还记得从他手中接过读物的心情。
那时候,我已经能够轻轻松松地读完一本书。而爸爸,也会偶尔给我指点一下,如归纳书本的中心思想,圈出阅读的重点,还不时抛出几个问题,引导我高效阅读。
那时候,《一千零一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安徒生童话》《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唐诗宋词三百首》《读者文摘》《意林》《作文》等已经成了我的书单。
“课外读物要"轻松读",学习知识则要"应试读"。”爸爸的话言犹在耳,更重要的是,我也跟他一样,认为读书要从书中汲取有益的养分,懂得人生的道理,在知行合一中学会做人做事。
青春期的萌动
汪国真与舒婷的诗歌,三毛的撒哈拉沙漠,张爱玲的小说……这是文学殿堂里的另一片天地,时隔多年,我仍记得当时读到这些作品时的悸动和欣喜。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与你站在一起”;“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梦想可以天花乱坠,理想是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坎坷道路”;“不变的你,伫立在茫茫的尘世中”……
那时候的我与大多数同龄人一样,都喜欢汪国真、舒婷的诗歌,也迷恋张爱玲、三毛的瑰丽言辞,还喜欢林志炫、姜育恒、罗大佑、顾嘉辉唱的歌。青春期已经远去,但是那一次次的思想共鸣、灵魂洗礼,至今仍在我们的人生中激起波澜,留下回响。
我还记得,那个年代的中学生都喜欢把好诗好句好歌曲摘录下来,我自己也足足抄了几大本厚厚的笔记本。我甚至还养成了坚持写日记的习惯,尤其是高中和大学时期,特别爱写,真不知到底是哪里来的动力和激情。还好!写日记的习惯,让我写得一手工整的字;扎实的文字功底,让我在日后的工作中有所裨益。现在,我依然坚持写日记,只是载体变成了微信日记,偶尔在朋友圈分享一下,依然坚持记录自己、分享生活。
守护书香未来
捧读一本好书,那是与历史、与时间的对话。成年之后,我成了一名图书馆管理人员,我甘于当这样的聆听者、守护者。
1998年,我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报业公司发行部。一年后,我到了现在的单位工作,没想到一干就是20余年。更没想到,书报的悠悠墨香,一直如此熟悉而温暖。
不少朋友曾说道,“真羡慕你呀,有随心所欲、永远看不完的书!”是呀,书,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载体,更是一份精神财富,一个文化符号,一种信念所在!如果说一定要我为未来做一个简单的预设的话,我心底的答案一如往昔:想成为一个读书人,一个温润如玉的读书人!
因为这一份与报纸书刊的不解之缘,我始终用心装扮自己的书房,让心爱的书有个高雅的着落点,让每一次读书都充满满满的仪式感。这些年,我也早已把图书馆当成家,用自己的努力撑起它的未来,希望它书香不改、前途光明。我甚至把它当作自己的母亲,是它用那知识的海洋,让我的人生之路走得越发宽广。
现在,父母已年近古稀,我也走过不惑之年。妈妈依然为我们讲故事,讲她大半生的故事,爸爸依旧爱看书;而我,则当了爸爸的“图书快递员”,每隔一段时间为爸爸带来他想看的书。
一如很多年前那样,有个中年女子为她的孩子讲很多很多的故事,教孩子一笔一划地写字,教孩子做人的道理,她的孩子,在她的床头故事中沉沉睡去……只是,那个中年女子,现在变成了我。
(作者系高明区图书馆馆长)
制图/王淼冰
新闻推荐
佛山日报讯记者陈志业通讯员何翠雯报道:全区涉摩涉电统一整治行动持续进行,一旦驾驶人“无牌无证”被查处,面临的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