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城打造宜居宜业宜创新的现代化高品质中心城区。
佛山迈入万亿GDP俱乐部、跻身新一线城市,禅城如何体现“强中心”应有的地位和担当?
刚刚举行的禅城区两会回应了社会各界的关切。禅城区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后发展的目标定位为打造宜居宜业宜创新的现代化高品质中心城区,正是为了提升禅城吸聚各方资源的引力,形成强大的“磁场效应”。
打造五大发展平台,完善“一条城市中轴、两大滨水核心、四大功能节点、多条门户走廊”,办好十件民生实事……此次禅城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涌现出众多新载体、新片区、新概念。本文将由此着手试图勾勒出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的蓝图。
新目标
打造“三宜”
高品质城市之心
“禅城今后的核心就是打造宜居宜业宜创新的现代化高品质中心城区。”禅城区人大代表、区长孔海文在参加南庄代表团分组审议时,这样解读今年的禅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这是统揽全局的新思路,也是禅城描绘的新蓝图。
禅城拥有佛山全市优质的医疗、教育资源,成熟的城市配套,浓郁的商业氛围和最岭南的古镇底蕴。在“2020中国最宜置业百佳县市”榜单中,禅城从全国数千县域中脱颖而出,位列第九,成为佛山唯一入选的县级区,超越省内的广州天河,省外的江苏昆山、江阴等知名地区。
让城市更宜居,禅城还将从城市形态提升和生态环境优化上发力。其中,加快汾江河“一河两岸”景观提升和打造东平河水轴线北岸风景线,成为今年工作的重点。同时,文华公园南片区改造和王借岗公园三期、洲尾围生态公园等千亩公园建设,也将助力禅城建设大湾区高品质森林城市。
宜业也是禅城造强中心城区的关键要素。在孔海文看来,关键是推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禅城区人大代表、佛山市金舵陶瓷有限公司总裁陈志杰表示,禅城很多产业都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可进一步明晰产业政策,选取具有长期发展价值的产业,培养好的企业或项目,吸引优秀企业“回家”。
对此,今年禅城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了路径。一方面加强智能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节能、新能源汽车、陶瓷、纺织、机械等核心技术攻关,培育壮大五大产业集群,形成根植性和竞争力强的制造业企业群。
另一方面,发力数字经济,支持5G在城市管理、民生服务、文化娱乐、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多场景应用,推动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目前已有一些意向项目,它们不一定有很大的投资额,但一定会有很大的市场空间。”禅城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局长李凯透露,该局正在制定数字经济的发展规划及扶持政策。
有了产业作为支撑,禅城还将在创新驱动上发力。禅城区委书记黄少文曾坦言,现阶段禅城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待提升,企业科技竞争力、市场占有率有待增强;龙头企业、单项冠军企业、高科技企业总量偏少。
为此,今后禅城将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规模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力争高企总量达528家,培育细分行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第一批108家“隐形冠军”。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到2.2%,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到55%以上。
吸引人才、产业、科技要素集聚,营造宜居宜业宜创新环境,既是中心城区应有的特色,也是对禅城综合实力的彰显。
新格局
五大发展平台
三年要见成效
在打造宜居宜业宜创新的高品质中心城区目标引领下,禅城提出统筹人力、物力、财力,大手笔在四个镇街谋划建设五大新发展平台,以支撑起高品质的城市格局。
在五大平台中,凤翔湾都市产业区和佛山综合保税区都位于南庄镇。“这是我们解决产业和城市提升的重要抓手,通过两大平台提升城乡发展的短板,也有利于解决南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禅城区人大代表、南庄镇委书记陈辅明说
根据设想,两大平台将形成南北呼应的格局。凤翔湾片区总规划面积23748亩,以“科创湾区、风韵岭南、都市田园”为目标定位,未来3年计划推进15个三旧改造项目,片区基础设施配套投入约50亿元。而佛山综保区将依托禅西大道向北延伸至贺丰,打造佛山贸易综合服务生态圈,带动贺丰等村连片发展。
在石湾,随着东平水轴带动东平片区建设,东平数字创新和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崛起备受关注。这是石湾继奇槎片区、中国陶谷两大片区建设之后,开发的又一重大片区,将为石湾未来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东平数字创新与文化创意产业园核心区域合计约1.87平方公里。“目前已经成立了区、街道联动的工作指挥部,完成了片区路网、水网、管网、绿网的初步规划,报市、区同意后将加快实施。”禅城区人大代表、石湾镇街道办事处主任吉江鸿介绍,首期160多亩已启动建设,打造数字创意社区,成功引进了一批数字经济、云服务企业,以及27家影视制作和策划企业,数字经济和文化创意产业初具规模。
10多公里外,张槎的聚锦科创园今年4月已正式开园,正处佛高区禅城园核心区。该片区规划用地面积约1.2万亩,已初步确定三年实施18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总投资超30亿元。
禅城区人大代表、张槎街道办主任孙近国表示,聚锦科创园积极推进“一基地四中心”,将成为佛高区(禅城园)引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和省级研发机构、举办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赛事的重要基地,打造禅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培育新兴产业生态、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标杆孵化器和综合性科技服务平台。
而在城北,大健康城也在系统谋划当中。禅城区人大代表、祖庙街道办事处主任肖映泽表示,将抓住养老产业化高端化的机会,擦亮冯了性国药馆等本土品牌,完善“互联网+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配合推进城北养老养生健康产业园建设。
为支撑这五大发展平台的发展,孔海文透露,预计将启动基础设施项目超100个,计划投资超300亿元。目标是“一年打基础、两年有突破、三年见成效”。
新动能
聚力现代服务业的
“二二一”
有了五大发展平台作为载体支撑,禅城也在积极培育导入新动能,重点是谋划建设好“佛山制造+深圳科创”科创产业集聚区和广东省保险创新发展示范区,建好“保险小镇”和陶谷小镇,同时,以陶谷小镇为核心打造好“设计谷”。
