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蓝天下的明湖公园,环境优美。
碰上晴天,高明人的微信朋友圈往往就会被“高明蓝”刷屏。晶莹剔透的蓝天,随风飘动的白云,成为了这一天高明最靓丽的名片。“高明蓝”打卡的日子源源不绝,源于高明过硬的大气环境质量。今年一季度,高明区空气质量排名全市第一,往前数,高明已经连续六年空气质量位居五区首位。
空气质量持续向好仅仅是高明坚持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体现。2019年11月,高明区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随后,高明从“国字号”荣誉再出发,从优化产业布局、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环境治理现代化等工作入手,取得了更多的工作成效,不断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向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一流生态环境的目标持续迈进。
文/佛山日报记者何志勇
图/佛山日报记者吕润致
优化产业布局把关产业落地
“叮铃铃,叮铃铃……”每日,往返于沧江路站与智湖站的高明区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是高明吸睛的“小明星”。市民通过这段首期6.57公里的示范线往来新旧城区,享受便捷出行之余,还能欣赏道路两旁赏心悦目的景观。
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除了是改变高明“手无寸铁”的轨道交通重大项目,背后更是高明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落实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模式的重大举措。一方面,高明的有轨电车使用氢燃料电池发电,是高明结合佛山氢能产业布局的重要产业建设;另一方面,高明有轨电车行驶过程实现全程零排放,对氢能源产业开发利用将发挥重要示范作用。
有轨电车的顺利开通运营标志着高明已经在落实产业生态化,在优化产业布局、产业转型升级上迈出了一大步。
在这其中,产业落地把关相当重要。高明在产业招商引资方面坚决实施环保“一票否决权”制度,自2016年至今,已累计否决超过100个贡献值低、环境不友好的产业项目。这样的做法反而使得高明的招商总额持续上升。
绿色产业的布局,促使着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在把好产业落地、下好生态文明建设“先手棋”的同时,高明对印染、钢铁、纺织、建材等传统行业分区域、分节点实施绿色转型。例如原本以纺织印染企业为主的大成路片区,今年内实现产业综合提升,大成路两侧纺织印染企业都将关停搬迁。针对此前区内危废处理存在的短板,高明正打造一批工业固危废资源化利用示范点,从源头减少固危废产生量。
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之后的高明,并未停下脚步,而是坚持绿色引领、科学规划,朝着“传统产业高级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化”的目标不断前进。
持续治气净水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在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里,锅炉的升级改造工作正在按计划推进。作为高明的锅炉使用大户,溢达今年需要完成3个锅炉改造任务。放眼全区,任务数扩展到15个。全区8台35蒸吨级以上锅炉必须进行超低排放改造,7台35蒸吨级以下的锅炉则要直接淘汰,或者改烧清洁燃料。
高污染锅炉整治是高明区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之后,高明提出要持续对标示范区创建32项核心指标,全力攻坚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薄弱点,抓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和PM2.5浓度下降幅度等工作均被列入其中。
攻坚还包括全区的水环境质量提升。记者了解到,今年高明区要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西江干流高明水厂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沧江水闸断面升级为国考断面,水质至少要达到Ⅲ类水。同时,要巩固围拳涌长治久清的整治成效,城乡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黑臭。
“2020年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决胜之年,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不仅是为了巩固高明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成果,更是为了保障生态环境这一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持续改善高明生态环境质量。”市生态环境局高明分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方面,高明区提出要持续大力实施大气污染“预警防控、分级管控、联防联控、多源共治”硬措施。针对PM10(可吸入颗粒物)的防治短板,高明将高压落实各类污染源的监测。针对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的情况,高明多部门将持续开展家具、汽修、印刷等行业的专项整治。
打好碧水攻坚战则要求,全区要在今年强力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厂网一体化”运营,补齐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全面清理整治入河排污口,深入攻坚禁养区畜禽养殖场清理和桉树缩减行动。
在蓝天碧水双战一起打响之下,高明今年污染防治攻坚初战告捷。今年一季度,高明区空气质量继续稳居佛山第一,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落实环评改革提高治理现代化水平
在持续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的道路上,环境治理现代化一直是高明努力探索的领域。其中在环评审批改革领域的探索,高明走在了全省前列。
2019年,高明区在沧江工业园试点的“区域环评+清单式管理”环评审批改革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得到了省、市生态环境部门的认可。为了进一步实现企业减负、报告简化、审批高效的审批制度改革目标,高明区决定在今年将去年试点的环评审批改革扩展至全区实施,让改革受益范围进一步扩大。
“以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为例,过去企业编制的报告书大多有几百页,耗时长不说,还需要耗费聘请第三方企业的金钱成本。”市生态环境局高明分局有关工作负责人介绍,即使是比报告书低一级的报告表,制作和审批加起来的时长也要两三个月。
实行环评审批改革以后,企业进行环评审批的步骤大大简化。已出台区域环评的镇街范围内,企业如果符合环评审批改革要求,原本要求编制报告书的,降级为编制报告表;原本要求编制报告表的,降级为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而企业可以自主完成登记表,生态环境部门当日就能备案。
“改革以后,企业落地的速度起码提前了四五十天。”企业主李茂军的企业落户在沧江工业园,他坦言高明的环评审批改革给企业带来了真真切切的福利,节省了企业的宝贵的金钱和时间成本。可以说,此举体现了高明落实生态环境领域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积极作为。
环评审批改革之后,高明的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更进一步。落实改革以后,企业落地高明的监管制度将从过去的“重审批、轻监管”转变成“轻审批、重监管”。一方面,不符合高明高质量发展的重污染企业仍然会被拒之门外,另一方面,高明将完善改革后事前事中监管措施,例如在企业施工时进行检查,企业运营后进行随机执法,目的都是为了配合环评审批改革,减轻企业负担的同时确保企业环保措施落实到位,保证高明的环境质量不受任何影响。
新闻推荐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田园”工作考核启动 村内村外全覆盖 现场打分促整改
佛山日报讯记者何志勇报道:记者从区农业农村局获悉,本月高明区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田园”工作考核现场打分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