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南海区委书记闫昊波、南海区长顾耀辉带队在里水考察“村改”工作。南海区整治办供图
5月6日,南海区委书记闫昊波、南海区长顾耀辉带队在丹灶考察“村改”工作。南海区整治办供图 □信息时报记者 林丹 郭炜 通讯员 徐琨
5月6日,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闫昊波和南海区长顾耀辉带队,马不停蹄,在一天内考察南海七镇街,以“现场考”的方式,督导南海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工作。
在五一假期后上班的第一天,南海两位主官如此重视和重抓“村改”工作,这向全区和外界传递了一个强烈而清晰的信号——南海的“村改”按下了“加速键”。“村改”的好坏,关系到南海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也是决定“村改”能否赋能南海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破立并举全面加速建设“村改”项目
据悉,南海区共有612个村级工业园,总面积18.9万亩,占全区现状工业用地的58%。既是“村改”,肯定是要先“破”,再“立”。所谓“破”,即拆除整理;所谓“立”,即改造升级。今年南海定下的“村改”目标,是拆除整理村级工业园2.5万亩,力争突破3万亩。
最近3个月以来,用“热火朝天”来形容近期南海的“村改”工作,可谓恰如其分。南海七镇街村改项目不仅全部按下“重启键”,同时还按下了“加速键”。
2月21日,南海区举行推进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暨村级工业园区升级改造现场巡查会,闫昊波要求全区以“开弓没有回头箭,开局就是冲刺”的干劲,争分夺秒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全力以赴完成全年村级工业园改造任务。
3月11日,首期投资超百亿元的爱车小镇采用“混合开发”模式,加速改造进程;3月29日,桂城街道永胜村完成阶段性表决,通过了旧村改造方案和拆迁补偿安置方案,碧桂园将投资约100亿元进行改造;4月7日,西樵镇召开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攻坚动员大会,提出要举全镇之力打好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攻坚战;4月15日,里水镇发布了《关于加快里水镇村级工业园改造提升的工作方案》,提出三年投2.6亿元、拆3700亩、建30万产业载体;4月29日,西樵镇五八科创产业小镇项目开工,项目首期约71亩,拟建7.5万平方米现代化产业园区,总投资额10亿元;5月5日,位于狮山镇的佛山(南海)万洋众创城动工,预示南海“村改”又迈进了一大步。
截至4月30日,南海全区村级工业园拆除整理面积为7787.3亩,占今年2.5万亩计划任务的31.1%,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项目计划总投资额超1100亿元,在建项目15个,其中今年新开工项目6个,投资额146.5亿元,全区累计建成产业载体64.85万平方米,在建产业载体227.49万平方米。可以说,南海“村改”已经把因疫情影响失去的进度和时间抢了回来。
城乡融合 “村改”赋能激发产业动能
“村改”与城乡融合密不可分。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是广东省委交给南海的任务,是南海的“头号工程”,而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正是其中的关键抓手和突破口。借助试验区的建设,南海“村改”有望破解当前城乡融合面临的突出问题,释放的村级空间必将激发产业潜在动能,推动企业完成转型升级。
城乡融合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城乡发展之间的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长期以来,村级工业园这种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导致城乡之间环境污染严重、安全隐患突出、土地产出效益低,产业转型升级、环境承载能力和社会治理方式难以为继。这些问题,必须通过“村改”才能解决。因此,“村改”的成效如何,成为能否激发南海产业动能的关键所在。
作为“村改”项目典型代表的佛山(南海)万洋众创城,其将来的产业动能,令人期待。据了解,该项目一期用地150亩,总投资额10亿元,计划建成集研发、物流、金融服务等为一体的制造业集聚平台,预计可容纳约80家企业,提供万余个工作岗位,年实现税收7500万元以上。
南海“村改”,坚持“一个提升、两个连片”的基本思路,即提升城市功能、连片村级工业园改造与连片乡村振兴。
根据丹灶镇安全产业总部基地项目(暂定名)规划,该基地着力构建“研发、孵化、加速、办公、基金”等五大服务体系,逐步形成“智慧安防、信息安全、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建筑安全”六大支柱产业集群,以打造开放性的安全产业发展平台。同时丹灶也将大力实施“城西片区”、“大金片区”连片改造项目,推动重塑城市功能空间及产业集聚格局。
而里水镇计划重点打造万顷园艺世界、南海花博园、梦里水乡百花园、宏岗花卉小镇、贤僚千亩鱼塘等5个超千亩的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同时也积极开展东部工业园片区、大冲科技生态工业园、文头岭片区、海南洲连片等四大千亩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并以文旅产业为主攻方向,构建“南有梦里水乡风情游,北有岭南农业大观园”全域旅游小镇格局,为南海的城乡融合,提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样本。
闫昊波强调,只有推进连片改造,才能从整体上重塑南海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才能真正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按照计划,2020年南海将优化调整72个试点项目,全力打造20个产业社区连片改造示范项目,并按照实验区建设要求,协同推进连片乡村振兴,建设10个城乡融合发展示范片区,形成现代都市和田园乡村互融互促的城乡发展格局,让南海“城市更城市、乡村更乡村”。
凤凰涅槃 打造湾区高质发展样本
抓村级工业园改造,就是抓高质量发展。抓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在村改中找到一系列创新的解决方案。对此,南海探索出了有益的尝试和经验。
众所周知,审批流程漫长,是不少村改项目的“痛点”。为解决此“痛点”,南海村改采取“模拟审批”的创新举措,让项目高效实现“拿地即动工”。
2019年,南海区出台了《佛山市南海区工程建设“模拟审批”实施方案》,通过推行并联审查,大幅缩短项目前期审批流程。今年3月3日,佛山(南海)万洋众创城项目正式申报模拟审批。4月30日,土地摘牌,项目已通过总平面图、单体技术审查。5月4日,项目申报施工许可,住建部门即日批出基坑施工报建证明。5月5日,即动工建设。至此,项目开工时间提前了约两个月,这也是南海今年首个顺利落地开工的“模拟审批”项目,其速度开创了南海“村改”先河,获得闫昊波大力点赞。
“模拟审批”的创新举措,解决了审批流程漫长的痛点,而“分类查处”的办法,妥善高效地解决了历史违建问题。具体措施包括出台政策,对符合要求的历史违建实行监管,监管期间暂缓拆除,以避免执法“一刀切”。
而对于未纳入监管的“两违”建筑,南海则探索建立查处治理违法用地、违法建设领域信用全链条评价机制,对相关人员实施联合评价,并将其行为判定为一般失信行为或严重失信行为,此举让不少违建当事人转变观念,开始自行拆除违建物。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南海大胆创新村级工业园发展“利益共享”机制,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可复制推广的改造模式。如,国有资产主导改造模式,社会资本投资改造模式,连片改造、混合开发模式,旧村居旧厂房混合改造模式,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开发模式,生态复垦复绿模式等。
无论是“模拟审批”,还是“分类查处”,抑或是“利益共享”,这都是南海在“村改”中创新的经验,打造了南海样板。同时,为南海“村改”积累了高质量发展的宝贵经验,也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探路,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具有标杆示范作用。
可以预见的是,在南海七镇街提速发力、扎实推进“村改”的持续奋战中,南海村级工业园改造有望在不久后实现人们期待的“凤凰涅槃”。
新闻推荐
南海区首届退役军人创业故事征集活动启动 寻找南海退役军人的创业标杆
扫二维码,了解活动详情。佛山日报讯记者吴蓉通讯员黎惠沂报道:佛山市南海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主办、佛山日报社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