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魏月董在她位于西樵的出租屋内接受记者采访。/佛山日报记者周春摄 扫一扫,观看视频。
十几平方米的瓦房里,地板打扫得干干净净,床上的被子和旁边的衣服叠得整整齐齐,仅有的几件家具有序摆放着。这是21岁的云南佤族姑娘魏月董和丈夫在佛山的温馨小“家”,它虽然简陋,却承载着夫妻两人对未来的希望。
昨日下午,佛山日报记者来到魏月董目前居住的南海区西樵镇符村的出租屋中,了解不忘救命之恩的她,两年多来为还清5万多元的医疗欠费,如何与丈夫一起坚持不懈,最终兑现当初的承诺。
佛山有情,佤族夫妻有义。
刚刚还清5万多元医疗费用的魏月董,已在为接下来的头颅修复手术做准备。虽然遭遇不幸,但佛山人民对她的关爱和情义,魏月董始终铭记于心。
“如今,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把颅骨修复好,重新出来工作,好好挣钱,减轻爸妈负担,让家里人过上更好的日子。”对于未来在佛山的生活,魏月董充满向往。
攒钱还款丈夫起早贪黑加班加点
昨日中午,室外温度高达38℃,记者来到魏月董的住处探访时,狭小的瓦房里略显闷热,只有一台电风扇在努力地“呜呜”吹动。家里只有魏月董一人,她说:“丈夫中午回来休息了一下,接到电话后又出去上班了。”
魏月董的丈夫鲍三办目前在南庄、西樵、九江一带从事纱线搬运工作,由于魏月董身体没有完全恢复,并且要在老家照顾孩子,只能由丈夫一个人在佛山打拼,每天起早贪黑,哪里有活就去哪里做,经常一天干上12个小时。
“他以前在工厂打工,我出事之后,他便转做搬运工,这样收入会更高一点。”魏月董说,丈夫工作不容易,为了多挣钱,经常主动加班加点,有时在家休息,接到一个电话便立马赶出去。
鲍三办每月工资4000元左右,有时活不多仅有3000多元。即使这样,他仍和妻子省吃俭用,每月仅留1000多元维持生活,把剩下的工资存起来。
生活不易,魏月董和丈夫却从没放弃过还医疗费的念头。“我从出院那天起,就想着把这笔钱还给医院,还钱是理所当然的,毕竟他们在我生死关头,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无论多么困难,我们都会把这笔钱还上。”魏月董说。
还清这笔医疗费是夫妻两人的共同想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甚至搬离了每月租金300多元的出租屋,住在了如今每月租金仅160元的瓦房。
“我如今身体原因不能干活,只能看着丈夫一个人拼命工作。但他从没有抱怨过我,出事后他也一直陪在我身边,真的很感谢他。”魏月董说。
变故不断却依然对生活充满向往
一边努力攒钱,另一边,魏月董的生活却变故不断。去年初,怀孕的魏月董在丈夫陪同下回老家,一路颠簸,孩子差点在路上生下来。在老家的医院做了一次B超后,2019年1月8日,孩子呱呱坠地。孩子出生3个月左右,鲍三办不得不离开母子身边,返回佛山继续打工挣钱。
然而,刚沉浸在孩子诞生的喜悦中不久,魏月董家又突遭横祸:2019年5月,她的弟弟出车祸,膝盖受伤。
“当时得知这一消息,我真的很绝望,甚至比我遭遇车祸时更无助。”魏月董哽咽着说,当时母亲在家里照顾受伤的弟弟,自己又没有收入来源,仅靠爸爸想办法挣钱,为姐弟俩康复治疗。
“我有个朋友去年车祸当场死亡,留下一个女儿在家。”魏月董说,对比之下,自己在佛山受到医院的悉心照顾,还有那么多人关心,真的很幸运。
“当年我在医院治疗时,因为怕打针,护士就逗我开心逗我笑,消除我的恐惧。医生也经常到病房里逗我笑。”魏月董说,出院后,周围人得知她的情况,都很关心她。丈夫以前工作的地方有一名饭堂阿姨,经常找她聊天,陪她解闷。“还有很多帮助过我的佛山人,虽然我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真的很感谢他们。”
万幸的是,魏月董弟弟的伤情逐渐好转,如今已能正常上学。但此事也让她萌生了做脑颅修复手术、康复后出来打工挣钱的想法。“如果这次能把手术做了,为了家里人,我有信心继续奋斗下去,让他们过上更好的日子。”
(文/佛山日报记者冯栋)
新闻推荐
南海公布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办法鼓励按停放时长累进式加价收费
南海西樵大桥桥下空间综合利用,新增公交车停车场和小车停车场章佳琳摄佛山路内设置的停车泊位,未来将实现差异化收费记者欧...