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们参观环境监测中心站。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枫 实习生李洲湳摄
小记者们参观环境监测中心站。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枫 实习生李洲湳摄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黄健源、霍泽凯)今年6月29日~7月5日是全国节能宣传周。7月4日,在广州日报与佛山市生态环境局联合举办的“广佛小记者环保行”之环境监测探秘活动中,20多名广佛小记者及家长一起走进佛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探索环境监测的奥秘。
活动当天,小记者们来到位于佛山市禅城区汾江南路的佛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进行参观学习。该中心站成立于1973年,是全国最早组建的环境监测站之一。经过40多年发展,佛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已发展成为集环境监测、环境科研、环境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
在活动中,小记者们在分析室进行实验,了解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分析过程、学习环境监测及环境保护知识。“佛山的空气质量是怎样监测的?饮用水源地水质是怎样测出来的?”在佛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小记者对每一样仪器都充满好奇。“这是取样的试管,这是精确称量样品的计量器……”在佛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高级工程师梁艳菊为他们一一介绍。
现场活动包括两大环节,一部分是探秘环境监测实验室,另一部分是探秘环境应急监测车。两个环节都让孩子们兴奋不已。
在实验室的各种设备中,工程师根据孩子们的知识水平,挑选了分析天平进行详细的介绍。分析天平比日常用的天平更精准,可精准称量一粒大米,甚至一粒芝麻的重量,读数可以精准到小数点后4个零。
为了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分析天平的精准,在孩子们的建议下,还做了一个小实验。一位家长随手拔下了3根长头发,放到分析天平上称量,共重0.0062克!“太厉害了!连头发都可以称出来!”小记者卓鑫惊呼。
在探秘应急监测车环节,小记者们细致地观察了监测车的装备及工作流程。车里的仪器能测定多种污染物的浓度,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以及部分重金属等。
在活动中,小记者们用好奇的眼睛去观察,用童真的语气去提问,用独特的视角去讲述,以此影响和带动更多公众一起建设美丽家园。正如佛山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接受小记者采访时所说,“大家在享受优美环境的同时,也需要大家共同去爱护它,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是政府部门的职责,还需要每一位市民的参与,全社会共同行动”。
新闻推荐
对标宜居宜业宜创新,禅城区提出打造一系列新载体、新片区、新概念 “强心”开局 禅城“有数”
禅城打造宜居宜业宜创新的现代化高品质中心城区。佛山迈入万亿GDP俱乐部、跻身新一线城市,禅城如何体现“强中心”应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