近年来,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成为禅城一大亮点。目前,全区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提高到63.7%,尤其是服务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增长强劲。
去年,全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新增市场主体数量增长了45.3%。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今年1-5月科创服务业新增企业仍同比增长10%。
乘着良好的势头,今年禅城提出谋划“佛山制造+深圳科创”科创产业集聚区,并出台支持科创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前期我们已和深圳一些商协会、机构对接,他们对禅城非常感兴趣。”李凯透露,通过导入深圳科技服务资源,增加禅城产业科技含量、科技人才,惠及全市传统产业。目前已初步物色了多个项目,接下来将加强沟通,促其更快落地。
除了科创服务业,金融服务业也是禅城发力的重点。其中,自2018年启动全省首个保险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以来,禅城保险业的发展已成集聚之势。
2019年,全区保费收入241亿元,增长50%,创历史新高,推动全市保费收入首次位居全省地级市首位,保险(中介)机构数量占全市比重达到58%。今后,禅城将依托季华路打造金融产业轴,争创广东省保险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保险小镇”。根据规划,保险小镇面积约3平方公里,5年内计划总投资超100亿元。
未来,该小镇将引进一系列保险机构和保险中介机构总部,以及具有研发实力的保险科技机构,并规划建设广东保险博物馆、广东保险学院、保险科技产业园等一系列重大平台项目。
享安在线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军认为,保险小镇建设将全面提升禅城作为中心城区的城市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保险创新发展能力,推动禅城打造具有区域辐射力、影响力的保险创新发展示范区。
此外,禅城区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壮大工业设计、创意设计产业,以陶谷小镇为核心打造“设计谷”。禅城区政协委员、佛山市尚隆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江海认为,陶谷小镇经过几年的建设,硬件环境已焕然一新,今后的重点应集中在对软环境的打造上,包括设计人才的引进。
从科创服务到保险创新再到创意设计,未来禅城的现代服务业版图将越做越广,影响力越来越大。
新福祉
办好十件民生实事
凸显首善担当
除了产业和城市的发展提速,加快民生事业的发展也是建设高品质中心城区的重中之重。一直以来,禅城处地利之便享优质市级资源之红利,但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设施和服务商并未形成独立的体系。为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以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为契机,抓重点、强弱项,兜住民生底线,优化公共服务,办好民生实事。
其中,加快区人民医院总院(区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区重大传染病应急救治中心)建设,优化“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更引起代表委员们的关注。禅城区人大代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禅城医院执行院长、主任医师郑利先认为,区人民医院总院在加快建设的同时,应加快引进医疗人才,并建立以综合大医院和传染病专科医院为疫情监测哨点和重大疫情救治基地这样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在教育方面,禅城明确今年将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学校,力争新增学位4000个。推进学校建设“9+7+1”工程,持续开展基础教育“三名工程”,组建四大教育集团,努力办好学前教育、实现“5080”发展目标。禅城区教育局局长曾雄锋表示,在满足基本普惠需求外,禅城还将推动教育事业品牌化,以品牌学校推动禅城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
此外,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中心区,今年禅城提出推动区文化艺术中心建设,打造文化新坐标。禅城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区文广旅体局局长何永庆透露,目前禅城已确定对金马剧院旁的阳光数码广场进行改造,建成全区的综合性文化艺术中心。中心建成后,将会与金马剧院以及周边的岭南天地、祖庙景区连片,禅城作为佛山文化集聚中心地位将进一步彰显。
增进民生福祉,禅城还明确将办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月提高到1080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提高到300元,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每人每月提高到2660元,将因病致贫对象和罕见病患者纳入医疗救助范围等十件民生实事。
加快民生建设,办好民生实事,禅城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民生服务效能,努力彰显首善之区的担当。
创新驱动
禅城将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规模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力争高企总量达528家,培育细分行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第一批108家“隐形冠军”。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到2.2%,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到55%以上。
创新服务
2019年全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新增市场主体数量增长45.3%。今年1-5月科创服务业新增企业同比增长10%。
保险小镇
2019年全区保费收入241亿元,增长50%;现已集聚40多个保险机构,保险(中介)机构数量占全市比重达到58%。今后将依托季华路打造金融产业轴,建设“保险小镇”。根据规划,保险小镇面积约3平方公里,5年内计划总投资超100亿元。
五大发展平台
谋划建设聚锦科创园、东平数字创新和文化创意产业园、城北大健康城、凤翔湾都市产业区、佛山综合保税区。将启动基础设施项目超100个,计划投资超300亿元。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罗湛贤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戴嘉信
新闻推荐
专题6月28日,广佛地铁迎来两大喜事。由广东广佛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广州日报社佛山全媒体传播中心联合主办,“情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