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龙兴业号”在阳江水域作业。2019年4月交付使用的“海龙兴业号”风电安装平台是位于南海的全国隐形冠军企业精铟海工第二座自主研发投建的平台。/企业供图
挖掘认定109家制造业全国隐形冠军企业;近8成冠军企业营收稳步增长;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931家,占全市的40%;4年间高企直接累计奖励资金4.68亿元……在昨日召开的佛山市培育制造业隐形冠军暨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化推进会上,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闫昊波介绍了隐形冠军企业和高企培育的南海经验。
文/佛山日报记者唐易婷
制定标准不唯产值大小论英雄
南海区民营经济占全区GDP比重超过三分之二,有民营企业10万多家,其中不乏在全国乃至全球细分市场占据鳌头的企业。如何将这些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挖掘出来,通过树品牌、创特色、立标杆,引导和推动更多制造业企业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是南海的重要课题。
2017年,南海启动挖掘和培育制造业隐形冠军工作,构建“制定评审标准、全社会发动、实地走访调研、专家评审公示、全媒体宣传、授牌总结”的工作链条。同时出台扶持政策、加强服务保障,引领和带动更多企业走“专精特新”的隐形冠军发展道路。到2019年,南海已挖掘两批共109家制造业全国隐形冠军企业。
什么样的企业才能称之为隐形冠军?南海制定出市场地位、创新优势、标准优势、品牌优势、其他优势五大标准体系,形成一套较规范可行的认定标准。通过全城寻访等形式,广泛发动企业参与,注重公开公平公正。在挖掘认定时不唯产值大小论英雄,体现企业小而美、精而美的冠军特性。
挖掘认定只是培育工作的开始,南海还建立广东制造业隐形冠军(南海)研究院,为隐形冠军企业的成长提供发展规划、产业咨询、企业测评等系统精准服务。南海组织企业赴德国知名企业、高校交流学习,打开企业的思维和视野。其中隐形冠军企业精铟海工借鉴欧洲商业模式经验,把竞争力从硬件产品延伸到维护与管理服务。
从南海的经验来看,打好政策组合拳是培育隐形冠军的重要支撑,市、区都出台了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南海每年投入财政资金20亿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企业坚守实业,政府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是培育冠军企业最大底气。南海109家隐形冠军企业涵盖铝型材、内衣、装备制造等产业,凭借专注、创新、开放等特质,成就不同的“冠军点”。
冠军集群支撑了南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近两年,近8成冠军企业实现营收和税收稳步增长,在自主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上取得长足进步。疫情期间,隐形冠军企业展现出极强的发展韧性,生产的产品为疫情防控作出积极贡献,成为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的引领者。
政策引领高企数量4年翻两番
高新技术企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自2016年出台高企扶持政策后,南海高企数量从534家增至2019年的1931家,高企总数占全市的40%,企业在规模成长、科研场所建设、知识产权数量、核心竞争力等方面提升明显。目前,南海筛选出高企培育后备库2000多家企业。
推动高企培育工作以来,南海建立了协同推进工作机制,把高企培育纳入各镇街科技创新指标绩效考核的“一票否优”事项,培育工作在全社会形成共识。同时,南海建立了区、镇、高新协会、科技中介联动的科技工作队伍,将发动、后续跟踪工作打通至企业。
依托协同机制、科技队伍,南海建立了高企后备库,提供全程高企申报服务,多队伍扫楼式走访企业,开展全覆盖系统性宣传,形成高效的工作服务模式。
在国家、省、市的优惠政策基础上,南海制定专项扶持政策,在减轻融资压力、经营压力、申报科技项目等方面均向高企倾斜。2016~2019年,南海高企直接累计奖励资金4.68亿元、享受税收优惠57.26亿元。
在高企已有一定数量的基础上,南海还推动高企提质增效,对高企实施级差扶持,精准发力、精确扶持,引导高企上规模、强创新、树龙头。此外,联动“城市大脑”,用大数据筛选出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进行重点关注和扶持。
制图/罗灿
新闻推荐
5月18日上午,南海区桂城街道平洲中心小学举行项目主体封顶仪式,将于今年9月秋季学期投入使用。作为映月新城片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